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建设线性代数教学团队的建议

2019-04-22 07:15凌征球覃思乾
科技视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材课程建设

凌征球 覃思乾

【摘 要】线性代数是一门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其理论性强,计算繁多,也是科技工程人员必备的数学基础。本文结合玉林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根据团队建设的目标与任务,对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线性代数教学团队提出我们的设想。

【关键词】地方高校;线性代数;教学团队;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06-0178-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6.068

【Abstract】Linear algebra is a public foundation course in university. It is theoretically strong and has many calculations. It is also a necessary mathematical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and engineering engineer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Yulin Norm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our ideas on how to build an excellent teaching team of linear algebra according to the goals and tasks of team building.

【Key words】Local university; Linear Algebra; Teaching team; Suggestion

0 引言

随着上世纪末的大学扩招,许多专科学校或独立、或几所合并升格为本科,成了地方高校。這种院校,虽然起点低,师资弱,面积小,但却承担着培养每年入读高校的大部分新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要阵地。即使许多地方高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其各方面都已经得到有了很好的发展,但跟传统的本科高校比较还存在有一定的差距。这直接导致大部分入读地方高校的学生生源质量都不是很高。因此,许多地方高校都转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院校,但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结合地方导向,办出具有鲜明特色,为地方报务成为其发展与生存的基础。

地方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为当地服务的应用型复合人才,而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特别是课程教学团队的整体授课水平又日完成学校根本任务的基础。因此,教学团队建设也是要方高校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举措之一[1]。

玉林师范学院地处广西玉林市,是一所于2000年从专科学校升本的地方高校[2]。经过近20年的发展,现已成为具有教师教育特色在广西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本科高校。线性代数是学校的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在众多理科与文科专业中开设,每年选修的学生近2000人。目前,在线性代数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教师合作交流不强,个人行为远大于团队意识,“单兵作战”是主要方式。同事之间很少有教学交流,基本上限于每学期中间教研室组织的一到两次的听课活动。由于缺乏合作交流,使得在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直接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实践较少。

(2)基础条件不够完善,物资支持力度不够,教师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目前实行的不按经验不按职称但其绩效分配都一样的方法更显得缺乏激励措施。

(3)使用的线性代数教材不符合学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定位,需要重新修订或选用优秀的规划教材。

因此,做好线性代数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建设好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团队,对于提升该门课程的教学水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结合玉林师范学院的实际情况,对如何建设一支优秀的线性代数教学团队谈点看法。

1 确定团队的目

线性代数教学团队是由若干名共同承担线性代数教学的教师组成的的教师群体。教学团队的建设必须围绕学校发展的定位、学科与专业建设、学生受益,以教学改革项目为牵头,以课程建设为重点,围绕学校“厚德博学,知行合一”的办学思路、生源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来进行。通过教学团队的建设,应该达到如下的目的:

(1)制定建设计划。

通常情况下,团队的工作是围绕学校的专业、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展开的[3],因此团队的建设要服务于学校的专业教学,从掌握知识体系转变到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调整教学内容与授课计划,增加课程的实验教学。

(2)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目前许多高校都是通过到校课题经费与研究成果的多少来衡量教师的水平,该做法有其片面性,背离了教书育人的办学目标。以课程核心骨干为责任人,把承担线性代数教学的所有教师组建教学团队,既分工又合作,既交流又学习,形成互补优势,把教学团队打造成培养优秀教师的良好平台。

(3)提高教学水平。

长期以来,许多高校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研室的形式组成展开的。而随着学校的扩招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以及重科研轻教学的实际情况,使得建立教研室的初衷进一步削弱。另外,教师个人的单打独斗模式也不利于个人能力与水平的提高,而教学团队的建立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而且还能全面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

2 团队建设策略

线性代数教学团队的建设,应该以学校系统科学一流学科培育点为龙头,以线性代数课程建设为基础,以深化课程的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为动力,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为宗旨,努力创建在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合理的老师队伍。团队应把下面的工作认真做好:

2.1 制定可操作的建设目标

我们应从团队建设的方向,即围绕课程与教材等方面起动线性代数教学团队的工作。因此,在地方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指导下,线性代数教学团队的建设应立足于课程的基本概念、方法与运算,着力培养学生“使用线性代数”知识的能力与创新发展的能力,逐步实现线性代数教学的专业化改革。

2.1.1 确定团队规模

团队成员应该在相互信任、相互沟通、协作交流与优势互补的前提下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是团队建设的最好状态,也是团队建设的基本保证。4-7人为团队最佳人数,并控制在10人以内,否则人数过多则会有信任危机与减弱凝聚力。

2.1.2 在年龄经验上配置老中青教师的比例

团队成员在年龄经验上应是老、中、青合理配置,尽量按1:3:2的比例配置团队成员。即1名老教師,3名中年教师与2名年轻教师的比例答配。年龄构成既可以保持团队专业方向的持续性与继承性,也可以发挥团队的最大潜能与调动团队的精力,带动年轻教师的成长。

2.1.3 团队成员职称上的比例

大致按1:3:2配置团队成员中教授,副教授,讲师的人员比例,由此可以保证团队教学水平、学术能力、知识体系和团队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教授对课程基础知识理解透彻,并且教学经验丰富;副教授一般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年轻讲师则对前沿知识接触较多且相对活跃。

2.2 选拔线性代数教学团队负责人与团队成员

团队负责人的作用就是要锻造与引领一个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目标而努力。因此,团队负责人应有丰富的教学实践能力、丰富的线性代数理论知识、较强的课程改革愿望、较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能带领团队成员申请课程改革立项进行课程改革研究与撰写教学改革论文。由此,我们可以在团队中设置首席教授岗位1名、若干个责任副教授岗位和若干个讲师教师岗位。首席教授负责制定课程的建设目标与教学内容,保证团队工作的高效顺利开展。责任副教授与讲师协助并且负责实施各项工作的运行与目标的完成。

2.3 加强线性代数课程建设,打造精品教材

地方高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为地方经济服务,而其中的教学过程则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证。因此,地方高校线性代数教学团队的建设应以课程建设为依托,而课程要想建设成为精品课程,关键还需要有优秀的教材作为保障。所以,团队应根据专业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的时间安排,结合团队的教学风格,克服已有教材在内容选择与编排体系中存在的缺陷,选用合适的优质教材,特别是加强自编具有本校特色教材的使用程度,努力打造适合实际情况的精品教材。

2.4 加强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创新,整体提高团队教学水平

传统的粉笔+黑板+PPT的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要求。因此,加强课程教学的研究与探索,转变教学方式是必然的要求。

2.4.1 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线性代数的教学时数少,教师要把知识完整讲完需要对教学过程做细致的安排。教学中适当调整课程内容,降低难度要求,将传统的教学与计算机辅助结合起来,这样可把大量的定义定理的解释推导直观化、简明化,有效解决内容多课时少的矛盾。另外,教学中教师还是要通过黑板+粉笔的形式对关键内容的计算进行演算以方便学生的理解。

2.4.2 强化团队成员使用数学软件,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

地方高校的目的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对线性代数课程的要求主要是相关内容如行列式、矩阵、方程组的数值计算。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描述复杂现象的数学工具的维度已经变得相当大,其计算单靠笔完成是相当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强化团队成员使用数学软件去提高线性代数的教学质量。

3 结语

线性代数教学团队的建设是目前地方高校正在实施的课程改革,在实践过程中还会有许多问题出现,这需要任课教师结合自己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才能取得团队建设的新成果,惠及全体学生。

【参考文献】

[1]赵德钧,滕晓燕.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7,5:17-8.

[2]凌征球.地方师范学院代数课程群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科技视界,2015,23:54,145.

[3]刘建凤,武宝林.高校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3,4:80-82.

猜你喜欢
教材课程建设
教材精读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教材精读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