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8”文化街,一起绿起来吧

2019-04-27 08:41江镕李施敏
环境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亲水大洲街道

江镕 李施敏

说到广东的很多地市,第一时间让人联想到的都是与之对应的特色美食,伦教便是其中之一。不少人知道伦教就是先因伦教糕而起,这款由籼米粉、西谷米等原料制成的糕点,糕体晶莹雪白、表层油润光洁,质爽软而润滑、昧甜冽而清香,作为由佛山市顺德区伦教镇传出的岭南地区传统糕点小吃,已有上百年的历史。

伦教三洲,是顺德重要的对外交通咽喉,前临顺德水道,龙洲路和碧桂路交汇其中,轻轨顺德站、广珠西线和珠二环相继开通,造就出“一河一轨四路”相汇聚的优越地理位置。近年来,随着新的一轮生态文明建设、城乡产业发展调整,伦教又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三洲当地的一条百年老街重新盘活。通过挖掘整合生态文化资源,创新顺德传统村落的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出伦教的一个“打卡”新地标——“678文化街”。

“678”的美好寓意

来到“678”,可以充分感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共生。为何这条文化街要以“678”三个数字命名呢?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读:一是这街上的建筑多为修建于或者重建于上世纪六十、七十和八十年代,其中以大洲大會堂、粮仓、供销社等为代表的建筑,充满着历史的沧桑,承载着伦教三洲一代代人的时代印记,让人很容易联想到过往的岁月;二是这条文化街改造时,一期工程长度计划就是678米长,不过现在通过各界的努力,开通二期工程后目前已经达到1000多米。三是这里自明清时期就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曾培育出四名进士,产生的举人更是无数,金榜题名一直是古往今来人们极为期待的喜事,所以“678”也取自“录取吧”的谐音,有一份美好的寓意。

虽说“678”文化街上主要是上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的建筑,但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街口旁的那座名为“御波桥”的石桥就是最佳“见证者”。据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第二辑《佛山古今桥梁掠影》描述,御波桥始建于清代咸丰年间,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修,如此算来这桥至今已有160多年的历史。古传该桥所在的地方以前是大海,经常有海浪和洪水侵袭,所以“御波”蕴含驾驭和制服洪水的寓意,可见水环境治理文化就从那时候开始了。

走在御波桥上,细心观察会发现,桥的两边都写着“御波桥”三个字,但是北面是凹下去的,南面是凸出来的,好像一支箭向前射去;而桥下面是何家涌,比较窄,射去的方向是大洲涌,显得比较开阔。听当地人说这个现象叫做“出涌”,有出人头地的意思。

在早些年,河涌的水质还有些差强人意,时不时会漂浮一点垃圾,水质也不是很清澈。而经过近5年的水环境整治工程,水质明显改善,治理初见成效,而今再漫步御波桥的时候,可见小桥流水、土砖青瓦、树影婆娑,一份悠闲的心境、一缕怀古的追思油然而生。

亲水码头对接5A景区

水环境整治是伦教街道进行环境综合治理的一个缩影,在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伦教也曾走过弯路,有过教训,让秀美的环境蒙上尘埃。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随着改革开放步入转型新时期,一股全民创业热潮席卷大江南北,当时的大洲乡也随之诞生了一些加工作坊,有做植绒、厨具加工的,也有经营塑料、五金加工等等。这些小型工业企业,基本都未能形成环保规范的生产模式,生产方式粗放,管理水平低下,产生的工业污水混入居民生活污水一起直接排放到附近的大洲涌、何家涌,使河涌受到严重的污染,引发附近的居民投诉不断。

为此,近年来伦教街道以水环境整治为引领,以全面推行河长制为抓手,将水环境整治工程纳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头号工作”方案中,建立健全水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加大水污染治理资金投入,逐步推进河涌污染整治。

其中,何家涌于2018年1月完成截污工程,新建管网2千多米,将附近居民生活污水接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目前污水处理厂区二期建设工程也已完成,处理能力由3万吨/日提升到7万吨/日。另外,大洲涌也纳入伦教街道黑臭水体整治范围,新建截污管网1.7千米,清淤长度2.36千米,目前清淤已完成80%,预计2019年年底全部完工。

同时,伦教街道以推进污水处理厂二期管网建设工程和大洲涌、何家涌截污工程为契机,在极力保留河涌两岸原有景观风貌的前提下,将修建亲水码头纳入三洲社区“678”文化街建设改造的一期工程中。

在工程中,亲水码头增加了绿植自动滴灌设施,铺设草坪与嵌草石板道路交错场地,淘汰原有已老化纤绳和木桩,更换成中式的石质铁链栏杆;场地中部新栽种了凤凰木,爬山虎坛墙饰面互相辉映,并以芦竹、慈姑、菖蒲等水种植物点缀;增设河涌植物槽驳岸、石砌乡土驳岸等,使亲水码头成为了当地一处可以让居民、游客亲近自然、享受清新的“天然氧吧”,最大限度地展现大洲涌、何家涌的截污成效。

为了让更多人感受到改造的成果,树立生态环保意识,近三年,伦教街道还积极推动建立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社会行动体系,在亲水码头广泛组织开展环保酵素制作、绿色社区推广、青少年环境探索、摆设环保小知识互动摊位等环保活动,致力于将此处打造成生态环境教育亲水平台。

随着第三期工程计划的逐渐铺开,现在亲水码头边还将放置了木舟木桨,开通了“水上游船”项目,河涌的另一瑞与5A级景区长鹿农庄无缝对接,努力使“678”文化街由村居改貌民心工程,逐步向生态文化旅游项目规划演变。

除此之外,为加强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工作,伦教街道还积极推进“两水共治”“三改一拆”“两边三化”等行动,政府、社区、居民们共同参与、共治共管。文化街内整体绿色植物覆盖面超过6成,很多墙体都实行了立体绿化,积极提倡种植攀爬植物、悬挂绿色植被,满眼的青翠让人心旷神怡。这不但擦洗掉了岁月的污垢,还为日后发展打下了绿色基础,成为可持续发展有力保障。

成为绿色改造新风景

环境改造工程是一个偏重于外在努力的阶段性成果,而为了真正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让每位村民都能成为爱护生态、保护环境的主体,伦教街道更是在对村民的引导和带领方面下了不少力气。

“678”文化街在其运作初期,管理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当地政府拿出最大诚意:在不强求村民必须参加、不改变村民物业归属的前提下,推动物业改造。这一举措也打消了村民的顾虑,更多的村民反而主动要求参与改建,顺利解决了过去村居改造过程中因利益分配引发的“改造困难症”,探索出顺德区乃至佛山市打造村居和谐发展的新路径,逐渐建立起政府引进社会组织,与三洲社区、商家和周边居民共同参与的治理新模式。

对此,伦教社区的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我们改造的实质就是改变以往政府大包大揽的社会管理模式,引导治理模式向协同共治转变,推行‘村委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模式,制定完善各项管理公约,真正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也正呼应了中央关于‘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要求。”

此外,伦教街道还引进非营利性、专业性、综合性的社会公益机构,开设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场所,内设环保志愿者之家、生态宣教坊、流动图书角、亲子活动等场室。公益机构以改善社区环境为切入点,通过组织居民共同走访社区、收集社区环境问题等活动,发掘出10多名热心居民和社区党员,组成了一支环保志愿者队伍,带领村民一起共同营造良好绿色社区环境。

2018年,“678”文化街所在的三洲社区被纳入顺德区第一批12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片之一,区和街道两级计划投入2200多万元,进行“岭南水乡,文脉三洲”改造。现在伦教街道每年都积极在文化街举行各式各样的文娱宣教活动,2019年举办活动超过100场,其中生态环境活动就达10场以上。

通过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三洲社区完成了从普通乡村到文化领地的美丽转身,一个以“678”文化街为中心的生态文明产业区正悄然形成,使得这条小街在现代旅游功能逐步完善的同时也处处散发着历史人文气息,成为顺德乡村文化活力迸发的新力量和绿色改造成功实现的新风景。

猜你喜欢
亲水大洲街道
江心岛
热闹的街道
动物“萌主”在澳洲
街道生活
大洲与大洋
地球七巧板
高温引爆“亲水”经济
聚偏二氟乙烯亲水改性专利技术分析
不讲
风居住的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