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中的读写表达

2019-04-23 00:53张维桐
江西教育B 2019年3期
关键词:毛毛创作家长

张维桐

导   读: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因此,学生应多读多写,注重积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读写表达是语文实践活动的主要形式,基于实践活动的读写表达,应是鲜活而生动的。

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在课堂教学之外的语文实践活动,应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常态。

一、夯实基础,师生共读

(一)开展可量化、立体式阅读活动

阅读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小学生阅读通常分为两个阶段:一、二年级是学生初步学习阅读的阶段,三年级以后是学生依靠阅读来学习的阶段。在学生的不同阶段,老师要把握好不同的关注点。在一、二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方法,培养阅读兴趣;三年级以后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提取有效信息,达到阅读为我所用,发挥阅读的实用性。

读,不只是读书本,更应该是立体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走出课堂,走出书本,走进色彩斑斓的语文实践大课堂。教师通过组织和设计各种各样的阅读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实践当中,增长语文能力,提高核心素养。比如,可以在校本课程中开设“走进博物馆”课程,引导孩子们利用节假日走进博物馆、科技馆,拓展知识,了解人文,触摸历史。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阅读的内容提出好的问题,引发他们思考,使学生学会和文本对话,和作者对话,特别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引发孩子们思考文本中所提到的话题:对自己有什么意义,对周围的人有什么意义,对社会有什么意义。从而培养孩子在阅读中的深度思考和表达。

(二)相信经典的力量

我们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在语文学科中的迁移和应用,弘扬传统文化也是语文老师的责任。在校本课程中,学校完全可以开设传统文化选修课,让孩子们积累经典文化知识。现在各类艺术课程都在讲究考级,我们也可以去研究一套可行的传统文化考级标准,激发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经典咏流传》中把很多诗词作品都写成了歌,谱成了调。《明日歌》《将进酒》《木兰诗》《墨梅》等,都是深受大众喜欢的经典作品。我们可以带着孩子们学唱诗词,传唱经典。

(三)推进学生阅读需要家校配合

最好的教育来自家庭,家长有责任给自己的孩子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因此家长要承担起孩子家庭阅读的责任。那么,在阅读推进中,家庭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教师该如何引领家长承担好这个责任呢?儿童的阅读,首先应该是自愿、自由、自主的阅读,是心灵放松的阅读,是沉浸在安全环境下的阅读。只有阅读不是为了得到小红花、小星星等各种奖励,而是真正出于内心对阅读的热爱,才是真正的阅读。我们可以组织家长和学生共读一本书,并定期举办家庭读书分享会。

作为老师,我们在对孩子的阅读行为进行评价时,要注意把读书和分数区分开来,“不能以分数的名义杀死阅读”,多一种评价的方式,就会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阅读会促进思考,当我们的孩子长大成人,我们当然希望他们是有思想的。

二、鼓励表达,寻找诗意

(一)教师引领学生创作

笔者是一名语文老师,并不是音乐老师,然而却和学生、家长共同创作过一首歌。

在班级的角落里,有一位默不作声的小女孩,她总是在座位上一声不响,不听课,不写作业,只喜欢唱歌,对歌词天生敏感。以创作班歌为契机,笔者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和聪明才智,一人写一段歌词,结果这个小女孩的作品十分令人惊艳,经过老师的修改、打磨,于是有了班歌《稻草人》。“稻草人,小白船,青石凳上数星星。长藤绕树往高爬,月亮上面荡秋千。我学鱼儿水中游,你追蜻蜓草间藏……”歌曲完成后,我和家长商量,鼓励她来做这首歌的主唱。一次次进录音棚试音,这个小女孩都不厌其烦。当听着自己主唱的美妙旋律时,她笑了。因为这首歌,她变了,变得更加活泼开朗,于是在教室里经常能听到她欢快的笑声!后来,我们把这首歌发布在中国原创歌曲网站上,收获了几万点击量。一首歌具有如此大的力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创作的美妙与神奇,也激起了对学习、生活的热情。

所以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它更需要教师的人文情怀。而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一定首先懂得关爱学生心灵,还应该具有创作示范的能力,有与学生一起实践的热情。

(二)用笔记录生活

王崧舟老师做诗意语文的研究,他把一些古诗词和小古文,分为“风”“花”“雪”“月”四个主题,进行课程设计和整合。郭学萍老师也提倡诗意语文,不过她不教学生写诗,她是自己写诗,自己爱好诗歌,走到哪里,就把诗写到哪里。我的诗意语文,与王崧舟老师的诗意语文、郭学萍老师的写诗不同,我是教学生创作儿童诗,从简单的创作入手,教会孩子发现写作的素材。

在田、墨洞、大白、小宇宙、旋羽、玖儿、月牙儿、小灵珑……这些都是孩子们为自己取的笔名。你知道谁家的小猫爱看书?谁的哥哥去当兵?谁挨了妈妈一顿揍?谁搂着星星月亮一起睡?……走近孩子们的文字,你都能找到答案。

在教学之余,笔者带着孩子们写诗记录生活,教他们如何在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素材,从简单的儿童诗入手学习写作。一页页经过修改的原稿,记录着孩子们成长的足迹。我们把孩子们的作品结集成册,以《稻草人》命名,连续四个学期,《稻草人》的子集、丑集、寅集、卯集都在學期末与孩子们准时见面。这几本小册子,在大人看来可能算不了什么,但在孩子看来,却是最宝贵的,因为它开启了孩子们的创作之旅。

走进语文实践,每个孩子都是小小的创作家。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点燃热情,激发兴趣,孩子们一定会喜欢上创作。

(三)实践活动要注重过程和评价

利用假期,班级开展了绘本创作活动。其中有一位小作者的作品尤其出色,她取名“星空下的幸福”。

以下是这本书的部分文字内容——

1)我家来了只小花猫,她很可爱,是个女生,大概刚出生两个月。2)给她取个什么名字呢?一身黑黄花纹真可爱,就叫毛毛吧。3)我在静静地看书,毛毛跳上床,趴在我旁边。我把眼镜戴在毛毛的脸上,大大的镜片,小小的猫脸,她是一只爱看书的猫。4)毛毛是一只捣蛋猫。妈妈拖地的时候,她都会去捣乱,小爪子勾着拖把,不让你拖地。5)毛毛有时会把她捉到的虫子放到我面前。因为在猫的眼里,虫子是最好的礼物,她把最好的东西给了我。6)我把自己想象成了毛毛的姐姐,我们在星空下互相依靠,过着幸福的生活……

真实的,往往是最令人感动的。小作者家里的一只小猫咪,给她带来了如此丰富的创作素材。伴随着创作过程,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这项活动中,有家长反复问我:“老师,你看看孩子画得怎么样?”“老师,这段文字写得是不是太长?”……我告诉她,在活动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孩子的创意、思想,关注孩子在创作过程当中所表现出来的项目意识、独立精神,包括策划、设计、写作、绘画。作为语文学科的实践活动之一,绘本把美术与语文整合在一起,还可以整合英语学科,做成双语绘本。绘本是很好的写作启蒙手段,美术元素的代入,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语文的表达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读、背,可以是写、唱……所有基于实践活动的表达,都是鲜活而生动的,是深受学生喜爱的。(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为明学校)

□责任编辑 胡波波

E-mail:1340863327@qq.com

猜你喜欢
毛毛创作家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一墙之隔》创作谈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毛毛猫的日常
家长请吃药Ⅱ
创作随笔
姜为什么是老的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