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思考

2019-04-20 11:03李志明
中国经贸导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教育

李志明

摘 要: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的关键在于构建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政府职能发挥不够,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职业院校主动性不强,校企合作共同体尚未建立的现象。构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需要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和配套制度建设,企业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共同体建设,职业院校主动与行业企业对接,创新和完善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保障产教融合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共同体 产教融合 职业教育

2014年以来,党和政府就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作做出了一系列的指示和部署。教育和产业实践证明,仅靠单一的主体无法完成职业教育所担负的历史使命,产教融合不仅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牵扯主体多,影响面广、利益关系复杂,只有结成多元主体参与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产教融合共同体,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体系的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职业技术人才。

一、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概念和特点

(一)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概念

产教融合是一项包括学校、企业、行业组织、政府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系统性活动,这些不同参与者在产教融合过程中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其中学校依托教学优势和技术优势担负着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企业凭借实践资源和生产优势为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学校教学改革提供实习岗位和决策咨询,行业组织凭借行业地位发挥组织协调和资源配置的功能,政府部门依托自身优势为产教融合搭建服务平台并提供政策支持。据此,所谓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就是以培养符合地方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人才为主旨,以职业院校为主体、企业积极参与、行业组织扶持、各级政府支持的多元主体的参与的职业人才培养系统。

(二)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特点

一是信息和资源共享。这是产教融合共同体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多元参与主体通过建立在深度融合机制上的信息共享和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了信息流的价值和运用效率,意味着各类要素资源可以被共同体中的主体共同使用。二是多方交互融合。融合是产教融合共同体最突出的特征,包含了教育与产业的融合、学校与企业的融合、教学与生产的融合等。这种融合将合作范围延伸到产业的整个价值链。三是连接,这是产教融合共同体最突出的功能,包括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表现为“政府—产业—学校”三大主体类型的紧密联系、共谋发展;微观层面表现为“学生—教师—企业员工”等主体的密切配合、共育人才。

二、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面临的障碍

(一)政府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一是政策法规与运行机制不健全且落实不力。总体来看,虽然各省级政府陆续出台了支持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政策文件,但缺乏能够落地实施的具体办法和操作细则。二是用于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给付企业的经费数量不足,难以弥补企业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的支出,很大程度上难以调动企业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三是在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中履行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方面存在缺位的现象,未能起到对学校、行业组织、企业的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存在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现象。

(二)企业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的积极性不高

一是作为一个纯粹的经济组织,企业行为的动机主要源于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企业一旦认定参与职业教育无利可图就会敬而远之。二是企业的管理者对产教融合的意义认识不深,认为职业教育完全是学校的责任,不愿意主动承担起育人的主体责任。三是企业负担过重。一方面由于制度保障不健全放大了企业的育人风险,增大了企业的顾虑;另一方面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而且加重了管理负荷,使得企业难以下定决心与职业院校展开深度合作。

(三)职业院校推进产教融合共同体的主动性不强

一是教育观念陈旧。由于一些职业院校在实践中对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导致这些学校在产教融合建设过程中行动迟缓步履蹒跚,难以在短期内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市场发展不平衡。由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东西部不同地区在产教融合建设方面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东部省市大量需求高技能人才,学校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较强;而中西部地区产业化水平较低,学校参与产教融合的欲望不强。三是对教学管理的担忧。产教融合工作目前还存在制度欠缺、模式不清、运作不畅等现象,一些学校出于担心产教融合对现有教学秩序的冲击,缺乏参与的积极性。

三、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的路径

(一)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制定配套制度平台

一是完善和丰富现有的产教融合配套政策。支持性的产教融合政策是产教融合工作及其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前提和保障,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政策的重要性,逐步扩大、丰富产教融合的财政补贴内容,及时扩大税收、金融在产教融合领域的优惠范围,营造加速产教融合共同体发展的外部环境。二是加快产教融合立法建设的步伐。立法机关应当进一步重视法律法规在产教融合中的关键作用,尽快修改修订现行法律中不利于产教融合实践的条款和内容,补充、完善和增加支持产教融合共同体构建的法律法规。三是加速搭建有利于产教融合共同体健康发展的工作平台。首先,地方政府要出面推动成立以行业为联结纽带的区域性的职业教育共同体,使之成为区域性的推动产教融合的巨大引擎。其次,地方政府应当承担建立集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共享平台的责任,通过这个平台把行业、学校和企业有机的联系起来,赋予产教融合共同体更多的责任,实现人才、项目、技术等方面的全面共享。

(二)企业主动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共同体建设

一是要提高企业对产教融合及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的认识,使他们充分认识深刻理解产教融合在行业、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主动响应各级政府提出的产教融合战略,积极投入到建立区域职业教育联盟的活动中去,为企业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企业应当更新人才观念,摈弃以往浅薄短视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到产教融合、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和创新人在培养模式对企业未来的巨大影响。三是企业应当提升社会担当。追求经济利益并不是企业的唯一目标,一个合格的企业应当在追求经济利益之外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积极参与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产教融合中勇于承担一份责任,就是企业实现社会价值的一种体现。

(三)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主动对接企业行业

一是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首先,学校应当以特色专业为依托,携手业企业开展“一对一”式的校企合作。其次,学校应当以专业群为基础和区域內多家企业共同合作,把职业院校打造成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储备基地。最后,职业院校应当以区域主导产业为目标,围绕产业链培养多元化技术技能型人才。二是要密切对接与行业企业需要。首先,学校要加强联系和协作意识,采取多样化的形式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不断拓宽合作领域,以全方位的合作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其次,职业院校要深入挖掘自身潜力,不断提高专业服务能力,通过自身魅力的展示吸引更多企业投身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

(四)创新产教融合运行机制,保障产教融合顺利进行

一是要优化和协调利益机制。一方面,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和做法,通过财政补贴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职业院校要发挥自身优势参与企业的技术攻关,协助企业进行产品研发,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二是尽快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估体系,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质量评估标准和指标,确定需要评估的内容、形式、成果和收益,形成科学可行的产教融合质量评估机制,将评估结果作为实施奖惩的依据,并根据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对产教融合运行机制进行适当调整。

参考文献:

[1]王万川,邓光,顾云鹏.新时代高职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8(2).

[2]周梦黎,郭朝晖,陈黄梅,等.大学生创业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共同体”理论的视角[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3).

[3]陈锋.抓住机遇,乘势前进,推动产教融合迈向新阶段[J].中国高等教育,2018(2).

[4]苏华,方向阳.基于“三方主体”视角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5(22).

[5] 孙涛,黄辉,李登万,等.以“正确义利观”护航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行稳致远[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10).

[6]王丹中,赵佩华.产教融合视阈下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机制探索[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共同体职业教育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