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加强传统文化建设的路径探析

2019-04-20 11:03刘高宏刘薇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弘扬受众中华民族

刘高宏 刘薇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现代化建设中面临实效性不足、针对性欠缺、受众数量过少、展示手段单一等问题;发挥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必须加大研发力度焕发文化活力,厘清重点难点选准服务领域,选准受众群体发挥关键作用,拓展方式渠道彰显文化魅力,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关键词:传统文化 现代化建设

历史的经验证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密不可分,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保证和促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在新时代,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更加紧密联系起来,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一)有利于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形成

全面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推进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举。在改革开发的实践中,党和政府充分重视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和武器,领导全国人民冲破一个又一个改革开放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在不断丰富传统文化的同时取得一系列伟大的胜利。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新时代全面优化国家治理体系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面临的重要任务,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更加深入地挖掘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顺利解决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和阻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利于构建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

我国大力推进现代化建设必然需要一个和平、和谐的国际环境;以改革开放为标志的现代化建设不可能在自我封闭的状态下完成,这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推崇和谐和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突出特点,这对形成有益于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国别的民族在思想文化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对外开放和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有就可能产生各种冲突,如果处理不好有可能阻碍现代化建设的顺利推进。而充分运用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包容性思想,本着“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合作理念,则非常有利于解决双方之间存在的分歧和冲突,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现代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

(一)实效性不足,针对性欠缺

改革开放以来,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结合不够密切,提供的服务不能满足需要;对解决一些重大的经济社会现实问题未能产生快速的实质性影响;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育人功能很大程度上没能充分发挥出来;许多投入较大的文化项目和文化设施没有发挥出实质性作用等等。长期来看,传统优秀文化如果不能与现实的经济社会问题密切结合,拥有的内在潜力得不到有效发挥,不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的过程中起到应有的作用,则必然会降低甚至失去其存在的价值。只有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完全融入到服務现代化建设中去,才能更加突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应有价值。

(二)受众数量过少,展示手段单一

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振奋民心提高全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而传统文化要在这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传统文化吸引特定受众和群体的数量及受众的接受程度。受众数量的多少和接受程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传统文化自身的表现力和表现形式,而且还取决于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介和手段。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在社会层面的全面渗透,互联网作为一种受众面极广影响力极大的传播媒介,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作用日显突出。近年来,互联网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明显作用。但是,面对现代化建设蓬勃发展的现实,互联网尚未被广泛有效地运用到传统文化传播中去。要实现传统文化充分展示现代化建设的成就,就必须加大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使二者密切结合起来。

三、发挥传统文化作用助推现代化建设的建议

(一)加大研发力度,焕发文化活力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座巨大而丰富的宝库,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智慧和富有深刻含义的启迪。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深水区,面对的形势复杂多变困难重重,亟需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研究,使古老的精神品质和智慧在现代化建设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我们应对现代化建设中遇到的各类挑战和困难创造条件。研究、挖掘、开发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应注意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基于现代化建设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梳理,另一方面要在吸收的基础上对传统文化进行探索创新,充分焕发传统文化的现实活力,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慧和营养。

(二)厘清重点难点,选准服务领域

现代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面临的任务和重点各有不同各有侧重。这就要求我们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工作也必须突出重点,在不同时期必须有的放矢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要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要考虑可操作性。针对当前实际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全方位多角度地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点从打造诚实守信社会、塑造良好社会心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护环境践行绿色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宣传“一带一路”倡议等方面入手,围绕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选取传统文化建设的重大方向和重点任务,用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建代化建设鼓劲呐喊。

(三)选准受众群体,发挥关键作用

参与现代化建设的群体众多,但不同群体的特点和所起作用各不相同,因此,新时代发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作用,精准服务现代化建设,必须选准受众群体发挥以点带面、四两拨千斤的效果,通过对特定群体的宣传和弘扬起到逐渐扩散和渗透的作用。在当前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应当下功夫吸引青少年这个群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如果能够吸引住青少年这个庞大的群体,培养他们乐于、勇于、善于学习、继承和运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多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洗礼,为现代化建设输送合格的充满生机的人才。

(四)拓展方式渠道,彰显文化魅力

随着受众群体内在特征的不断变化和现代传播媒介的不断涌现,传统文化原有的传播方式和渠道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助力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拓宽展示传统文化的渠道,创新展示傳统文化的方式,以充分扩展和提高传统文化的受众面,便于广大受众更乐于接受传统文化这一艺术形式。为此,必须把各级教育机构、党政工团、社区家庭全部纳入弘扬传统文化的渠道中来,实现对整个社会全领域全方位的覆盖,把承载着现代化建设基因的优秀传统文化送达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在拓展传统文化传播渠道的同时,还要注意优化传统传播方式并积极吸收新的传播交流方式,充分考虑文化传播的便捷性和实时性。同时还要积极发挥驻外文化机构的作用,充分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本真和魅力风采,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向纵深发展,为推动国际经济合作发挥作用。

(五)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服务能力

一是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认定的科学评价机制,为构建一个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人才辈出、精品迭出的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环境创造条件。二是重视传统文化优秀专门人才的培养,制定专门计划通过专业性机构和其他社会力量培养不同层次的传统文化专业人才,做到优秀传统文化后继有人事业兴旺。三是重视建立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制机制,自上而下率先垂范。同时,要更加重视传统文化在基层和海外的传播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金刚,万光侠.新时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18(2).

[2]付秀荣.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坐标[J].南京社会科学,2018(10).

[3]李佳.论中华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必然性及实现条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1).

[4]王东,王木森.文化治理: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逻辑进路——基于枫桥治理实践的考察[J].学术探索,2018(11).

[5]郭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互动融合和发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2).

[6]陈石明,欧祝平.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深层思考[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猜你喜欢
弘扬受众中华民族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
做人美德
On the Application of CLT in Teaching of Listening & Speaking in Rural Middle Schools of China
季札挂剑
弘扬国学文化 畅游艺术天地
弘扬雷锋精神 塑造美好形象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