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2019-04-27 05:45马文琪吴秋生
统计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公允会计信息计量

马文琪,吴秋生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一、引言

金融创新是各大商业银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比如,中国银行推出了飞机融资业务,中国工商银行推出了账户贵金属业务,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掉期存款业务,中国建设银行推出了汇得盈系列产品,交通银行推出了融正系列产品,等等。金融创新产品种类多样,具有高杠杆、高流动性、复杂性、避险性等特征,其在提高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与金融治理效率的同时,也可能导致过度的盈余管理,从而对会计信息确认、计量、列报基础产生一定的影响(潘希宏等,2013)[1]。

作为与金融创新产品直接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经历了反复的过程。随着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活动的展开,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应用对金融创新目标和会计信息质量等都可能产生重大影响。2016年财政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37号)指出,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会计核算、拨备计提、内部控制、风险分类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其多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创新产品有关。商业银行信用经营的特性使其会计信息质量受到存款人、监管机构等的关注,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有利于银行作出管理决策,也有助于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那么,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对会计信息质量究竟有什么影响?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是什么?弄清这些问题,对于规范公允价值运用,保障金融创新真实、合理、有效,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2009—2017年的A股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金融创新能够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会削弱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金融创新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层次,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与运用层次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一是探究了金融创新这一影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因素,丰富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二是探究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和层次在金融创新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中的中介效应,深化了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研究。

二、文献综述

在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中,Hyytinen、刘莹等发现,商业银行普遍存在会计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失真等问题,与表外会计信息相关的披露问题尤为严重(李文,2001)[2]。对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学者们主要从外部制度环境和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两方面展开分析。有关外部制度环境影响的研究表明,会计准则变更会直接影响财务会计的确认、计量与列报,从而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Héctor et al.,2017)[3]。具体而言,营改增的实施、公允价值计量的应用、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邢敏烨,2017;梁非哲,2012)[4,5]。张小刚(2013)[6]发现,会计制度环境及其国际趋同程度会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质量。此外,商业银行内部经营管理也会影响会计信息质量。比如,内部控制质量提高会增强会计信息的稳健性,而财务会计目标、绩效考核指标、金融衍生产品会计信息的不及时披露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质量。

对于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的影响后果,学者们主要从银行自身发展和银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展开分析。就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而言,学者们研究发现,金融创新促进了商业银行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的提高,增强了资本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对金融风险和金融监管进行了有效规避,促进了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李小青和孙银风,2014;戴国强和罗宣东,2015;Sullivan,2000)[7-9],但金融创新的过度不当使用会加大银行自身风险,威胁商业银行的金融安全(王永海和章涛,2014)[10]。就商业银行的外部环境而言,学者们研究发现,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可以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帮助小微企业突破融资困境,推动金融扶贫活动在农村地区展开,进而提高社会资金的配置效率,促进宏观经济的长期发展(韩刚,2012)[11]。但金融创新也可能异化为监管套利行为,妨碍商业银行间的公平竞争,过度的金融创新还会加大系统风险,造成金融系统的不稳定,甚至引发金融危机(Jobst,2005)[12]。

作为与金融创新产品直接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自引入至今一直备受争议。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有利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和发展。张小刚(2013)[6]、叶蓓等(2006)[13]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会对银行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产生影响,有利于银行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潘希宏等(2013)[1]认为,恰当使用公允价值计量可以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朱海林等(2004)[14]通过规范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对商业银行的传统经营方式产生了较大冲击,这有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和变革。另一些学者却认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黄隽(2009)[15]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具有顺周期性,这会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产生负向影响。Plantin(2004)[16]、罗胜强(2006)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会加大商业银行收益的波动性,造成金融系统不稳定。张国源(2012)研究发现,公允价值计量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会导致商业银行过度的盈余管理。

在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方面,学者们主要从价值相关性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认为公允价值计量信息整体上具有价值相关性,并且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要高于第三层次公允价值(张先治和季侃,2012;吴秋生和田峰,2018)。对公允价值计量层次信息进行披露的银行,其会计信息相关性更高(Ettredge,2014),并且随着审计质量的提高、信息环境与公司治理环境的优化、内部控制信息化及大数据战略的实施,第三层次公允价值的信息相关性会得到改善,第一层次与第二层次公允价值的信息相关性会进一步强化(葛家澍,2007;王永海和章涛,2014)。然而,由于公允价值估值具有可操作性,这使得公允价值信息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失真,其对股价的解释力不强,不具备价值相关性(Leland,2007)。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主要关注公允价值运用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绩效、风险及公平竞争等的影响,很少关注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更没有研究公允价值在这两者之中的作用机理。基于此,本文选取A股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对象,探究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深入剖析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与运用层次在上述关系中的中介作用。

三、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金融创新是指金融活动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经济环境中,以各种机遇和风险为依托,对金融工具、金融产品、金融制度、金融市场等进行变革的过程。近年来,随着金融自由化和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曹蒸蒸,2009),加之其对增强流动性、优化资本结构、转移风险、监管套利、降低融资成本等金融功能的追求,金融创新成为商业银行发展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Thomas,2001;Calomiris,2004;冯毅,2011)。

金融创新具有很强的避险性,以抵押担保证券、信用违约互换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以对商业银行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信用风险等进行分散和规避,从而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减少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提高信息使用者决策的有效性(潘希宏,2013)[1]。金融创新可以增强银行资本的流动性,以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CD存款证券等为代表的金融创新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商业银行变现能力差的资产和负债的流动性,提高了相关资产、负债对利率、价格、市场需求等的敏感程度,这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对未来市场环境的变化作出准确判断,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王华庆,2011)。金融创新本身所具有的价格发现功能可以提高金融创新产品定价的科学性,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更多的决策有用信息(满玉华,2009)。金融创新还能降低商业银行的交易成本、信息搜寻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帮助其作出正确的判断与决策(王华庆,2011)。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1a。

H1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创新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相关性。

金融创新具有高杠杆的特征,商业银行利用金融创新产品的高杠杆进行交易,可以获取超额利润,但银行的预期盈余超出目标盈余又会刺激管理层平滑盈余的行为,管理者会通过调减当期盈余达到虚增下期盈余的目的,使银行盈余信息得不到真实反映。同时,金融创新还具有很强的定价复杂性,基本金融工具经过长链条的多次创新,可能会使原始信息失真或扭曲,加之创新过程中复杂技术的使用,使得金融创新产品定价遇到很大的问题,可能导致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反映(王华庆,2011)。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还可能会异化为监管套利行为(梁家全,2015),法律约束的减弱、对监管的规避,使商业银行的盈余操纵有了可乘之机(Lerner,2006)。金融创新产品交易中发起者与最终购买者的分离造成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管理层提供了盈余操纵空间,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张国源,2012)。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1b。

H1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可靠性。

(二)金融创新与公允价值计量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具有极强的衍生性,从银行信用、股权、利率、外汇等衍生出的大量新型金融产品,由于缺乏统一的价格标准,加之金融市场的虚拟性,其定价要更多地由金融市场的风险、银行未来的收益等来决定,商业银行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传统计量模式已经不适用于此类金融创新产品(罗胜强,2006;王华庆,2011)。2006年财政部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符合配比原则,可以对银行资产的未来收益状况及银行负债的市场风险进行有效反映,其是与金融创新产品直接相关的计量属性(邓永勤和康丽丽,2015)。2014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规范了公允价值对金融工具等的计量与披露,进一步提高了公允价值对金融创新产品计价的科学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2a。

H2a: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创新扩大了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相当复杂,金融产品衍生链条在加长,证券化等金融创新技术日益复杂,结构化产品层次不断提高,金融创新产品的价格变动逐渐脱离实物资产的运行轨迹,这对创新产品定价提出很大的挑战(王华庆,2011)。金融创新的虚拟性使创新产品的收益分布、风险分布难以确定,相关产品的交易市场尚未形成,加之金融产品发行者与最终购买者分离导致信息不完全、不对称等,使得金融创新产品很难通过市场标价进行会计核算,而要更多地依赖模型标价(叶蓓和张宇,2006;王华庆,2011)。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采用的是市场法、收益法、成本法等价值估值技术,可以对没有活跃市场或公开报价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定价,这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模型定价提供了有效方法。2017年财政部先后颁布了多项有关金融工具计量的会计准则,全面引入了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并规范了使用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金融创新产品模型定价的科学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2b。

H2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金融创新提高了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层次。

(三)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作为金融创新的直接产物,公允价值计量是与金融创新产品直接相关的计量属性(于永生,2005)。公允价值是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可以及时反映金融市场的通货膨胀、利率变化、价格波动等情况,向信息使用者传递有助于其判断和决策的“信号”(吴秋生和田峰,2018)。公允价值直接影响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类科目的计量,使银行有关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信息得到准确反映,有助于决策者了解企业的资产状况、现金流状况、偿债能力等,也更加符合计量观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张先治和季侃,2012)。公允价值还会影响商业银行损益类科目的计量,克服传统会计收益的缺陷,使利润表能够满足综合收益表的要求,这有助于决策者充分了解企业的财务风险、经营状况、营运能力等信息(叶蓓和张宇,2006)。公允价值可以对衍生金融工具、套期保值工具等表外业务进行核算,将相关的信息在表内进行反映,提高了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如果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得以广泛应用,则会计信息更能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价值。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3a。

H3a: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正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公允价值对资产负债类科目、损益类科目的计量,可以直接反映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产品的价格波动状况。但公允价值对金融负债的计量会受到银行自身信用状况、财务状况的影响,当银行自身状况出现恶化时,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会降低,最终导致银行资产或权益增加,进而向信息使用者传递错误信息(黄隽,2009)[15]。学术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质疑主要在于其自身估值的可靠性,特别是在全面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不存在相关市场的金融创新产品也需要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这会增加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也为银行管理当局提供了盈余管理空间,很难保证公允价值信息的可靠性(Plantin,2004)。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3b。

H3b: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四)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

目前,商业银行仅有部分基础金融工具存在交易市场,其他金融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都要依靠价值估值技术确定(张先治和季侃,2012),因此,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将会在金融创新产品中得到广泛使用。吴秋生等(2018)研究发现,银行在选择使用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会披露更多有助于投资者经营决策的信息,甚至是银行内部的私有信息。当商业银行采用市场法、收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技术估值时,其会涉及更多与企业价值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信息使用者作出科学决策(吴秋生和田峰,2018)。我国新出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9号——公允价值计量》对第三层次公允价值的信息披露进行了严格规定,要求企业对其所采用的估值技术、估值流程、相关调节信息等作出明确说明,其披露内容远远多于第一、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这就进一步提高了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性。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4a。

H4a: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正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扩大了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的范围,很可能成为商业银行管理当局盈余操纵的工具(邓永勤和康丽丽,2015)。就金融资产而言,其公允价值的变动会计入当期损益,当金融资产缺乏相关交易市场时,会计人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这为商业银行调节当期盈余、避免亏损或摘牌提供了可乘之机(张先治和季侃,2012)。就衍生金融工具而言,其公允价值的初始计量、减值迹象的判断、终止确认时间的确定更多地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公允价值信息存在较强的主观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会计信息失真(罗胜强,2006)。金融创新产品的虚拟性与复杂性使其第三层次公允价值信息很难得到市场验证,这为商业银行的盈余操纵提供了天然的保护伞,在银行融资压力、上市动机、避税动机等的作用下,银行管理层很可能利用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进行盈余操纵(吴秋生和田峰,2018)。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说H4b。

H4b: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四、研究设计

(一)样本与数据

目前,我国的上市商业银行共有26家,资产总规模在全部商业银行中的占比超过70%,这些上市银行基本能够反映我国商业银行的总体情况。自2009年起,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全面披露公允价值计量层级信息。基于此,本文选取2009—2017年A股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并在剔除相关数据缺失的商业银行后,得到161个样本观测值。本文通过查阅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得到公允价值计量层级的相关信息,其余信息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为了避免异常数值对最终结论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以1%的标准进行了Winsorize缩尾处理,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13.0、Excle2007。

(二)变量定义

1.金融创新程度。参考王永海等(2014)的研究,本文以非利息净收入占营业总收入的比重衡量银行金融创新程度(Inno),其计算公式如下:

金融创新程度(lnno)=(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汇总收益+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收入 (1)

2.会计信息可靠性。参考张先治等(2012)、吴秋生等(2018)的研究,本文采用修正的琼斯模型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其计算公式如下:

其中:DAt表示t年末经过调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总额,其为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具体度量指标;TAt表示 t年末经过调整的应计利润总额,TAi,t=NIi,t-CFOi,t,NIt为 t年末银行净利润额,CFOt为 t年末银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At-1为t-1年末的银行资产总额;NDAt为t年末经过调整的非操纵性应计利润总额,其可利用公式(3)计算得到。

ΔREVt为t年末与t-1年末银行营业收入差额,ΔRECt为t年末与t-1年末银行应收账款差额,PPEt为t年末银行固定资产总额。

3.会计信息相关性。参考邓永勤等(2015)、吴秋生(2018)的研究,本文利用公式(4)检验会计信息的增量相关性。其中,P表示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Control表示控制变量。

4.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本文采用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在银行总资产与负债中的占比衡量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Fvl),具体公式如下:

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Fvl)=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与负债总额/总资产与负债总额 (5)

5.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参考Ettredge(2014)等的研究,本文以是否采用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作为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层次高低的判断标准。若银行采用了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进行会计核算,则表明其有较高的公允价值计量层次,Fvl3取1,否则,Fvl3 取 0。

6.控制变量。参考吴秋生等(2018)、Goncharov等(2014)的研究,本文选取偿债能力Lev(银行当期资产负债率)、盈利能力Roa(银行当期总资产净利率)、营运能力Oi(银行当期营运指数)、股权集中度Shrcr(银行当期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平方和)、现金流Cf(银行期末净现金流量)、年度虚拟变量Year等影响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指标作为控制变量。

(三)模型设定

为了验证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关系,即假说H1a、H1b,本文参考张先治等(2012)、邓永勤等(2015)、吴秋生等(2018)的研究,构建模型(6)和模型(7),前者用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检验,后者用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检验。

为了验证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关系,即假说H2a、H2b,本文构建了模型(8)和模型(9),前者用于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的检验,后者用于对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的检验。

为了探究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影响中的中介作用,本文参考温忠麟等(2004)的中介效应研究,构建了模型(10)至模型(13),其中,模型(10)、(12)用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检验,模型(11)、(13)用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检验。

本文采用如下方法检验中介效应:首先检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即假说H1a、H1b,若回归结果显著,则进行第二步检验,否则终止检验;其次检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影响,即假说H2a、H2b,若回归结果显著,则进行第三步检验,否则终止检验;最后检验公允价值计量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即假说 H3a、H3b、H4a、H4b,若回归结果显著,说明公允价值计量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否则说明该中介效应不存在。

五、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表1的变量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程度的最大值为0.413,最小值为0.071,均值为0.22,从非利息收入的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有着较高的金融创新程度;银行经调整的操纵性应计利润总额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865,最小值接近于0,从盈余管理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可靠性整体较高;经标准化的商业银行市场价值均值为7.605,整体水平较高,说明商业银行有着良好的经营绩效和发展前景;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的最大值为0.734,最小值为0.007,均值为0.146,即商业银行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有着较大的差异,但整体水平较高;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的均值为0.708,说明超半数的商业银行采用了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层次整体较高。

表1 描述性统计结果

(二)回归分析

表2报告了模型的多元回归结果。从列(1)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inno的回归系数为0.803,且为1%水平上的显著正相关,由于盈余管理程度与会计信息可靠性存在负相关关系(张先治和季侃,2012),说明金融创新削弱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假说H1a得到了验证。从列(2)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inno的回归系数为0.945,且为1%水平上的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金融创新提高了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假说H1b得到了验证。以上结果表明,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在提高自身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削弱了会计信息可靠性。

从列(3)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inno的回归系数为1.8,且为1%水平上的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金融创新扩大了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假说H2a得到了验证。从列(4)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inno的回归系数为1.087,且为10%水平上的显著正相关,这说明金融创新扩大了商业银行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假说H2b得到了验证。以上结果表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和运用层次。

从列(5)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fvl的回归系数为0.18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假说H3a得到了验证。从列(6)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fvl的回归系数为0.226,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范围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正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假说H3b得到了验证。从列(7)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fvl3的回归系数为0.067 4,且在10%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负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假说H4a得到了验证。从列(8)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关系的检验结果来看,fvl3的回归系数为0.114,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相关,这说明公允价值计量运用层次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正向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假说H4b得到了验证。

表2 回归结果

(三)稳健性检验

由于股价对商业银行的市场价值也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度,本文参考吴秋生等(2018)的研究,以股价为商业银行市场价值的衡量指标,重新检验了金融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相关性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并未因会计信息相关性衡量指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再次支持了本文的结论。另外,本文还参考吴秋生等(2018)的研究,以异常营运资本为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衡量指标,重新检验了金融创新、公允价值计量与商业银行会计信息可靠性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并未因会计信息可靠性衡量指标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再次支持了本文的结论。以上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论具有较强的稳健性。

六、研究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文以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以及公允价值计量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金融创新能够提高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但会削弱商业银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金融创新扩大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提高了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范围与运用层次在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中起到了中介作用。

(二)研究启示

金融创新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价值,应该得到大力发展,但金融创新也可能增大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空间,故政府监管和银行治理必须加强。公允价值计量能够充分反映金融创新产品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同时不影响会计信息可靠性,故其应当得到充分运用。

要保证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发挥公允价值计量的作用,必须加强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政府监管和银行治理。首先,商业银行应通过股权制衡,提高董事会独立性,加强对重大金融创新过程和信息披露的监督,提高金融创新的治理效率。其次,商业银行应加强金融创新的内部控制及其评价,确保金融创新业务核算真实可靠。再次,商业银行应聘请高质量的审计师和专业评估机构,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的审计鉴证和价值评估。最后,政府监管部门应协调配合,加大其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力度,保证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允会计信息计量
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运用分析
CPMF-I 取样式多相流分离计量装置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会计环境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影响分析
我国公允价值问题的应用研究
СТО ЛЕТ КИТАЙСКОГО ВУЗА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计量自动化在线损异常中的应用
计量与测试
加强往来款清理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