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大汶河流域雨量站网分级优化分析

2019-04-25 01:55宋西文林海洋
山东水利 2019年1期
关键词:站网水文局雨量站

宋西文,姚 萌,林海洋

(莱芜市水文局,山东 莱芜 271100)

随着近年来中小河流水文监测工程、工程带水文项目新建雨量站的投入运行,水文站网密度不断增加,在满足各方面工作需要的同时,仍存在站网布局不合理问题。且面雨量计算方法需要进一步分析采用更精确的面积加权法。为做好水情信息服务提质增效工作,满足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调度以及推进河长制工作的落实,莱芜市水文局开展了雨量站网优化分析工作。

1 基本情况

1.1 雨量站网概况

莱芜市水文局现设有各种类型的自动雨量站66处,其中常用报汛站58处,站网密度较高,现以58处报汛站为基础,进行区域雨量时空控制分析。其中9处基本常年站为正在运行拥有长系列资料基本站,2012年以来,随着各新建雨量站的投入使用,为满足年降雨观测的需要,逐步补充了5处常年雨量站。

1.2 降雨空间分布

根据监测资料,2013年降雨集中在茶业口、雪野、大王庄等西北部山区,年降雨量在900 mm以上,最大点雨1 069.5 mm,东南部山区降雨偏少,小于650 mm,最小点雨量583.7 mm,自西北向东南呈逐级递减的趋势,极值比为1.83。

2014年东南部山区年降雨量在530 mm以上,最大点雨614.2 mm,西北部山区年降雨均小于430 mm,最小点雨389 mm,形成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趋势,极值比为1.58。2015年本流域整体偏枯,局地暴雨明显,最大点雨郑王庄738 mm,最小点雨莱芜548.8 mm,极值比为1.39。

2016年降雨集中在茶业口、雪野、大王庄等西北部山区,年降雨量在950 mm以上,最大点雨鹿野1 187.8 mm,东南部山区偏小,最小点雨霞峰732.1 mm,极值比为1.62。2017年降雨集中东南部葫芦山水库流域,年降雨量在800 mm以上,最大点雨蒙阴寨804.5 mm,西北山区偏小,最小点雨茶业口461.3 mm,极值比为1.74。

总体而言,济南市大汶河流域年降雨量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局地暴雨多,空间分布、年际间变化无明显规律,在现有站网控制条件下,采用算数平均法计算面雨量不可避免会产生较大误差,优化雨量站网,改进面雨计算方法非常有必要。

2 站网控制分析

2.1 技术方法

在1∶50 000矢量地形、行政区划图上,利用ARCGIS软件构建泰森多边形,计算各雨量站控制面积及权重。利用历时资料系列,计算各种站网密度下全市多年平均雨量,分析雨量站网对雨量时空变化控制情况,寻优最小站网密度下最佳雨量控制,形成市、县、乡三级优化控制站网。

2.2 权重计算

利用ARCGIS软件对济南市大汶河流域具有长系列的9个常年基本站(含泰安市范家镇站)、15个基本站,以及41处筛选雨量站、全部58处报汛雨量站做空间控制分析,分别构建泰森多边形,计算各雨量站控制面积及权重,各种站网下泰森多边形控制见表1。

表1 济南市大汶河流域雨量站网控制情况分析计算表

3 雨量站网优化

3.1 市级控制

2013年莱芜市水文局新建雨量站全部投入运行,2014、2015、2017 年为枯水年份,2013、2016年为平水年。利用2013—2017年流域降雨量资料,计算各种雨量站网控制下流域平均雨量,分析雨量站对面雨量控制情况。全流域58处报汛站,其中长系列资料常年站9处,近年新设5处常年站,总计14处常年站。为分析长系列资料站空间控制特点,采用本流域9处及邻近市6处长系列雨量站(以下简称15站)组成长系列站网。

2013年莱芜市水文局新建雨量站全部投入运行,因此利用2013—2017年流域降雨量资料,计算各雨量站网控制下枯季、汛期、全年3个时段全流域面雨量,分析面站网控制情况,结果见表2。因枯季降水空间变化较小,41站、58站中汛期站的枯季降雨,以15站平均雨量代替,藉以计算其年面平均雨量。综合分析表明:41处雨量站组成的站网,可满足全流域平均面雨量的控制要求。

表2 雨量站网控制情况分析计算表

3.2 乡镇、区级控制

为提高乡镇面雨量计算精度,利用现有58处报汛雨量站,对全流域20处乡镇办事处作降雨量分析计算,根据构建的泰森多边形及乡镇行政区图,统计雨量站面积权重(图表从略)。根据乡镇雨量代表站及权重,可计算次雨及时段、日降雨的各乡镇平均雨量,进一步可统计计算各县、区平均雨量。

3.3 流域控制

1)流域划分。兼顾区域整体和流域特性,对大于100 km2的河流化为一个流域,小于100 km2的河流,按照区域并入邻近流域中,以保持全区域面积的完整性。按照以上原则,将本区河流划分为12个流域和区域。

2)权重计算。以41处优化雨量站组成的站网,对全区各流域做泰森多边形控制计算,构建泰森多边形如图1,由此计算不同流域代表雨量站控制权重。

4 长系列面雨计算对比分析

根据15处常年站1956—2016年降雨系列,利用表1权重成果,分别计算9站及15站两种站网控制下的多年平均雨量,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两种计算结果趋势基本一致,9站结果略小,分析原因为边界地区特别是边界山区缺少雨量站,不能全面控制降雨极值。根据表2分析,15站成果较9站成果更接近于41站成果,所以建议采用15站站网进行长系列年降雨量计算。

图1 各流域代表雨量站控制图

图2 济南市大汶河流域多年(1956—2017)平均雨量趋势

5 结语

1)通过本次站网分级优化,形成了15处长系列资料雨量站构成的一级站网,用于水资源分析评价工作。41处雨量站构成的二级站网,用于全区报汛、各流域平均雨量的计算;58处雨量站构成的三级站网,用于乡镇平均雨量及中型水库面雨量计算。

2)采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面雨,解决了乡镇代表站数量不足,出现采用单站点雨代表面雨的问题。

3)合理布局、适当增加常年雨量站,满足了年面雨量计算应用要求。

4)流域边界、深山区缺乏代表站,影响面雨量计算,建议调整边界雨量站布局,优化空间控制。

猜你喜欢
站网水文局雨量站
闪电定位网定位效率评估
信息熵方法在辽宁省不同分区雨量站网布设的应用研究
雨量站网布设对水文模型不确定性影响研究
区域GNSS基准站网数据信息资源规范管理研究
涪江桥流域雨量站网分布与面雨量误差关系研究
西藏最大湖泊色林错水下地形开测
雨量站网测量精度的评估
浅谈徐州城市防洪报汛站网建设与发展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