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探析

2019-04-27 01:41王磊王庆斌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戏楼神庙民居

王磊 王庆斌

摘 要:神垕古镇因钧瓷而驰名,几经兴衰而千年烟火不绝。如今,神垕古镇上遗留着各种传统建筑,这些传统建筑虽然风格迥异,但是都表现出了相似的地域特征。传统建筑的地域差异不仅受地理环境影响,同时也受到社会、经济、文化的制约。文章以神垕古镇几座传统建筑为例,从传统建筑的布局、结构、材料及外轮廓表现等方面观察,挖掘这些传统建筑的地方特性和内涵,以期对古镇传统建筑的地域性研究提供一点参考价值。

关键词:地域性;建筑材料;传统建筑;神垕古镇

世界各地建筑莫不产生于实际需要,因受材料环境所限,建筑结构的系统与形式出现差别,后随本地的风俗制度、政治经济以及当时的思想知识而演变。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是独立、完整和成熟的,纯粹的木构系统千年未有剧变。地方传统建筑研究,主要分建筑结构技术的演替与环境思想在建筑上的趋向两个方面,而中国传统建筑表现的地域性实为环境、人文综合影响之产物。

神垕古镇现存的传统建筑十分丰富,从建筑形态上看,包括城寨、宗庙、桥梁、店铺和民居各种类型。据统计,神垕古镇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民居便有10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宗庙有2处,此外近代被拆后重建的庙宇还有15处之多,普通民居更是布满神垕七里长街的胡同。因此,本文选取其中文物价值最高的庙宇(窑神庙)和民居(“义兴公”商号)以及分布最广的自由型传统民居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一、建筑的地域性

“地域”是地理学的常用概念之一,是指按照一个或多个指标对地球表面进行区域划分。地域在地理上又具有相对性和等级性,例如中国在地理上可划分南方和北方,其中南方又可以分西南和东南。而“地域性”又称为“地方性”,是指在不同地区因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不同,表现出的差异特性,这些特性会随时间发生变化。其中,“建筑的地域性”是指建筑因所处地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差异而显现出有别于他处的建筑特征。这些地域特征差异特征主要表现在建筑布局、材料、结构和外部轮廓表现四个方面。

二、窑神庙

在我国古代,代表一个地方最高建造技术成就的建筑往往是官衙、庙宇这些官式建筑。神垕古镇地处河南省禹州西南的浅山区,因陶土丰富,自夏商早期便有先民在此制陶为业,又经过历代发展,后转陶为瓷,北宋末以创造钧瓷而极盛,几经盛衰却千年未绝炉火,因此当地人大多世代以钧瓷为业。因古时窑变不易控制,人们便寻求神灵的保佑,神垕古镇因此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窑神庙,而这座供奉司土之神(中)、伯灵仙翁(左)和司火女神(右)的窑神庙便是其中最为华丽的庙宇。

窑神庙始建时间说法不一,据传为宋朝,但院内的多座功德石碑均为明清两朝的修复记录,并无实证。窑神庙目前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存花戏楼一座,而伯灵翁庙早已摧毁,新庙是近年来于旧址重建的。

窑神庙的建筑布局并无出彩,窑神庙为一进庭院。主殿是伯灵翁庙,为一座五开间的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正门为花戏楼,与山门复合。花戏楼边上的道屋今已封闭沿街门窗,暂为空房。庭院的西厢房尚在,为硬山屋顶,边上有一个新修的带井的亭子。此外,东邻的关帝庙第一进院落厢房已拆除,两庭院形成小广场,便于镇民看戏、集会。

窑神庙的入庙采用了园林布局的“仰景”手法(图1),因为主入口在戏台下,进庙首先需要穿过低矮黑暗的底层,等到走出戏台才豁然开朗。这类先抑后扬的入庙形式,具有一定的心理暗示作用,烘托了主殿的光明和宽敞。但是目前伯灵翁庙虽已重建,外部梁枋却未上彩,看到如此华美的山门,入庙后见到的伯灵翁庙却颇显朴实,形成的反差一定会给人带来失落感,未来主殿应当还会雕梁画栋,这场进庙戏也需要有个收尾。

花戏楼遗存较为完好,目前除了平棋,基本已经修复完成。其中以外部轮廓最为出挑。从东大街走过,铺着青绿色琉璃瓦的山门在一众青砖黛瓦的商铺之间显得光彩夺目。九脊歇山顶的四角飞檐与正门单檐口的挑檐层叠,可假作重檐,上扬的双层飞檐如扑打的翅膀,整座建筑如凤凰般呈起飞之势,颇具趣味。从上往下观看,侧脊上有龙、狮、海马等走兽依次排列,正屋脊中间还有一座“狮驮宝瓶”吻兽;琉璃瓦下的望板与飞椽被刷上了红漆,端部以绿漆收边,方形断面上有统一的白花图案;梁枋上雕刻着神话、民俗故事,斗拱的昂、翘等构件都被雕刻成了龙、凤等瑞兽,并都使用黑漆,与下端承接的青石柱颜色接近;单檐口采用石柱,不仅是为了防止受潮腐烂,同时考虑了挑檐过大带来的承重压力。柱子前摆了一对威严的青石狮子,而今成为了孩子们攀爬的玩具。两侧的砖墙让这座花戏楼主体的斗拱与柱没有太大的承重任务。进内院看,花戏楼的主体戏台主体为红色,对联为黑底金字,色彩较为简单,正与斗拱、屋顶构成“疏密疏”的视觉分层,如此五颜六色且繁密的斗拱并没有让人觉得眼花缭乱,反而显得瑰丽细密。

窑神庙作为官式建筑,在古代的营造过程纵有不规范之处,也会基本按照《营造法式》及《工程做法》等官方颁布的建筑设计与施工规范专业书籍去营建,因此从建筑结构上具有系统性和普遍性。花戏楼采用了歇山顶,只能让人分辨出属于中国的传统木构建筑。倒是从建筑布局上可根据北方戏台常与神庙同址,南方戏台多与祠堂结合的传统,推断出这座花戏楼地处北方。

真正能论证花戏楼为神垕古镇的特定地域建筑,主要是建筑装饰和材料中的两点:其一,屋面正脊上有只“狮驮宝瓶”式的吻兽,为清代复烧钧瓷的卢氏三兄弟的作品,而钧瓷釉色独一无二,此外,在神垕古镇内,将钧瓷置于建筑立面的凹槽在神垕传统建筑中也很常见;其二,花戏楼以本地的毛石为基,青砖做墙,并在砖墙上以红石为装饰是本地较常见的“昂贵”砌墙模式,这在規模较高的几座民居大院的墙上也能发现。

三、“义兴公”商号

“义兴公”商号是典型的临街店铺,同样属于按前店、中寝、后厂三进院落的格局布置,为三开间三进四合院,建筑面宽15.6m,进深65.2m,建筑平面长宽比1:4.2,是典型的狭长型院落,与山西的窄型狭长院落十分相似(图2)。神垕古镇东大街两边的院落有许多这样的院落,如申家老宅、温家大院、陶瓷官署等等,都依次垂直于东大街营建。

出现大量的窄间深进合院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神垕古镇的居民多为明初山西洪洞移民,因此建造故乡的建筑样式合情合理,本地的临街宅院多为此类型。其二,东大街的商铺在当时寸金寸土,能拥有三间的阔铺已经表现出了较高的财力。当然,神垕古镇的窄院已根据本地环境改进,如厢房已经不再是山西窄院的单坡顶厢房,而是采用了双坡硬山顶,建筑上的雕梁画栋也被摒弃,只留有少量装饰。

“义兴公”商号的建筑材料以当地建筑材料为主。临街商铺和窑神庙一样,以本地的石料做基,青砖砌墙。穿堂由于在院内,无需作为门面,便放弃较贵的黏土青砖,改用以大块的本地石料为主,郏县红石点缀,青砖只用在边角处收束。院落中最高的是二进院的主楼,高三层,且前后立面均设有砖箍拱形大门窗,建筑主体不分前后,以保证采光。主室正面圆形门洞上方红石门梁,拱形门柱刻有吉祥图案,门外也放有石雕。

“义兴公”商号从整体上看庭院幽深,让生活区和商贸区动静相宜,同时庭院封闭坚固,既保证了私密性和安全性,也防范了清末匪患和兵乱,此外封闭狭窄的院落不仅可以冬季防风挡沙,也可以保证夏季避免暴晒。而“义兴公”商号无论是院落建筑的门窗,还是各进院内的建筑,都有严谨的中轴对称和主次关系,这些都体现出古时晋商对儒家思想中“长幼有序、男女有别”“中庸”等思想的推崇。

四、自由型传统民居

相较于商业型的深宅大院,非商业型的传统民居在布局上要相对自由。这些住宅多为当地居民按照拥有地块的地势形状自由布局,因此未必为标准的矩形规整样式,大门按风水偏离邻里正门,但因地形限制又未必能中轴对称布置,此外根据家中人口情况,自由地在院内加建了许多单体辅房,如厕所、厨房等等,若是此地主人的房基地实在拮据,便连院子也省了。

临街繁华地带多用青砖砌墙为门面,而进入胡同后,这些普通民居就用各类墙体(图3)充分展现出传统民居的地域性。这些建筑多为硬山顶建筑,墙体主要使用了本地常见的毛石、笼盔及少量青砖和邻县红石等材料,并以黄泥、水泥、麦秆及砂石混合物为粘合物。常见的墙体主要包括全毛石墙、全笼盔墙和石块笼盔混合墙。其中,全毛石墙体基本使用了本地废弃石料;全笼盔墙则根据承重要求将笼盔在墙体上下或横或竖排列,并在笼盔内添充石子和黄泥;石块笼盔混合墙则又分“石块为主,笼盔填缝”墙和“石块笼盔层叠”墙两类。此外,还有边缘青砖包角墙、上部加叠砖或笼盔的墙等等,这些墙面的装饰根据个人喜好自由使用。

除了墙体,有别于高规格的深宅大院还在遗存直棂窗,自由型传统民居的窗户则早就换上玻璃窗,窗洞形状以矩形为主,因墙体需承重,洞口较小。少数为山西宅院流传过来的马蹄形窗洞,此类洞口因结构优势会稍大于矩形窗洞,但建造难度大,并不普及。此外,建筑外墙面高处以墙上笼盔留洞口、砖墙花式砌筑露孔也是自由型传统民居房屋通风换气的常用形式。这些建筑材料都能或多或少地体现神垕多山西移民、以瓷为业的地域特征。

五、结语

在神垕古镇传统建筑的营造中,建筑等级越高,自然材料的使用比重越少,而传统民居建筑却多使用自然材料,人们有意无意地选择笼盔、毛石这类废弃材料以建造再利用,恰恰符合了当今追求的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理念。可惜如今价值高的传统古建筑尚能被保护修缮,普通的传统民居建筑则因人们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提高而被逐渐舍弃,而地域性倾向的现代建筑因为要满足更多的居住需求,仍在摸索着适合的建筑技术。

参考文献:

[1]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2]苗锡锦.钧瓷志[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

[3]朱光潜.谈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鲁璐璐.就地取材:论神垕镇传统建筑的建筑材料[J].美术教育研究,2014,(18).

[5]鲁璐璐.河南神垕古镇传统建筑形态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5.

[6]徐岩.河南省神垕古镇风貌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

[7]袁菲,葛亮.河南禹州神屋古镇: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宄中心历史街区调研[J].城市规划,2017,(2).

[8]卢原义信.外部空间设计[M].尹培桐,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5.

[9]科洪.建筑评论:现代建筑与历史嬗变[M].劉托,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5.

[10]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陈志华,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王磊,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传统建筑的地域性。

王庆斌,博士,河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戏楼神庙民居
神秘的神庙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书之帕特农神庙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及其戏楼考述
陕西紫阳县瓦房店北五省会馆戏楼
奇趣民居
介休城内五岳庙及山门戏楼考略
修武一斗水关帝庙戏楼及其碑刻考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