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的护理康复训练效果

2019-04-26 06:43廖凤芹罗炳锋梁少华何海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50期
关键词:精神病流浪康复训练

廖凤芹,罗炳锋,梁少华,何海敏

(南海区罗村医院,广东 佛山 528226)

【关键字】流浪救助;精神病;护理干预;康复训练

近些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浪救助精神患者趋势不断上升。根据全国调查结果显示[1],我国精神病的发病率约在1.3%~1.4%左右。精神病早期的症状不明显,即便患者可能感觉到有些临床症状也会下意识的回避,等到疾病发展到中后期,症状已经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才会入院接受治疗,但此时治疗的难度已经非常大,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2]。随着我国社会福利的不断提高,流浪救治精神病患者的人数不断增加,我科是在综合医院的设置的精神病专科科室,承担本区救助精神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临床上单纯使用药物治疗不仅增加医疗救助成本,且效果不一定理想,需要配合护理康复训练,才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本文对此进行研究,现将结果做出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电脑随机排号的方式平均分成两组,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39.64±6.43)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8.46±6.51)岁。两组患者的常规临床资料无显著对比差异,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如利培酮、氯氮平等。观察组患者额外进行护理康复训练,具体方式:①社会功能:社会功能训练可分成语言要素和非语言要素两类,通过练习能够帮助患者更加准确的说出自身的感受,也可以让患者学会如何向他人寻求帮助。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多与他人沟通交流,注意观察患者的姿态、语气、表情,提高人际交往能力。②文娱活动:通过组织文体娱乐活动,如打牌、唱歌、打兵乒球、踩功能单车等,让患者能够参与其中,愉悦身心。③健康指导:每周对患者开展1~2次健康教育,为患者讲解疾病的特征和治疗方法,让患者了解自身疾病,提高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和治疗依从性。告知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做好安慰患者不要过度紧张,让患者能够坚持使用药物。④强化沟通: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是精神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一步,护理人员要使用亲切的语言让患者放下警惕心,每天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愿意与他人沟通。⑤日常活动训练:指导患者自己完成日常活动,如洗漱、整理床铺、搞病房卫生、饭后收拾碗筷、擦桌子、打扫环境卫生等,在锻炼患者时要及时鼓励患者,对完成比较好的给予一定的奖励。见表1。

表1 康复训练计划表

1.4 观察指标

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患者的症状改善程度,使用IPROS量表评价患者的康复效果;使用SDSS筛选量表评价患者的社会功能。每项量表总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程度、康复情况、社会功能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将研究数据录入到Excel内,采用新版SPSS 23.0对收集的数据加以分析,其中PANSS、IPROS、SDSS均属于计量资料,以(±s)的形式表达,检验工具为Student’s test,当检验工具显示P值>0.05时,提示数据间的对比存在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接受治疗护理前PANSS、IPROS、SDSS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观察组患者的PANSS、IPROS、SD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反馈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观察指标对比情况(±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护理前观察指标对比情况(±s)

组别 n P A N S S I P R O S S D S S观察组 5 0 5 3.4 6±3.4 4 6 0.3 2±3.8 2 6 1.7 9±3.8 1对照组 5 0 5 4.1 8±3.3 3 6 0.5 3±3.9 1 6 2.3 6±3.2 6 t 1.0 6 3 4 0.2 7 1 7 0.8 0 3 8 P>0.0 5 >0.0 5 >0.0 5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观察指标对比情况(±s)

表3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后观察指标对比情况(±s)

组别 n PANSS IPROS SDSS观察组 50 76.58±3.82 80.59±4.11 81.47±3.87对照组 50 60.26±3.11 64.58±3.47 65.19±3.52 t 23.4272 21.0465 22.0051 P<0.05 <0.05 <0.05

3 讨 论

流浪精神疾病患者一直是常新的问题。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加强对流浪精神病患者的救助管理已经从过去的单纯管理发展到了合法维护[3]。在当今社会流浪精神病患者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已经成为了比较严峻的社会性问题。流浪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公民的生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目前约有超过1亿的精神障碍患者,其中约有70%~80%由于肇事肇祸流落社会,严重影响社会稳定[4]。流浪精神患者因疾病无法正常履行社会责任,也享受不到应有的权利,他们不仅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还要让家属们承担着异样的眼光。精神障碍疾病不仅严重的影响了社会安全稳定,也同样消耗着巨大的医疗资源。从医学的角度出发看待精神障碍,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控制患者的症状发作,更重要的是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能力,让他们能够与人沟通、可以完成自己的日常生活。在本次研究中发现我院救助的流浪精神病患者多是救助站送来的,以男性较多,且文化程度相对较低[5-7]。疾病类型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有明显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退缩表现。有很多患者没有足够的家庭支撑,在外寻求工作时无法忍受精神压力,从而出现精神障碍,同时伴有情感淡漠、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等情况[8-9]。所以本院在常规护理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了康复训练项目,由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共同进行训练,启发、指导患者。护理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扮演了教育者,还是患者们的家人,她们充分给予患者关心、爱护,可以弥补患者内心的情感的缺失,对于培养患者正性情感和强化人际交流能力有重要作用。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PANSS、IPROS、SDSS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反馈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说明康复训练护理的作用。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属于弱势群体,对他们进行医疗救助对于维持社会的安定有重要作用。未来应加大护理人员参与康复训练的研究,掌握训练技巧,更好帮助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10]。

综上所述,对流浪救助精神病患者采用护理康复训练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能力,缓解患者的疾病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精神病流浪康复训练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精神病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流浪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流浪的歌
都有精神病
流浪猫鲍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