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树医学典范 呵护儿童健康
——专访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黄国英

2019-04-21 13:21潘如丹
质量与标准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儿科医院复旦联体

文/本刊记者 潘如丹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场所,“质量、安全、效率”是医院工作的基石,“保障病人安全、持续质量改进”是对医院的基本要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以下简称“儿科医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以卓越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打造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努力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推动我国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破解分级诊疗困境

“针对儿童健康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儿科医疗服务资源不足、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自2014年起,我院在全国率先探索儿科医联体模式,先后成立由复旦大学附属10家医院组建的横向儿科医联体和覆盖闵行区内所有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家综合医院的纵向儿科区域医联体。”一脸慈祥的黄院长开门见山地谈起了医联体这个话题,“儿科医院负责的南片区(闵行、徐汇、松江、金山、青浦)五个区的儿科服务能力建设,区域儿科服务能级得到大幅提升,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依托复旦儿科医联体,区域内综合医院的儿科获得发展新机遇。”

通过管理平移、技术平移和品牌平移,医联体统一了医疗安全和质量要求、医疗服务模式、学科发展规划、信息化共享系统,在推进区域儿科协同发展,引导儿童就近有序就医方面成效显著,并为2016年上海在全市构建东南西北中五大区域儿科联合体,提供了参考经验和模式。复旦儿科医联体内8家综合医院获得首批上海市综合医院儿科门急诊标准化建设项目,用于综合医院儿科的硬件建设、信息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术主任作为复旦儿科医联体的骨干,在综合医院开设8个儿童专病门诊,2019年上半年开展19项儿科新技术的培训,提升综合医院儿科服务能力。为进一步建设复旦儿科医联体,自2018年起,先后成立了“复旦儿科医联体影像中心”“复旦儿科医联体康复协作网”“复旦儿科医联体呼吸协作网”,将优质儿科亚专科下沉到成员单位。除此之外,复旦儿科医联体7家成员单位共同参与的医联体儿科门诊抗菌药物科学化管理项目,获得“2019年中国医院协会患者安全目标优秀案例”奖。

针对基层儿科服务能力提升建设,复旦儿科医联体开展了制定标准化社区儿科诊室、设计社区医护人员的儿科培训项目、共享优质儿科资源等工作。一系列强基层措施使得上海市南片区社区儿科服务能力快速提升。2018年上海市南片区6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有40家开设儿科门诊,5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量较2017年上涨9.9%。其中,闵行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开设儿科门诊服务,2018年就诊人次较2014年上涨26%,同时2014年—2018年闵行区儿童到儿科医院就诊人数从10.95万人次,下降至8.52万人次,下降22%。

数据显示,区域儿科医联体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建成之后,病人分流效果明显,儿科医院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解决疑难危重症的定位日益凸显,得到社会和政府的高度评价。

首创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标准

在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方面,儿科医院根据我国儿科需求,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近期取得了突出成绩。经过科学研究和反复论证,儿科医院创建的高水平、高质量的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双指标筛查方案,成功转化为上海市公共卫生政策,并进一步在全国推广,儿科医院因此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为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和转诊的技术支撑单位。

先天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其中约三分之一为重症患儿,是导致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危害人口健康。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出生后,在出现严重症状之前的漏诊率在发达国家接近50%,在我国则超过70%。先天性心脏病是导致婴幼儿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早期发现是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环节。黄国英带领团队,经过8年研究,创建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双指标筛查法(心脏听诊和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研究成果先后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和Pediatrics,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和肯定,并先后获上海妇女儿童发展研究成果“政策建议成果奖”一等奖、上海市优秀博士生研究成果,以及美国新生儿基金会全球创新奖。基于这些研究,经过反复科学论证,2016年上海市将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纳入全市常规新生儿筛查项目。2017年,上海全市共筛查新生儿19.74万名,筛查率99.16%,确诊患儿691名,均通过“绿色通道”得到及时有效诊治。

在上海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深入调研和论证,于2018年7月出台《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工作方案》,决定推广“双指标筛查法”,并率先在全国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实施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标志着这项研究成果转化为国家公共卫生政策。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定儿科医院为国家级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制定如《筛查方法》《管理方案》和《机构准入要求》等相关管理制度;负责培训省级师资力量、督导和质量控制;完成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数据收集、分析和上报等多项工作,全面推进提升我国先天性心脏病诊治和管理工作。

目前,儿科医院开展的“双指标法开展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项目,为在我国全面推广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提供了准确、简便、无创、经济的方法,挽救了成千上万先天性心脏病孩子们的生命,对于显著降低我国婴幼儿死亡率和致残率,减轻社会和家庭的经济和精神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打造医疗行业“金字招牌”

医院牢固树立质量立院的意识,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医院质量管理标准,成立质量改进与病人安全管理委员会,推进建立了“以病人安全”为核心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促进及巩固医院安全文化建设及持续改进理念,营造全院质量改进氛围,逐步实现医院质量安全的全面稳固提升。

医院始终秉承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注重主动服务社会,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理念,发挥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的学科引领与辐射作用,创建“全国儿科发展联盟”“全国儿科协作网”“中外联合培训项目”和“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等,近10年来为全国培训儿科医护人员3万余名。另外,儿科医院建立的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是全国首个“儿科协同中心”,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4500个网点,实现远程会诊、远程手术直播、远程查房、远程教学、远程科研等多维度工作模式,将国家级优质儿科资源辐射到全国。

作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儿科医院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建设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和管理“五位一体”的儿童重大疾病防治和儿童健康管理的国家级医学中心,领航我国儿童专科医院和儿科医学发展,获得国家、社会和同行的一致赞誉。近几年,儿科医院在全国各类医院排行榜,如北京大学中国最佳临床学科排行榜、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英国Nature出版集团Nature Index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始终名列前茅。

猜你喜欢
儿科医院复旦联体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9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今在红楼第几层?——复旦《红楼梦》课程中的文化与人生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8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二)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8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一)
第三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开幕
医联体:足不出户的健康保障
百花齐放的湖北医联体
大连 创三级联动医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