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

2019-04-26 10:06罗敏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罗敏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不能仅注重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还应当重视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真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将素质教育目标落实到实处。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并加以反思,对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的培养策略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

数学思维能力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是最早的思维模式,也是各项学科发展的前提,数学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育在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最为关键,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发挥着较为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的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策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数学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较强,在学习过程中能对相应的学习内容快速理解,能较易对新知识进行了解并快速吸收;而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弱,在对问题进行理解与思考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困难,在学习新知识之后难以将新的知识消化吸收,导致学习效率较低,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通过操作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有效的培養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在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在准备数学教案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将课堂内容、所提问题以及实践操作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通过操作来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有关百分率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向学生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回家之后进行育种活动,统计种子的总数、出芽数量以及没有出芽的数量,然后再利用所学的百分率知识来进行育种出芽率的计算。也可以让学生在一周之内对每天缺勤以及迟到的同学进行观察,并且根据统计数据来对这一周学生的出勤率以及迟到率进行统计计算。这样的实践操作不仅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而且具有趣味性,能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有效的激发,进而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数学实践操作能力。

(二)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中,应该围绕着教学知识点来设置相关问题,对于超出学生学习能力以及数学教学知识范围的内容,应该先进行解析,然后进行下一步的设置。教师还应该善于抓重点,对于不会对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成绩造成影响的教学问题,应该适当设置。学生只有不断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才能使注意力得到集中,激发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有效转变学习方式,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不断探索问题、不断求知的过程中,有效培养数学思维。

另外,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强这一特点,向学生提出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对问题进行思考,实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数学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解有关“年、月、日”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些问题:“同学们知道自己今年几岁了吗?你们过了几个生日呢?”之后,让学生思考和总结这些问题,让学生能自己发现、总结。然后向学生提出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一位老奶奶在她80岁的时候过了第七个生日,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一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贴近,同时也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学生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且能去主动思考以及探究问题。时间一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就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和提升。

(三)通过运算来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进行培养

数学运算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能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培养。学生在数学运算过程中,思维在不断地运转,有时候会用到抽象思维,有时候会用到比较思维,有时候会用到推理思维。运算是贯穿在小学数学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让学生能在运算过程中锻炼和提升数学思维,使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灵活性越来越强。教师在开展运算练习活动的时候,应该加强对变式题以及综合题等的训练,同时设计一些开放性试题,使学生的独创性思维得到培养。

(四)数形结合,活跃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数形结合不仅能够解决这一问题,而且能够通过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思考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形象的图形去表达抽象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掌握这种技巧,进而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图形周长公式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套用公式,很可能导致学生在今后面对不同的问题时,不能很好地解题,给学生将来的学习带来阻碍。因此,教师需要适当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从根本上理解公式的定义,充分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以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例,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规则三角形的周长为三条边之和;第二种是等腰三角形的周长等于腰长乘以2加上底边的长;第三种是等边三角形的周长等于边长乘以3。在对这三种方法的运用中,教师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式来帮助学生解题,使学生在解题时边画图形边求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总结

总的说来,小学数学教学和数学思维模式之间是密不可分的,全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朱阳金.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36):102-103.

[2]周宣.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6(83):73.

[4]都三梅.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读写算(教研版),2014(12):273.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浅谈初一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和培养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