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探讨

2019-04-26 10:06童锦东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有效提问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童锦东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精彩的物理课堂的重要支撑。文章结合多年一线初中物理教学经验,重点探讨了初中物理有效提问应注意的三大问题:目标明确、适时适当、难易有度,并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和广大同仁共同思考与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有效提问;教学策略

初中阶段是物理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激发学生物理兴趣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关于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被广大教师普遍关注。而课堂提问作为诱发学生问题意识,开启学生心智,激活课堂氛围的手段之一,成为构建高效、精彩的物理课堂的重要支撑。因此,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设计者及组织者,在教学中更要把握提问技巧,切实做到善问且巧问。现笔者结合多年一线初中物理教学经验,就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进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和广大同仁共同思考与进步。

一、提问应目标明确,为教学穿针引线

课堂提问只有目标明确,具有针对性,才能保证学生思考时有的放矢。实践也证明,教师的即兴提问往往在语言的严谨性及顺序安排的逻辑性上存在较大欠缺,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应严格根据教学目的、任务以及教材重难点,有效预设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切忌毫无准备、毫无思路技巧或可有可无的随意提问。而要做到这点,就要求教师充分备课,预先准备好课堂提问的数量、内容、时机等,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拟订解决方案,不打无准备之仗,从而达到切实为课堂教学穿针引线的良好效果。

现以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第一节内容“密度”为例进行具体探讨。“密度”这一节内容为重要的概念教学课,也是后期教学的基础。多数学生在以往的生活实践中很少听说过这一概念,因此对该知识点的感性认识严重不足。因此,如何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并掌握密度的概念,就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此,笔者在课堂上先按照当前普遍的教学策略,从“阿基米德洗澡”的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大一小两块铁块,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这两块铁哪一块的质量大?它们的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接着,出示两枚预先准备的硬币,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一枚硬币和两枚硬币哪个重?继续增加呢?它的重量和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以上两个连续性的大问题均是围绕体积变化、质量变化这一探索链条而设计的,目的在于初步引导学生探究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但必须指出的是,以上两个问题的提出并不能由此而让学生理解并提炼归纳出密度的概念,且此教学目标也并不现实,故笔者在备课中还准备了如表1、表2、表3三份实验表格,让学生一一填好表格,引导学生横向比较,从而让学生很容易就能分析出规律:同种物质体积增大,质量也增大。

那么,如何进一步引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呢?对此,笔者事先故意在表3里填错一个数,实践中很多学生很容易就发现了该错误。此时笔者再次抛出问题:这个错误是根据什么找出来的?学生同样很容易给出答案:因为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一样。

到此,笔者继续让学生分析表1、表2中两种物质(铁块和木块)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从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如下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比值相同,不同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一样的,看到它们的比值就可以区分是什么物质了,我们就给它的比值起个名字叫——密度。如此,通过一步步目标明确而又循循善诱的课堂提问,让学生既理解了密度这一概念,又印象深刻,教学效果良好。

二、提问应适时适当,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

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出,学生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而实践中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有大弊端,“满堂问”的教学模式同样不科学。因此,要想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应严格把握好时机,强调适时适当,即在“恰當的时候”提出“恰当的问题”。至于如何把握“适时适当”这一度,根据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题眼处、知识点联系处、错误概率高处等等均为提问的着眼点,在以上这些环节有针对性地生成一些问题,往往能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良好效果,诱使学生向纵深度进一步思考问题,并将解决此问题的知识、方法或思路用于解决彼问题,举一反三,达到温故知新、触类旁通的效果。

现以人教版八年级上配套练习中的某道习题教学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该题目如下:隧道长550m,一列火车车厢长50m,正以36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车厢中某乘客行走的速度为1m/s,当列车过隧道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A.5s;B.50s;C.55s;D.60s。

实践教学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将该题简单地看成火车过洞的运动学问题,从而得出60s的错误答案。但我们经过严格审题不难看出,该问题的提法与我们以往习题训练中常见的火车过洞、队伍过桥等运动学基础问题是有一定区别的,解题的关键在人在车上,车走人也走。当然,因为该题是选择题,因此为了快速解题,可以通过估算法很快得出答案,具体思路如下:将车看成一个点,则车通过隧道的时间为55s,又因乘客在车中以11m/s的速度行走,故其在洞中的时间一定少于55s,但乘客相对洞的最大速度为1m/s,故不可能为5s,故此估算出答案B。

实践中,我们提倡快速解答,但同时更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和培养,鉴于该题学生错误率较高且问题提法的特殊性,笔者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抛出如下问题:如何运用计算法算出答案?激发学生深入学习、探究的欲望,从而在师生互动中得到如下具体解法:

, ,当人车同向运动时,则人相对洞口的最大速度为 ,因人在车中从一端到另一端所走的时间最多为 则人在隧道里的时间最少为 ,又因为 ,故人在洞中最少要50s。

在此基础上,笔者再次趁热打铁对该题进行延伸拓展,进一步提出问题,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升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能否计算乘客经过隧道的最多时间是多少?学生经过思考得到如下答案:

人在车上的运动时间为 ,相对隧道口的最小速度为 故人车合走路程为 ,又因 ,即人到车尾时又要以车的速度10m/s继续前进剩下的路程, ,即 。

此此外,在趁着学生思维得到大激发之时,还可以抛出类似的问题: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火车车厢长40m或50m时,乘客经过隧道的时间至少为?等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加强、消化、吸收刚刚掌握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达到教学质和量的有机统一。

三、提问应难易有度,增强提问的有效性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难以糅杂,且学生个体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教师在设计和选择问题时,还要综合考虑学生的学情问题,从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所提问题应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既要避免问题太容易,没有实际价值,又要避免问题过难过深,学生无从思考。简言之,提问要难易有度,确保所有学生在提问当中都能有事可做,有内容可学。

对此,笔者认为,在课堂讲授课中,我们应着重从教材的重难点入手设计问题,掌握好一定的频度和坡度,由浅入深引导过渡,通过层层剖析、循序推进的提问,引导学生的思维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而在复习课中,鉴于复习课的作用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巩固原有旧知识,查漏补缺以往所学不足,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等等,因此在该阶段可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和综合度。如笔者在九年级“物體的运动”的中考复习课教学中设计了如下连续性的问题:l.三个物理量分别是?2.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个物理量?3.为什么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可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4.住宅小区内对行驶的汽车有限速要求,一标志牌上标有“5”其含义是什么?5.你能否用“图线”来表示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6.“一个相对性”的内容是什么?以上问题基本上囊括了本章节的内容。学生可以围绕教师的提问线索对所学的各部分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并复习巩固,从而增强了提问的有效性,且长期坚持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全面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陶行知先生也曾说:“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均揭示了问题是产生学习动力的根本原因。我们业界也有云:“凡善教者,必善问。”有效的物理课堂提问不但能开启学生的物理思维,而且能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让物理课堂更为和谐高效。因此,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加强对先进的提问技巧与方法的探索、思考与汲取,以有效的课堂提问点亮初中物理课堂,为新课改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进一步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张少喜.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7(08):17-18.

[2]张宁波.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02):1-2.

[3]廖伯琴.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有效提问初中物理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提问策略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