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准散文教学的脉

2019-04-23 00:53袁莉华
江西教育B 2019年3期
关键词:养花祖父散文

袁莉华

基于散文的文体特点,小学生阅读散文是要比阅读童话、寓言之类的其他文体更为困难的。故而,教学散文,老师要把准散文教学的脉,根据散文的文体特征,从结构、语言、情感等方面,开发和确定散文的教学内容。

一、聚焦结构,确定教学内容的基础

散文的基本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曾有研究者说,散文无规范。教学散文,便要聚焦结构,把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作为首要的教学内容。

如季羡林所写的《怀念母亲》,语言富有跳跃性,初读似乎难以理清头绪,然而细读下来,会发现文章结构分明、层次清晰。作者开门见山,指出两位母亲在作者生命中同等重要的地位,为全文奠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引出下文对两位母亲的描述。接着,作者描述了自己与亲生母亲的关系:虽然相处时间不多,但母子感情却丝毫未减,相反因为母亲的离世,更加深了自己对母亲的歉疚,并为此不断怀念母亲,这为阐述自己对祖国母亲的爱铺垫了感情基调;然后,作者借助日记、散文摘抄的语段,描述了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将对两位母亲同样的敬意、相同的爱慕表达得酣畅淋漓,这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最后,作者呼应文章开头,说明为什么会有对两位母亲不变的情怀,使文章结构浑然一体。

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也是如此,全文围绕“养花”展开,同时前后照应,全文内容如用小标题概括,一目了然:

养花,当作乐趣

养花,不养奇花

养花,增长知识

养花,有益身心

养花,分享快乐

养花,偶有伤心

养花,充满乐趣

再如《花的学校》这篇儿童散文诗,课文内容学生难以概括。如果读懂作者是在文中借花儿来表达对自由和母爱的向往之情,文章的层次便能很快明晰——为表达这种情感,作者先描写了花儿在风雨中盛开的情景,緊接着通过和妈妈的对话,描述自己想象花儿在地底下学习的场景,表达对自由的向往。之后描写花儿们在风雨中绽放的场景,紧接着再次通过与妈妈的对话,描述自己想象花儿奔向天空的场景,表达对自由和母爱的追求、向往。

像这样内容比较散、学生难把握的散文,把理清散文的布局谋篇作为首要教学任务,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进一步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体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二、聚焦语言,确定教学内容的核心

作家往往习惯从自身的言语表达习惯落笔,他们散文的言语便具有了自己的独特性,而这样独具风格的语言体系能很好地表达作者的情感。也正因此,聚焦语言,就成为散文教学内容的核心。

比如萧红的《祖父的园子》,作者运用了许多看似简单重复的语言表达“自由的感觉”。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

祖父栽花,我就栽花;

祖父拔草,我就拔草。

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祖父浇菜,我也过来浇……

这些语言别具韵味,让人感受到小女孩对祖父的深深依恋。

“一切景语皆情语”,倘若同样的景换作其他人来写,必然是具体描写倭瓜如何爬上架、爬上房,在风中摇曳生姿,读者感受到的只能是“这景色真美!”,但从萧红的笔下,给人感受到的就是“哇!太自由了!”。教学时,将结合《呼兰河传》的写作背景品味这些反复的语句定为教学内容,就能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童年依稀美好往事的无限怀念。

萧红的语言如诗,老舍的语言则平白如口语,他的散文朴素无华,如聊家常般娓娓道来。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北京的春节》一文中处处可见这般朴实简洁的语言,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字里行间都表达出老舍先生对老北京春节文化的那份深深的眷恋。

这些语言风格鲜明的散文,在教学中老师要把潜心品读语言、培养语感作为教学内容的核心。

三、聚焦情感,确定教学内容的关键

为准确、含蓄地表达情感,优秀的散文作者总是用细腻的笔触做情感的载体。教学时老师需要聚焦一些特殊的表达,将体味作者情感作为教学内容的关键。

如《怀念母亲》中的“然而这凄凉并不跟普通的凄凉一样,是甜蜜的,浓浓的,有说不出的味道,浓浓地糊在心头。”其中“凄凉”和“甜蜜”,这对词语看似矛盾,却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糊”字本是用来说各种东西混杂在一起,黏黏的感觉,此处却用来说对母亲的怀念之情。这样特殊的用词用字是散文教学内容的关键所在。

另外,行文的特殊之处也是教学内容确定的焦点。如《怀念母亲》中用书信摘录的方式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是要引领学生体会的。又如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在描写第一次看到母亲憔悴的面相时,运用了慢镜头式的写法: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

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三个倒装句组成了一个排比句,读者能在渐次递进中感受到作者的那份惊讶与意想不到。同时与这部分描写相对的,是梁晓声在描写母亲的工作状态时却运用了快镜头式的写法: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一个句子,连用四个“立刻”,在这样简单重复的语词中我们感受到的是母亲争分夺秒工作的状态,从这“一慢一快”的表达方式中体会出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孩子的爱。

阅读散文,只有把关注这些特殊的表达,把体会文章情感作为教学散文的关键内容,才能引导学生与作者相逢。

教学内容的合理研制,对于散文教学至关重要。除了聚焦散文的结构、语言和情感之外,确定教学内容时,老师还要注重对学生学情的分析,这样才更利于学生的散文学习,使学生在散文学习时既能习得语感,又能得到思维训练,还能获得审美体验,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教研中心)

猜你喜欢
养花祖父散文
祖父瓷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我爱养花
养花
乐在百日养花中
养花
祖父的一封信
鸡犬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