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教书人应有的生活

2019-04-23 00:53曾建洪
江西教育B 2019年3期
关键词:爱书人教书朝阳

曾建洪

选择过怎样的教书生活,是每一位教书人应思考的问题。《但得爱书人似我——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是蔡朝阳老师继《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获评《新京报》2012年度致敬书籍)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不仅是一个以阅读抵抗荒诞的爱书人的阅读史,也是一个以自由看待教育的教师的思想录。该书给广大教书人最大的感受就在于要过一种有思考的生活。

[思考,以梦想为马]

怀揣着不同的梦想,教书人在各自的道路上奋斗。蔡朝阳老师也一样,经历了靠麻将打发闲暇时光的教书匠生活,到关注文艺的文学青年生活,再到思考教育的教育人生活,不断经历困惑、思考、寻找、迷茫、颓废、蜕变、振作,个中滋味,不一而足,但是这期间一以贯之的是阅读与思考。即便是在最初教書的八年仅剩下麻将与游戏的日子,他也不忘思索,终于明白“对于内心深处始终有着超越性追求的人类来说,徒有物质,或者徒有娱乐,是远不能满足的。那种基于精神的更高远的追求,才能部分地弥补‘娱乐至死之后形成的空虚”,而这一时段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蜕变做的准备。他不忘初心,以梦为马,重新发现理想,将思考投诸教育,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绽放自我。

[思考,与生活相伴]

思考往往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实践。教有所思,教有所悟,每一位教书人的所思所悟,无不是在解决他与世界的关系中产生并发展的。教师越是用心投身教育,就越发会对教育有更深的理解,会思考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而这些基于对教育教学生活的理解与思考,又推动其不断付诸教育教学实践,然后从实践到思考,再从思考到实践,两者逐步走向统一。

蔡朝阳正是这样将思考付诸实践的一位教书人。当他发觉低幼阶段教育对孩子整个成长过程的重要性时,身为高中教师的他同样将目光投向儿童教育,并将儿童教育作为他研究与实践的重点,不仅广泛涉猎童书,研究小学教材、教育个案,重新拾起心理学等方面的书研读,而且边教书、边反思、边见证,不断参与到当下琐碎却有意义的教育和现实生活之中。他的《为什么不能把所有东西买回家——一种有趣的孩童经济学》一书就是在不断实践和思考中诞生的。他认为,当下社会,孩子所感兴趣的、所需要了解的,远远不止文学和“做人”。一个从小了解经济、历史、社会的孩子,肯定比只知道童话、诗歌的孩子要更有能力应对将来的挑战和机会。

当他发觉在当下的基础教育中,普通教师大多缺乏言说的能力时,便积极行动起来,以键盘为利器,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一一付诸文字,并将之传达,写下了一篇篇有分量的作品,如《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寻找有意义的教育》等。虽然他从来不是一个奢望靠文字清除教育弊端,使教育面貌立刻改观的人,但他依然坚信,借助自己的笔,在解决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上,会有一种逐渐理清与融洽的可能。毕竟,寻找有意义的教育,对于广大教书人而言,其实也就是寻找生命的意义。

[思考,从阅读开始]

教书与读书,是每一位教书人的分内事。可以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阅读建立起来的。阅读,不仅能让我们和世界融为一体,能放眼世界,关注当下、关注生活、关注教育、关注人性等,而且在阅读中的不断遇见,让我们在不断受到心灵冲击的同时,也大大延伸和加深了我们对教育、对人生的理解,甚至是颠覆性的理解,使我们常怀批判、反思,更为清醒地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认知;阅读,又往往跟着我们的思考,促推自我启蒙,能让我们跳出教育看教育,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思考不一样的教育人生,而这种体验、思考,正是可以抵御糟糕时势的可靠屏障,也是校准思想之弦的标尺,使我们更加明确地做教育的守护者。

书,是载体,是媒介,也是力量本身。蔡朝阳老师正是不断借助读书人的黏合剂——书,将与生俱来的求知欲驱动,坚持阅读,增加了自身的能量,带来了自我启蒙,逐步认识了真理。他在自我成长的同时,不忘提醒广大教书人“改变,从阅读开始”“阅读是和世界站在一起”“书房是宇宙的中心”“不读童话的人生是匮乏的人生”,提倡“阅读吧,假如末日真的来临”“但得爱书人似我”“参与构成本地精神生活”,呼吁广大教书人努力成为一个真正的“领读者”;也不忘提醒广大教书人“那甜蜜的黑暗覆罩在灵魂之上”“路啊路,飘满了红罂粟”,而“课堂是练习自由的最好场合”,希望多一些“用我们的梦想、辛劳与汗水去勇于开拓创新”……这些善意的提醒、呼吁和殷切的期望,无不体现着他对教书人的期与盼、对教育的爱与思,不断激励着广大教书人要过有思考的教书生活。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中学)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爱书人教书朝阳
待书之道
《两半斋随笔》
我的教书生涯
美是童年朝阳
迎朝阳
阮春黎 迎着朝阳,一直跑
“走”着教书,点亮孩子的心灵
试问爱书谁似我
不许耍赖
买书记历:三十九位爱书人的集体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