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9-04-25 00:13王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金字塔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王莉

摘 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是当下高职院校刻不容缓的任务,然而不少院校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培养理念错位、培养模式单一、培养师资匮乏等问题。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现提出“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并秉承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探索了如何通过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延伸和反哺,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以夯实“塔基”,不断甄选人才组建创新创业团队以壮大“塔身”,重点培育个别项目、培养双创精英以突出“塔尖”。

关键词:高职院校;金字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第二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153(2019)01-0010-04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拟在2017年形成科学先进的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随后,各地也先后出台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相关文件和措施。众所周知,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训练和实践,更好的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能,也更好的培养了心理素质和团队精神。努力探索基于第二课堂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是当下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结合高职院校的实际,秉承人才培养循序渐进的规律,现探索一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即“金字塔”阶梯式的培养形式,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夯实“塔底”(大学一年级),提高全体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二是壮大“塔身”(大学二年级),孵化哺育创新创业团队;三是突出“塔尖”(大学三年级),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精英。基于第二课堂活动平台构建“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亦主要从“塔底”、“塔身”、“塔尖”三方面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己、发展自己,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创业的意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为其今后的自主创业和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也为企业和社会输送合格的创新型人才。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

时下,很多高职院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不断强化学生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业潜能,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和自主创业能力。然而,不可否认,在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同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错位[1]。不少高职院校的教师对双创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对双创教育的意义了解不够,甚至简单的把举办讲座、参加比赛、指导学生经营微商等同于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滞后,不能切实的将创新创业融入日常教学体系培养出真正的双创优秀人才。第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很多院校的培养模式仅仅是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等课程或是在此基础上组织一些游离于双创边缘的比赛。显然,这些课程体系和比赛形式远远不能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更应该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将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有效糅合,并通过孵化园、创业基地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2]。第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师资匮乏。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科学的系统工程,其中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少高职院校不是缺乏专业的双创教师就是相关师资队伍的数量、结构、水平有待进一步改善。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必须组建一个由双创教育理论家、技术专家、政府人员、成功的企业家、孵化管理者等构成的专兼结合的动态发展的专家库[3]。

二、第二课堂活动对“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意义

毋庸置疑,第二课堂作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不但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更是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在大学生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之后,高校利用课余时间开辟形式新颖、主题突出的第二课堂活动,以便更好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良好实施[4]。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遭遇多种问题的当前,将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置于学生服务与管理任务列表的重要位置,通过不断锤炼第二课堂,点燃创新之火、启航创业之路,更好助推学生成长成才更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操作。

“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是从“塔底”、“塔身”、“塔尖”三部分的逐步努力,逐步壮大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第二课堂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有着提供创业实践平台、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个性化发展等诸多优势[5]。将“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与第二课堂相结合,可以在“塔底”、“塔身”、“塔尖”三个部分分层次充分发挥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第一、在夯实“塔底”环节,改善以往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窄的境况,通过讲座、培训等第二课堂活动让全体学生接触到创新创业知识政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创新创业意识入耳、入脑、入心。第二、在壮大“塔身”环节,通过技能大赛、创业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筛选出部分学生帮助组建团队,引导制定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目标,并利用系列沙龙培训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在突出“塔尖”环节,鼓励学生在参加创新创业培训后将一些可行的策划书进行落地尝试,通过课外的第二课堂实践来进一步调整原先的计划,有效使创新创业学生少走弯路、更快成功。

三、基于第二课堂活动的“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施路径

(一)夯实“塔底”,提高全体新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1.抓住新生入学教育契机,全面进行创新创业启蒙

夯实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塔底”的主要举措是针对大学一年级的同学,从新生抓起,年年坚持、久久为功,则必然会带来全体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增强。此过程主要是基于第二课堂早晚活动平台的专场讲座和社团活动。在大一新生入学之际,辅导员即通过专场教育讲座,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帮助新生确立职业理想、奋斗目标,尽早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此外,辅导员还需要主动的邀请校内外优秀的创新创业指导老师面向大一新生开展宣教和培训活动。在这一环节具体实施过程中应对新生进行100%的全覆盖,改善以往创新创业教育受益面窄的境況,让全体学生接触到创新创业知识政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将创新创业意识入耳、入脑、入心。

2.利用院系社团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兴趣

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载体,其在高等院校育人体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的第二课堂活动开展中,辅导员和专任老师可积极号召大一新生进入学校的多个优秀学生社团。学校应该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尤其鼓励教师结合专业特色创建社团开展活动,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发现创新点,提高学生的岗位创新意识和能力。很多社团是由学生出于兴趣爱好自发组织,此类社团活动则可以很好的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对其综合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建议学校团委老师在活动指导中将创新创业相关内容融入其中,让学生在娱乐中激发想象力、增强创新力。

3.第二课堂早晚活动专项引导,初步提高新生双创素养

大一期间,辅导员、创新创业指导老师等应该帮助学生制定创新创业素质拓展计划。在学生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会发现自身不足,学校则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相应的创新创业素质拓展练习。例如有的学生需要进行责任意识的点拨,有的学生需要进行团队协作的提升,有的学生需要进行心理素质的增强……对于不同的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小组利用第二课堂早晚活动的时间进行专项引导,学校可以在早晨和晚间利用特定的时间段开设早晚活动,通过老师与学生的沟通互动和小组讨论慢慢帮助学生提升创新创业基本素质。

(二)壮大“塔身”,孵化哺育创新创业团队

1.通过竞赛甄选人才,组建创新创业团队

壮大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体系“塔身”的主要举措是针对高职院校大学二年级的同学,通过学生参加各项专业相关的“技能大赛”或是“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创新创业比赛”等第二课堂活动形式挖掘学生,帮助他们组建创新创业小团队。从基数众多的学生中挑选出双创人才潜力股是最考验院校指导老师的,一般是在比赛中通过自主报名、赛场展示、评委评议选拔人才,每年学校的院系都会开展相关比赛,通过初赛遴选都能为学校提供较多的创新创业团队雏形。

2.利用系列沙龙活动,提升团队创新创业能力

对于通过竞赛脱颖而出的创新创业团队,学校需要集合校内的优质创业资源支持他们、可以定期开展相关的创新创业主题沙龙活动,如:衔接第一课堂的技术讨论和科研创新;组织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完善项目;邀请创业成功人士分享自己生动鲜活的事例给团队成员以启发;进行项目路演让团队成员接受更多人的建议等,通过第二课堂沙龙活动的开展,使选拔出来的各个创新创业团队能力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提升。

(三)突出“塔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精英

1.精准培养优秀创新创业人才

“金字塔”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最高层次即是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为了更好的突出“塔尖”,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精英,高职院校可鼓励广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计划书论证会,并重点指导、扶持优秀项目参加省市级乃至更高层级的创新创业大赛。个别创新创业团队因其项目的产品定位、盈利模式、运营管理等方面有着较完善的分析和描述脱颖而出。对于这些项目团队的成员,学校可聘请专家进行针对性的帮扶,因队制宜、因材施教。譬如说,有的项目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专利,缺乏的是科技成果转化的理念和方式以及后续项目的运营管理。故而在对该项目成员进行精準培养时主要是邀请专业课老师进行专利转化指导,帮助他们将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

2.精确帮扶落地实施创新创业项目

目前高等院校内的创新创业工作室和孵化园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极大的帮助了优秀双创团队项目的落地。学校可组建专业团队对校内众多不错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研讨,从中筛选出优秀的、可行性强的精品创新创业项目,推荐入驻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室或创新创业孵化园。在团队成功入驻后,学校还得不断的了解其运营情况,组织团队成员前往企业和成熟的创业园参观、座谈,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环境和对自身素质能力的要求。通过学校专业团队对双创团队进行创业教育指导、管理、考评、心理帮扶等日常事务的综合处理,促使双创项目在落地之后日趋完善。

3.精心筹划帮助成立创新创业品牌公司

挑选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中运行良好、经济效益佳、富有特色的项目,组成包括专业教师、创业导师、企业专家等多方人员在内的幕后导师团队,集体出谋划策帮助学生成立品牌公司,如公司注册、技术指导、融资、经营管理等方面给予实质性的手把手的指导。使其真正具备一名创业者的基本素质。

[参考文献]

[1] 李 隽,曹玉平. 高职院校“分级递进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研究[J]. 职教论坛,2016(26):27-30.

[2] 曹 璟.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情况调查与分析[J].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1):67-72.

[3] 王 铮. 培养创新人才的师资队伍建设[J]. 科技信息,2009(36):17-19.

[4] 张 硕. 基于第二课堂建设对创新创业教育中创新思维培养的研究[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2):140,154-156.

[5] 赵 岩. 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J]. 考试周刊,2017(93):18-19.

猜你喜欢
金字塔第二课堂创新创业
“金字塔”
A Study of the Pit-Aided Construction of Egyptian Pyramids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第二课堂
海上有座“金字塔”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神秘金字塔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西子湖畔的“第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