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扬自述

2019-04-26 04:19范扬
中国周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范曾美术系南通

我祖籍江苏南通,1955年1月27日出生在香港铜锣湾圣保罗医院。这医院如今还在,我后来还曾去医院大门口照相留念。

自小我在南通老家的外婆家长大,小学是南通师范第二附小。“通师二附”是南通市小学的第一块牌子,我祖母是校长。我高中上的是南通中学。南通中学称得上是一所王牌学校,主要出两类名人:一类是侧重逻辑思维的科学家,像院士数学家杨乐;另一类则是注重于形象思维的大画家,像国画家范曾。顺便说一句,范曾是我嫡亲的叔叔。

我17岁高中毕业(1972年),进了南通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学画、学民间工艺、学剪纸:画刺绣画稿,临《八十七神仙卷》、临宋画,练白描,严格训练,严格要求,有点童子功的意思。当时,有吴冠中、黄永玉、范曾、袁运甫、袁运生、高冠华、韩美林等大师到南通、到南通工艺美术研究所讲学、作画,教授生徒,我获益匪浅。当时,我的学友有林晓、许平、徐艺乙、卜元、冷冰川等,我们一并长成。

1977年恢复高考,我考上了南京师范学院(现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78年2月入学。这个美术系是老中央大学的底子,吕凤子、徐悲鸿、陈之佛、吕斯百、傅抱石等在此办学,育人无数,大师辈出,学风正派,学术严谨。我读四年本科,画素描、色彩,有徐明华先生教;学书法,有尉天池先生指导;国画讲座有杨建侯先生;西洋美术史是秦宣夫先生讲授。老师都是一流的,学生也肯努力。

1982年,我留校做了助教,后来做讲师、副教授、教授,1998年任美术系主任,1999年美术系改美术学院,我任这个美术学院的院长。2005年我被调到北京,任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研究室主任。

我画中国画,山水、人物兼及花鸟。学师范,这些都要会,也都要好。我曾画过一幅 《支前》 (1984年),大场面,画得不错,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三十多年过去,现在这个画儿也还站得住,不是“一风吹”的作品。我的山水创作属于浑厚一路,用水也还滋润。传统上我下过工夫,自认是打进传统去了。从传统中走出来的尝试,是要师造化。前几年,我画了一组《皖南写生》,也能看看。再往下走,我师我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还会一点艺术设计,我设计了三套邮票:《太湖》 5枚、小型张1枚(1995年);《周恩来同志诞生100年》 4枚(1998年,范扬、时卫平合作) ; 《普陀秀色》 6枚(1999年)。这些邮票国家正式发行,说明我素质还算全面,大学里艺术设计课程学有所用。

我出了本《范扬画集》,另也编了几本册子,参加过若干画展。我还先后访问过埃及、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看了许许多多的巨匠名作,因此,知道了自己的渺小,有了许多的感慨。

但是,我仍然保留着那一份初始学画时的热情。我喜欢画画,画画对于我来说,不是事业,是生活。我看我这一辈子,别的也不会了,我只会画画。“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古人说得真好,常读常新。

另外,范扬的“范”,是草头范,范扬的“扬”是提手扬,这也是我经常要提醒为我治印的朋友和为我发稿的编辑们的注意事项。

猜你喜欢
范曾美术系南通
范曾,狂人作画醇如酒
展览纪录
朱松岩作品
童瑶作品
范曾和朱军的莫逆之交
郑州大学美术系
率真鲜活 生动独特
读懂范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