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探究

2019-04-27 01:43耿曦彤陈文洁
青年与社会 2019年8期
关键词:青年学生中国特色教育

耿曦彤 陈文洁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多次提到高校的教育问题,密切关注高校青年学生群体的发展,由此提出了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首先是要明确“中国特色”在高校建设中的概念,中国特色第一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第二是要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步伐,学习党最先进的思想、学习习近平系列讲话;其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要学习中国文化与中国历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提出,明确了我国高校的发展方向,为青年学生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中国特色;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青年学生

习近平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提出,也就是提出了要建设与国外高校不同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高校,就是要将中国高校进行改革,加强中国特色相关方面的教育,使中国高校紧跟时代潮流,摒弃旧事物,融合新事物,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高校,为高校学生的学习发展创造良好的氛围。

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需要坚持“中国特色”

2014年习近平在23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对会议的重要指标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论断,2016年在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坚持走自己的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当今高校大多都以西方高校的教育模式为参照,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习近平说:“青年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的正确树立是高校学生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也是其人生道路最基本的指向标。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的深刻道理,是学习一切事物的基础,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能够更加有利于高校学生了解党的先进思想,了解习近平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然,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完全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而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变成我们的“中国特色”,也就是说要与时代的发展与我们的需要相结合,开辟出新境界、开创出新的形态,为我们所用,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以正确的政治方向为指导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前提和基本保证。“中国特色”就是坚持党的领导、紧跟党的领导,时刻关注和学习党提出的政策、方针、路线,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不可少的重点教育内容,所以高校要时刻保持跟党的一致性,及时更新教育内容,做到与时俱进,为学生学习的实效性做好准备。

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同时也是在中国独特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他的讲话内涵深刻、内容全面,不仅涵盖了当代许许多多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提出了解决之道,是当代高校教育的重要参照。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不仅为中国各高校的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方向,也有利于培养新一代人才对政治问题的敏感性,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思考的能力,时刻在思想上保持先进性。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而家庭教育则是孩子上的第一堂课。“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家庭环境以及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家庭教育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在司马光小的时候与他的姐姐一起剥青核桃,剥了很久也没有剥下来,于是司马光的姐姐离开了。这时候,家里的仆人提了一壶热水来,浇在青核桃上,很快便剥完离开了,司马光的姐姐回来后问是何人所剥,司马光见没有旁人在侧,说是自己所剥,他的父亲突然出现呵斥他道:“明明不是你所剥,为何要说谎?做人要讲究诚信!”。在此后的生活中,他都时刻以父亲说的话提醒自己。司马光父亲的教导开启了他人生中诚信的一部分,是他的启蒙老师。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古时起就可见一斑,我们所熟知的“孟母三迁”、“陶母退鱼”、“岳母刺字”等都展现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良好的家风对于孩子的成长教育至关重要,所以要将家庭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在关爱孩子的过程中要坚持“爱之不以道,适之所害也。” 在关爱的过程中要有“道”,要把握好界限。孩子就像一粒刚刚出生的种子,那么良好的家风就是种子生长的土壤,只有培养好了种子,这颗种子才能茁壮且健康的成长,从家里这片土壤到达更广阔的领域,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极为重要的一方面,德育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基础,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的立身之本,也是其中心环节。一个人如果没有道德,只有才华,那么有才无德对社会的危害是非常大的,这就是自古至今我们用人的衡量标准是道德,道德是第一要务,一个人只有先立德修身,明白德行的重要性,其才能才会成为闪光点。习近平总书记用“扣扣子”来比喻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形成,认为当代青年学生从一开始就应该行的正、坐得端,重点把握好立德修身的方向,不能偏离,这样才不会行差踏错。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就是说,大学的目的,是致力于是人们明白内心深处的道德,使人们摒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从而使人们知道事物的精华所在,彰显光明正大的品德,因此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时代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的开放性,使得国外思想的引进对思想价值观念产生了冲击,造成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推进其发展,又能阻碍其发展进步,所以这就要求当代的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是要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展现出育人作用,被学生所接受,那么就必须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建设,对其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既要贴合时代的发展规律,又要挖掘事物最根本的性质,使其内容具有强大的说服力,易于学生接受。

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要加强学习中国文化、中国历史

中国文化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化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是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是早期人们智慧和劳动经验的宝贵结晶,在当下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华传统文化至今仍被学者们反复研究,甚至受到了国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使高校学生汲取到中华文化中最经典的一部分;第二,要学习中国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中国的红色文化,革命文化是中國文化中比重极大的一部分,其中包括了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一系列理论、经验和精神,这些红色文化是中国独有的宝贵财富,青年学生要了解中国的民族文化就必须要深入学习革命文化;第三,要学习中国先进文化,中国先进文化就是我国在艰辛的探索中不断学习国外经验,并且坚持“扬弃”精神,结合中国的实际所创造出来的,可以长期指导我们发展下去的优秀文化,学习先进文化可以使高校学生正确认识到优秀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建设,要将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革命文化、先进文化三个方面统一起来,选取其中最适合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部分,进行重点学习,使学生能够真正的领会于心,并且用于实践当中。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必须要认真学习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通过加强中国历史的学习,高校学生才能更加清楚的了解祖国是如何的伟大,是如何顽强的一路走过风风雨雨,也能更加清楚的知道,我们的先辈为了祖国是如何奉献出一切,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的意识,不至于让爱国主义意识越来越淡薄。高校不仅要加强历史的学习,同时更要加强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这样才不会使当代学生迷失方向。习近平还重点强调要加强爱国主义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加强,可以使高校学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我们国家的光荣历史和文化,从而建立起民族自豪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念,所以说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年全面发展的关键。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是一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不仅需要国家的政策规定,同时也需要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的配合,在当代的社会环境影响下,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也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导致对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等相关方面意识的淡薄,没有达到青年学生应有的基本素养。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近年来对高校教育和青年学生的重视,必须要重点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以及爱国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2016,12,9

[2] 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9,10.

[3] 孟子,孟子·离娄上·第五章[M].

[4] 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M].

[5]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68.

作者简介:耿曦彤(1994- ),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研究生,研究方向:革命传统与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青年学生中国特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论社会实践对农业类院校青年学生的素质提升的作用
贾康:“中国特色”的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
“中国特色”的低速电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