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

2019-04-20 08:03何明星李丹
出版广角 2019年5期
关键词:书展出版社图书

何明星 李丹

【摘要】 时至21世纪,中国出版界“文以载道”的使命任务之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在这一使命号召下,中国出版人在跨区域、跨国别的市场拓展,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能力提升,以及国际化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同时,中国出版“走出去”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仍然存在不足,中国出版人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将出版“走出去”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出版物“走出去”、版权“走出去”、人员“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等方面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关  键  词】中国出版;“走出去”;市场拓展;出版能力;人才建设;着力点

【作者单位】何明星,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评估中心;李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39.2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5.005

中国书业,作为承载中华文化思想价值、历史传统的精神文化载体,数千年来一直以自成一体的文化格局,屹立在世界文明之林中。不论是19世纪末“铅与火”的变迁,还是20世纪中叶 “光与电”的革命,抑或是21世纪正在进行的“数与网”的升级,这种自成一体的文化格局始终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种文化格局的基本内涵,即是强烈的文以载道传统,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贯穿在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等整个链条之中。

时至21世纪,中国出版界“文以载道”的使命任务之一就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主管机构不断推出促进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先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关于加强“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文件,为出版界指明了首要任务,即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2018年恰逢改革开放4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其中,“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中国出版人在跨区域、跨国别的市场拓展,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能力提升 ,以及国际化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一、跨区域、跨国别的市场拓展

中国出版跨区域、跨国别的市场拓展,是在“走出去”领域继实物出口、版权贸易之后新的目标。这种区域与国别的拓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与域外出版机构合作的方式进行。其中,主动参加相关国家的各类书展活动,拓展自己的合作网络,是加大区域对象国市场拓展力度的主要方式

在当今世界主要书展上,不仅美国书展、法兰克福书展、伦敦国际书展经常出现中国出版社的身影,连南亚的新德里世界书展、中东的开罗国际书展、西亚的伊斯坦布尔国际书展、南美的瓜达拉哈拉国际书展都开始有相当一批的中国出版机构参加。如 2018年新德里世界书展上,人民卫生出版社与印度BKM Royal Collins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中国艾滋病防治》印度语版图书;2018年8月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人民卫生出版社和BKM Royal Collins公司又進一步签署全面合作协议。这是中国医学出版“走出去”在印度与南亚地区极具意义的合作。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作为一家专业的辞书出版机构,近些年在拓宽“走出去”路径、拓展文化“走出去”深度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与努力。2018年,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海外推广重点之一是《故宫里的大怪兽》,该社在2018年3月的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举办主题为“东方遇见西方 ——《故宫里的大怪兽》国际交流暨插画征集及新书发布会”,8月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向海外出版社进行路演推广,10月法兰克福书展上与多国出版界进行交流合作。截至2018年底,《故宫里的大怪兽》已向8个国家和地区输出版权。

2.以中国出版机构为主体,借助数据库、互联网平台直接在域外推广产品

近些年,中国出版机构以数字化的方式拓展区域国别市场,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尝试。浙江出版联合集团的 “海外中小学移动数字图书馆”项目,2018年8月22日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发布。该项目首期采用“数字平台+数字终端+数字图书+数字化阅读”的形式,为马来西亚500所华文小学提供主流、优质、海量电子图书的数字图书馆平台,以期增进马来西亚年轻一代对中国的了解,促进不同文明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掌阅(iReader)成立于2008年,是专注数字阅读的移动阅读分发平台。掌阅海外版自2015年诞生起,便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契机,将东南亚、东北亚、中东欧列为优先发展区域,紧密衔接、融合当地文化,培育合作伙伴,是首个成功进军海外的国内阅读品牌。《掌阅海外业务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8月,掌阅海外版支持14种语言,覆盖40多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用户累计超过2000万人。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推出的“易阅通”平台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出版物进出口数字平台。该平台聚合了150多万种电子书及1.5万种电子期刊,并打通海内外主流数字渠道,成功对接Over-drive、亚马逊、谷歌、苹果等海外主流平台,在28个国家和地区的207家图书馆实现销售。

3.由中国出版机构初步试水一个选题,同时在不同国家与地区出版,这是中国世界出版质的飞跃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2016年收购澳大利亚新前沿出版社,2017年成立新前沿出版社欧洲公司之后,携手海外两家子公司着力打造“国际同步出版”图书项目。2018年推出的“国际同步出版”精品项目—— 绘本《快乐的小松鼠》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英国上市,引起了三个国家读者广泛的评论。

浙江人民出版社在2018年9月1日出版了李开复的《AI·未来》,英文版随后由霍顿·米夫林·哈考特集团推出。李开复是一位世界知名的专业人士,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和丰富的IT产业运营经验,再加上该书介绍了人工智能(AI)给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转变,以及作为AI技术的两大支柱国家—— 中美之间的竞争等热点内容,政界元老、业界精英以及知名大学的教授对该书都不吝夸奖。英文版很快进入《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新书畅销榜,在2018年引发读者广泛评论。截至2018年底,在Goodreads上读者投票人数为879人,有243个读者撰写了评价。类似案例虽然还不多,但已经展现了中国出版机构开始试水世界出版,并初步具备驾驭世界性选题的能力。

在区域与国别市场拓展过程中,中国出版机构一直以展现当代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为宗旨。如“中国书架”和“中国图书中心”项目就是如此。“中国书架”计划主要是在世界各重点城市最受关注的书店内,设立专门销售中国主题图书的书架,为各国读者提供认识中国的窗口。“中国书架”的图书主要有多语种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人文中国”系列图书近百种。“中国书架”计划在2018年实现了新突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实施的“中国书架”落地哈瓦那的法亞德·哈米斯书店,物质出版社实施的“中国书架”落户埃及、阿联酋、土耳其、智利、阿根廷。特别是五洲传播出版社与中国工商银行合作,在中国工商银行全世界 42 个国家(地区)的281个境外分支机构设立“中国书架”,帮助其外籍员工以及当地民众认识和理解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中国图书中心”是由外文局独立组织实施的项目,其在2018年与域外国家的图书馆联合成立了8家“中国图书中心”,上架图书已有300多种。

二、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能力

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能力,是指由中国出版机构主导的文化产品,包含纸介图书、电子书、数据库、影像等,能够以汉语之外的其他语种出版、发行和传播。这是中国出版机构世界出版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出版机构的跨语种、跨文化出版主要有以下三种。

1.由中国出版机构自主翻译、独立出版的跨语种图书,这是提升中国出版未来世界出版能力的主攻目标

如众所周知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由外文出版社组织多位外国专家翻译,已经出版了英、法、俄、阿、西、葡、德、日等21个语种版本。继该书之后,人民日报出版社的《习近平用典》中文版2015年出版,2018年出版了第二辑,并输出阿拉伯语、波斯语、土耳其语版权。基于该图书整理的《习近平喜欢的典故——平“语”近人》(西语版)系列视频,在2018年11月29日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前夕全球上线,由美洲传媒集团下属的24频道在黄金时段播出。从中文到多种语种,再到视频的推出,多种出版方式便于各国读者更加便捷、准确地了解中国领导人的执政理念、中华民族的梦想追求和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目标任务,有利于世界更深入地读懂中国。

2.与域外机构合作,借助合作机构的语言翻译、发行渠道等优势实现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水平,目前这仍然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主要方式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的“改革开放研究”丛书,就是与著名的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合作出版的大型丛书,内容涵盖经济改革、社会发展、文化发展等领域及若干专题,由中方主导选题的策划、作者的遴选,外方仅在语言翻译、发行等方面提供支持。两社还合作出版了《201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英文版)、《中国参与全球秩序的重建》(英文版)、《冷战与新中国外交的缘起1949—1955》(英文版)。

除欧美发达国家的语言之外,在阿拉伯语世界,中国出版机构同样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阿拉伯友好协会、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四方合力打造的“北京扎耶德中心文库”在2016年成立,旨在利用各方在翻译出版、友好交流渠道等方面的优势,改变中阿民众相互怀有好感却又缺乏了解的现状。该文库如今已成为 “中阿人文名片”。2018年,“北京扎耶德中心文库”开始推出第二期,已出版阿拉伯文、英文、法文、中文图书共29种,涵盖“文明交流互鉴丛书”“中国经典阿拉伯语译丛”“中国当代文学名家系列”“童书系列”。其中,《诗经》《战国策》《文明的追随》《1934年的逃亡》等多部作品已经在国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3.跨语种、跨文化的出版,目前这种出版方式已经逐步拓展到教育、医学、科技等专业出版领域,中国出版“走出去”逐渐注重实效

2018年,商务印书馆联合匈牙利罗兰大学共同开发“商务印书馆—罗兰大学中东欧十六国汉语教材”。匈牙利罗兰大学创立于1635年,是匈牙利规模最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大学;其“一带一路”研究中心成立于2016年10月,由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刘云山同志亲自揭牌,是海外第一个专门从事“一带一路”研究的机构。商务印书馆和罗兰大学将合作开发面向中东欧十六国的汉语教材,推动汉语国际传播由“走出去”迈向“走进去”,以及相关产品的本土化进程。

语言承载着语言符号转换、信息传递和优秀文化传播的功能。20世纪40年代末,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就推出了面向世界的“英语出版计划”,以跨语种出版为手段,以国际图书市场为进取目标,实现了德国出版业的振兴。新世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日益增强了世界影响力,是中国出版机构提高世界出版能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OCLC数据库显示,汉语初步具备了与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一样成为世界出版语言的基础,中国大陆有21个城市能够出版英语品种图书,中国出版机构的英语出版能力已经高于西班牙语的出版能力,这是中国出版“走出去”的历史机遇。

三、国际化机构、人才队伍建设

2018年,中国出版在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1.中外合作仍是中国出版机构普遍采取的主要方式,具体就是与域外出版机构联合成立中国图书编辑部,在联合组稿、联合编辑、联合发行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截至2018年底,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国出版机构与域外大学、出版机构联合设立的中国图书编辑部,已经超过100家,主要分布在中东欧、拉丁美洲和东南亚国家。2018年又有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中译出版社与古巴哈瓦那大学签约成立国际编辑部;中国外文局新星出版社与日本岩波书店、日本大学出版部协会合作设立东京编辑部;外文出版社分别与阿尔巴尼亚凡·诺利出版社和波兰阿达姆·马尔沙维克出版集团新成立两家海外编辑部;山东教育出版社与罗马尼亚欧洲思想出版社设立罗马尼亚编辑部,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与阿联酋库坦出版社合作设立阿联酋编辑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与匈牙利科苏特出版集团设立匈牙利编辑部;浙江大学出版社与俄罗斯当代出版社联合设立俄罗斯编辑部;商务印书馆和牛津大学出版社联合成立国际编辑部,共同面向非英语母语国家推出《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9版)和《牛津学术英语词典》等。

2018年8月23日,中国—中东欧国家出版联盟(16+1出版联盟)启动仪式在北京外研社大厦举行。作为一家非营利性行业联合组织,出版聯盟旨在建立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出版机构间的可持续沟通机制和合作平台,推动出版合作,促进出版文化双向交流。

与域外机构联合设立中国主题图书编辑部,旨在借助国外知名出版机构成熟的编辑队伍、稳定的发行渠道和丰富的营销经验,共同推出具有地区针对性的中国主题图书,在全面客观展现当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建设成果的同时,充分借鉴国际选题、国际编辑、国际发行等方面的经验,提升中国出版机构的世界出版能力。

2.由中国出版机构主导选题、编辑以及发行,直接邀请世界一流作者参加组稿,这种方式也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这种突破主要体现在中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出版、跨国合作方面。2015年,由8位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和8位新加坡儿童文学作家共同创作的《狮心图画书》,在亚洲国际儿童读物节正式发行;2016年,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的汤素兰图画书系列由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优秀画家联手打造;2016年出版的日本松居直撰文、中国蔡皋绘画的《桃花源的故事》进入日本小学教材;2017年,秦文君与郁蓉合作的图画书《我是花木兰》在2018年上海书展上获得了时代金奖,余丽琼和法国插画家合作出版《姑姑的树》等多部图画书由法国华裔叶俊良和法国友人合办的鸿飞出版公司以法语出版,由白冰撰文和贝尔格莱德国际插画奖“金钢笔奖”获得者阿明哈桑·谢里夫绘画的《大个子叔叔的野兽岛》在2018年出版。这些跨国性质的不同文化场域创作者之间共创的作品,为作品的跨国出版奠定了基础,增强了国际吸引力[2]。中国儿童出版的世界出版水平,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世界影响力与实力。

此外,中国以主宾国身份成功亮相2018年第五十五届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2018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第36届世界大会,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国际部原主任张明舟获选IBBY主席,成为该组织最高领导岗位上的首位中国人。中国儿童图书出版所取得的成就,在中国出版“走出去”诸多领域中是最为突出的,可以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带来的,也是中国儿童文学作者、出版者以及儿童阅读推广者等全体出版人奋斗的结果。

四、未来中国出版“走出去”的着力点

中国出版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40年的发展,中国出版界的收入总量占中国整个文化产业收入的65%,年出书达50万种,年发行突破80亿册,营业收入已经达到2.3万多亿元,资本收益率在30%以上,中国出版界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的引领者。尽管如此,中国出版“走出去”仍有如下三个矛盾。

第一,在政治上,中国出版与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愈来愈大的世界影响力不相匹配的矛盾。这个矛盾突出体现在有关当代中国政治、法律、制度等中国主题图书的出版方面,即中国道路、中国方案、中国智慧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一直没有得到系统阐发,中国主题图书还缺乏品牌化、规模化、系统化发展。

第二,在经济上,中国出版与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第二大经济体地位不相适应的矛盾。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目前已经是很多国家的债权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但是有些债权国家在经济上依赖中国,但在文化上却看不起中国。中国经济上取得的优势并没有有效地转化为文化优势,这一点十分突出。

第三,在文化上,中国出版与中国数千年历史积累的丰富文化不对称的矛盾。可以说,世界上众多文化体,很难像中华文化这样具有源源不断的出版资源。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世界影响力愈来愈大,拥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吸引力愈来愈大。中国亟须以喜闻乐见的语言、方式和载体,以更容易获得的渠道,向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介绍自己。

出现上述三个方面矛盾的原因是复杂的、多元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既涉及中国出版体制、机制方面的深化改革,也涉及如何突破长期以来西强我弱的文化格局。中国出版人必须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历史感,将出版“走出去”与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出版物“走出去”、版权“走出去”、人员“走出去”、资本“走出去”等方面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并发表讲话 [EB/OL].(2018-08-23)[2019-03-02].http://www.xinhuanet.com/2018-08/23/c_129938245.htm.

[2]谈凤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儿童文学的国际出版纵览 [J].中国出版,2018(11).

猜你喜欢
书展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空场”书展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