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散文教学加强两个研究

2019-04-23 00:53王露
江西教育B 2019年3期
关键词:季羡林散文经验

王露

散文是中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种重要的选文,随着年段的升高,散文的篇目逐渐增多,这是符合学生语言文字认知规律的。教材中精选的散文多出自名家之手,如朱自清的《匆匆》、季羡林的《怀念母亲》《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郭枫的《草虫的村落》、李汉荣的《山中访友》等。这些文章通过叙述、描写作者眼中的人、事、景、物,表达作者的情感,语言上也颇具特色。面对优秀的散文文本,我们该“教什么”“怎么教”,如何发挥它的教学价值,这些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一、散文教学的意义

王荣生教授说:“散文阅读教学的实质是建立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这一篇散文所传达的自我经验的链接。”可见,散文教学的重要价值在于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让学生能获取“这一篇”所传递的“自我”经验。选入教材中的散文作者多为名家,学生要分享的是来自名家的经验。这经验既包括作者的人生经验,也包括作者的语言表达经验。这些“经验”对学生语文素养的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先说说散文中包含的人生经验对学生的作用,一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历毕竟是有限的,阅读散文是一种很好的丰富认知的方式,因为每篇散文中包含着作者的人生经验。以人教版六(下)赵丽宏的《顶碗少年》(原文)为例,作者通过叙写少年顶碗,几次失败后没有退缩,顶着压力,成功完成表演的事,从中感悟到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敢于拼搏,才能成功。这样的人生经历,有多少人能遇上呢?即便遇上了,又有多少人会产生和赵丽宏一样的感悟呢?更何况是人生阅历极少的小学生,很难达到作者感悟的高度。然而,正是感悟、理解上的差距,凸显出了散文阅读及教学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教学散文,可以帮助学生感受、体验、分享到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没有、所不可能有的人生经历和经验。从《桂花雨》中体会琦君的思乡之情,从《怀念母亲》中体会季羡林的爱国之心,从《北京的春节》中体会老舍先生对记忆中年味的眷恋等。这样,通过散文阅读,一方面丰富和扩展对他人的认识、理解,又通过认识和理解,对照自我,触发或启迪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的思考。这正是我们教学散文、学生阅读散文的意义所在。

除了人生经验的分享,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分享散文作者的表达经验。每一个优秀的散文作者,都善用独特的、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心境。发现、揣摩、咀嚼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形成良好的语感。

1.用字、用词。散文用字、用词精当准确,有时候看上去很普通的一个字、一组词,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如季羡林的《怀念母亲》,“我不开灯,又沉默地站在窗前,看暗夜渐渐织上天空,织上对面的屋顶。”一个“织”字,将作者剪不断、理还乱的思乡愁绪表达出来。

2.各种句式。散文句式是最值得琢磨、品味的。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中“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一个很简单的句子,连着用了两个逗号,老舍先生对老北京春节的怀念之情通过这样的句式传递出来。引导学生发现语言密码,领悟作者的情感。《麦哨》中“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了田间最具代表性的几种作物:油菜花、蚕豆花、萝卜花这几种不同颜色的花相继凋谢,各种形状的嫩芽长出,生动地再现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田间风光,也营造了丰收在即的喜悦气氛。语言生动优美,引导学生细细读来会发现既有画的意境美,又有音乐的韵律美。

3.布局谋篇。林海音的《窃读记》,在叙述中插叙了三个“窃读”的场景:书店的环境不适合“窃读”时依依不舍地离开,小心翼翼地贴在一个大人身边“窃读”,雨天在书店“窃读”。三个插叙,将窃读“快乐”“惧怕”的滋味表达得淋漓尽致。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布局的匠心,对学生书面表达有着借鉴意义。

一篇好的散文,总能做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匹配。在品读、赏析个性化的语言,精心的布局谋篇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教学散文的意义就在于在分享优秀作者的人生经验和表达经验的过程中,促成学生的发展。

二、散文教学中的现象及成因

散文在传情达意上有其特色,这需要老师能深入阅读,把准文章基调,然后进行教学。但很多时候,老师凭着自己对文字浅层次的理解,让教学游离于文本之外。

我们看过有老师在教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的《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时,播放欢快的《金蛇狂舞》,让学生唱过年童谣,教学点定位在“过春节”这个内容上,课堂充满欢乐的气氛。教师将这篇散文归为普通的记叙文,教学时只关注文章的内容,而忽视作者内心的情感,造成学生的阅读始终游离在文本之外,离作者要表达的情感越来越远。

类似的状况在教学其他的文章时都或多或少地出现:教学冯骥才的《珍珠鸟》,重点感受珍珠鸟的可爱,仿写描写雏儿样子的句段;教学季羡林的《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引入大量的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德国的国情,理解为什么德国人种花是给别人看的;教学朱自清的《匆匆》,花大力气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这么教下来,学生尽管阅读了很多篇散文,但一直无法获得散文作者通过文字分享给读者的“一己之感、一己之思”。

造成这样教学散文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散文这一文体认知的缺失,散文不像诗歌、小说、戏剧等,有着明显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会忽视它的存在。再加上理论界对散文的研究还缺乏系统的建构,所以即便有时确定了文体,但因为其表达方式、表現手法的特殊性,老师们也容易出现吃不透文体特征、拿捏不准其教学价值的状况,导致教学效益低下。

三、加强两个研究,发挥散文教学价值

一方面,散文教学的意义重大;另一方面,教师对散文的认知缺失、错位。我们应该通过研究,化解矛盾,真正发挥出散文的教学价值。

1.加强对教材中散文的研究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原因是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到位。对教材中的散文进行研究,可以对单篇进行纵向深入阅读,也可以归类进行横向比较阅读。

教好“这一篇”,必须在把准散文情感基调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阅读。研究其用字、用词,研究其句式的特殊,研究其布局谋篇的用心,这就是纵向阅读。

横向阅读则是对同一位作家的作品或同一主题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就选用了季羡林先生的两篇散文作品:《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和《怀念母亲》,结合季羡林的生平经历,将两篇作品放在一起阅读研究,两篇作品中都写到“梦”。

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我仿佛又回到了四五十年前,我做了一个花的梦,做了一个思乡的梦。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夜里梦到母亲,我哭着醒来。醒来再想捉住这梦的时候,梦却早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

——《怀念母亲》

虽然同是写梦,但一个是重返德国,一个是远离故国,独处他乡,境遇不同,情感也自然不同。表达时,用词用语以及语言的节奏也有很大的不同。对比阅读,我们还能发现季羡林的语言风格:直抒胸臆,真实淳朴。

人教版教材按主题编写,比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选编的四篇作品都是关于动物的散文:丰子恺的《白鹅》、叶·诺索夫的《白公鹅》、老舍的《猫》和《母鸡》,将四篇作品放在一起研究,进行互文阅读,发现这类题材的散文以作家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小动物的情感,在对比中研究不同作者表达大体相似的情感时,语言的不同。

纵向深读与横向比较阅读研究,有助于我们准确了解要教学的“这一篇”与“这一类”的关系。

2.加强对教学策略的研究

使用怎样的策略能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是散文教学又一个研究重点。我们可以按散文的分类进行研究,不同类型,发生链接的方式也不同。写景散文适合联想、涵泳,叙事散文适合链接生活,哲理散文适合反思……我们也可以按课型进行研究。理解性、赏析型、表达性,教学侧重点不同,教学的策略也不同。

散文教学的最终要义是丰富学生的人生经验和表达经验,我们要通过研究教材和教法,实现散文教学的价值。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东湖小学)

猜你喜欢
季羡林散文经验
我的书斋
听雨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季羡林的养生启迪
咪咪(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