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与实践

2019-04-26 10:06颜燕燕
教育界·上旬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颜燕燕

【摘要】小学是人生学习的重要阶段,尤其是语文的学习。知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学生的成绩,语文是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内容上涉猎广泛,学生才能得到全面的培养。优秀的学习习惯,可以使语文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文章对习惯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并列举了有效的实践措施,希望对学生成绩的提升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一、引言

一个人学习习惯的培养最容易的时候就是小学阶段,在语文学习中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对其他科目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小学生没有定性是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的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内容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就会不集中,课后作业的质量也不能保证。由此可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若任由学生自己发展,学习效果可能会很不理想。

二、学习习惯培养策略

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小学语文教学逐渐呈现出大融合的趋势,同时也保留着本地区独有的特色。广西的语文教学与全国教学保持着高度一致的状态,试卷基本上是对基本知识点、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文言文理解、诗歌鉴赏等的考查。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习惯培养策略。

(一)提高观察能力,保持经常动笔状态

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作文成绩。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教师在对知识进行讲解时,可以将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入到课堂中,使学生对语文知识有更加直观的了解。同时,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语文是对美的一种表达形式,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点滴之美,才是语文学习的真谛。例如教师在讲解“狐假虎威”一词的意思时,可以对狐貍和老虎两种动物的习性进行深入分析,很好地加深学生的记忆。以后学生看到动物时就会主动观察其习性,并与课本上的成语结合起来,此种连锁反应可以帮助学生在成语释义板块得到较大提升。有时课堂中会出现很多意思相近的词语或者优美的语句,例如“彪悍和骁悍”“伤心和忧伤”等,对于易混淆的词语,学生要勤动手将其记录下来,遇到好词佳句也可以记在笔记上,为后期的写作积累词汇。动手习惯需要教师监督和学生自我提醒,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记录习惯。

(二)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提问精神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不耻下问的精神,通过与学生的互动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样学生有问题时就愿意向教师请教,而不是不懂装懂。例如在学习《桂林山水》时,通过对桂林美景的系统讲解,学生可能感觉不到景观的魅力所在,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桂林山水的美景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并要求学生对照景观找出文中描写最贴切的内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对该篇课文的学习兴趣,又能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该篇文章中有很多优美、难以理解的词汇,学生自行阅读,遇到不懂的词语要主动向教师提问[1]。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提问意识逐渐养成,能够有效促进创新思维的培养。

(三)做好对知识的预习和巩固

任何课程的学习都要对其提前预习,预习能够保证学生对语文知识有大概的掌握和了解,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可促使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课,从而对问题进行解决和消化。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教学之前,教师可对学生进行抽查提问。语文课本每个单元都会总结一定的名言或者优美的词句,例如“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通读,在学生有大体印象后再开始讲解释义。通常这类有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都需要记忆,为保证学生对相关知识点不会遗忘,需要定期进行复习。每个单元学完后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课本学完后同样需要梳理知识,并将知识结构化。

(四)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加强对知识的背诵

语文的学习不能仅仅着眼于课堂上有限的教学时间,加强课堂外的阅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外书籍的内容多种多样,如古诗词集、科幻著作等,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对各类知识的理解能力。当阅读的书籍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发生质的飞跃[2]。古诗、优美词句的记忆是语文学习必不可少的环节,对于学生解答古诗习题有很大帮助,对推理类的内容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写好议论文,故事情节类的读物能够丰富记叙文写作的内容,可见养成定时阅读和背诵文章习惯的重要性。为培养这一习惯,教师需要做好监督工作。

(五)养成对资料的查阅习惯

小学语文的学习离不开辅导书,例如字典、词典等,再结合配套教学书籍的使用,能够使学生学习中遇到的很多问题迎刃而解。辅助资料是语文学习的好伙伴,养成勤查词汇的习惯,对学习成绩的进步有很大的帮助。例如“憨态可掬”一词,通过查阅字典可以知道其释义为“形容人或动物可爱、天真的样子”。在课程学习中还会遇到对很多地区风俗的描写,例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为加强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理解,可以鼓励其查阅广西地区的民俗文化,如三月三歌节、七月的祭祀活动等。通过对当地民俗文化的了解,可以更好地学习课本上的风俗知识。此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能够有效避免考试中因书写问题失分[3]。

三、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措施

(一)让学生静心思考,准确表达想法

刚开始接触语文课程时,学生对语文的概念一知半解,在课堂学习中也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因此在上课前,教师需要将学生的注意力向语文学习上引导,在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再进行知识的讲解。例如在《赠汪伦》这首古诗的学习当中,教师需要营造出古诗表现的离别氛围,将学生带入氛围当中,让其静下心来感受友人送别李白时的深情厚谊。学生只要用心思考,就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二)重复训练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致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只有每天坚持不断地重复训练,才能打好语文学习的基本功。重复训练在词语的积累和听写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为检查学生对词语的巩固程度,教师会定期进行听写,或者对所学的古诗词进行抽查默写,这样能够鞭策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教师每天留作业时可以加上对重点词语、佳句的抄写,长期坚持该项训练,会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有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4]。

四、结束语

短期的学习和训练对语文成绩的提升不大。长期的积累,再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使学习成绩得到很大的提升。上述是对学习习惯养成的策略实践措施的详细介绍,从中可以看出良好的习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教师的监督和有效的教学方式,而且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自觉性。在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合作和努力下,学生的语文成绩才能得到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峰.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29):54-55.

[2]黄守菊.小学生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国西部,2017(12).

[3]倪莹莹.浅谈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和实践[J].新课程(上旬),2016(08):200.

[4]杨运松.浅谈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J].中外交流,2016(01):223.

猜你喜欢
学习习惯培养策略小学语文
论中职生怎样培养良好的学习英语的习惯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