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
——兼论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

2019-04-28 06:02
长治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沁县元音韵母

武 慧

(西藏民族大学 文学院,陕西 咸阳 712082)

一、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

元音高化是对汉语语音发展规律的一种看法。王力在《汉语语音史》中就元音的变化提出了高化、低化等看法。[1]元音高化是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个侧面。本文要讨论的就是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即舌面高元音[i][y]分别高化为舌尖元音[ɿ][ч],以及根据元音高化现象来分析方言中卷舌元音形成的原因、过程。沁县方言属于晋语区,本文记录的是沁县县城的方言。材料来源以本人亲自调查的材料为主。

沁县方言中舌尖元音韵母[ɿ][ч]的的来源主要有蟹摄开口三四等、止摄开口三等、遇摄合口三等,个别曾梗通摄入声舒化字如“亿剧玉”等。与舌尖元音韵母相拼的声母有:帮组的[p][ph][m]、端组的[n]、精见组的[ʦ][ʦh][s]、日母以及疑云影以的零声母。下面通过沁县方言中舌尖元音韵母的例字来看元音高化的大致情况。

由表中可看出沁县方言中[i][y]发生了舌尖化。但[l]声母字除外,即来母以外的蟹开三四、止开三、遇合三读舌尖元音韵母。同时,笔者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蟹开四泥母的“泥”字沁县方言读为[mɿ],即除了韵母发生了舌尖化外,声母也发生了改变。

此外,朱晓农在《汉语元音的高顶出位》一文中提到了一种比较少见的后显裂化(如:ɿ>ɿə)。后显裂化是“低化”的结果,是一种回复到混元音这个调音初始状态的回归变化。后显裂化不如前显裂化那么普遍,但在吴语西南部的处衙仍很常见。他举了五种后显裂化的例子 (1)ɿ>ɿə>ɿə/ɿɣ>ɿe,(2)i>ie,(3)y>yə/yɣ/ye,(4)ɯ>ɯə/ɯə>ɣə,(5)u>uə/uɣ。[2]笔者发现,沁县方言也存在这一种后显裂化现象,即ɿ>ɿə,ч>чə。前面对于沁县方言韵母的音值说明也提到了这一现象,[ɿ][ч]在发音时后面会带一个ə的音,实际音值为[ɿə][чə]。如:皮[phɿə]、西[sɿə]、自[ʦɿə]、池[ʦhɿə]、虚[sчə]、语[zчə]等。裂化也就是复化,是单元音变为复元音的过程。由此说明,沁县方言可能经历了元音高化再裂化的过程。

二、沁县方言元音高化的原因

(一)链式音移

按照拉波夫,元音链移包括以下三种情况:(1)长元音高化;(2)短元音低化;(3)后元音前化。拉波夫把这三条看作是元音链式音移的通则。其中以长元音高化最为常见,而且几无反例。[3]乔全生也认为是由于假摄和效摄的链式高化推移,使得来自止摄、蟹摄及梗曾摄白读的前高元音[i]变成了舌尖元音[ɿ],这是系统为保持音类之间的区别而调整的结果。[4]笔者认为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也是经过这样的链式音移。

(二)先擦化后高化

根据朱晓农的研究,舌尖化更可能是摩擦化进一步高化的结果。前元音舌尖化可以是直接从i>ɿ,但更可能是通过擦化的iʑ这个阶段。擦化的舌面元音iʑ和yʑ如果继续高化而不堵塞声道的话,就会变成舌尖元音i和ч。[2]笔者认为沁县方言很有可能也是经过了先擦化后高化的过程。按说舌尖元音的收缩点并不比舌面高元音更逼仄,但它产生一种更高更紧的感觉,这里可能有三个原因:(1)翘起舌尖有一种提高的“通感”,(2)舌尖元音的的舌位和发音已经很接近于辅音了,(3)由于这个元音变化,还导致了声母变化(ʨ>ʦ),齿音ʦ的能量集中区频域远高于龈颚音ʨ,听感上更高,更尖锐。例如:沁县方言“鸡”字(ʨi>ʦɿ)等。

(三)晋方言的共性特征

根据乔全生的研究,晋方言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后鼻音韵尾[ŋ]在《切韵》开唇元音后的丢失。而后鼻音韵尾的丢失也成为了晋方言元音高化的强势基因。晋方言除了经历了官话方言的元音高化过程之外,还出现了许多官话方言未曾经历的元音高化现象。[4]在山西元音高化现象主要分布在山西中部的11个县市中,即文水、偏关、汾阳、榆社、武乡、沁县、离石、祁县、寿阳、临县、介休,元音高化现象有同有异。沁县方言也有着自己独特的元音高化特点。比如:沁县方言中[i][y]发生了舌尖化,但[l]声母字例外,[l]声母与[i]相拼大多读为卷舌元音[ɚ],[l]声母与[y]拼合大多读为卷舌元音[ɚ]。又如,沁县方言也存在一种后显裂化现象,即 ɿ>ɿə,ч>чə。后显裂化的原因可能是调音器官回复发音初始状态造成的。这说明沁县方言经历了元音高化再低化的过程。

三、元音高化对沁县方言音韵结构的影响

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使得舌尖元音[i][y]与声母辅音构成了新的组合关系,与其他舌面元音构成新的音位对立。所以这个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将会动摇方言音系的格局,对沁县方言声母和韵母系统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对声母系统的影响

舌尖韵母与[ʦ]组声母关系十分密切,汉语方言音系中最常见的是 [ɿ]韵母只有一种拼合关系,即[ʦɿ]组。而沁县方言[ɿ]韵母有多种拼合关系:[pɿ phɿ mɿ]、[nɿ]、[ʦɿ ʦhɿ sɿ zɿ],而且舌尖韵母反过来同化声母,使得与之相拼的[t]组(端组)、[tɕ]组(精见组)声母变成舌尖声母[ʦ]组。

1.精组和见系在蟹止遇摄[ɿ][ч]韵母前合流。沁县方言中存在[ɿ][ч]引起的[tɕ]组声母舌尖化,变为[ʦ]、[ʦh]。试比较北京话与沁县方言:

紫止开三精 际蟹开三精 妻蟹开四精 鸡蟹开四见 基止开三见 取遇合三清 举遇合三见北京 ʦ ɿ t ɕ i t ɕ h i t ɕ i t ɕ i t ɕ h y t ɕ y沁县 ʦ ɿ ʦ ɿ ʦ h ɿ ʦ ɿ ʦ ɿ ʦ h ч ʦ ч

2.端组与精见组在蟹止摄[ɿ]韵母前合流。沁县方言中,声母舌尖化超出了[tɕ]组声母的范围,[t]、[th]声母也发生了变化,变为[ʦ]、[ʦh]。如:

紫止开三精 低蟹开四端 地止开三定 妻蟹开四精 替蟹开四透 题蟹开四定北京 ʦ ɿ t i t i t ɕ h i t h i t h i沁县 ʦ ɿ ʦ ɿ ʦ ɿ ʦ h ɿ ʦ h ɿ ʦ h ɿ

(二)对韵母系统的影响

当蟹止遇摄的[i][y]高化为[ɿ][ч]后,有其他音类演变成了[i][y],填补了舌面高元音的空档。沁县方言中演化为[i][y]韵母的中古韵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咸摄开口二、三等

[i]例字:咸鹹焰剑俨腌

2.咸摄开口四等

[i]:谦歉嫌

3.山摄开口二、三等

[i]:艰间简羡腱言

4.山摄开口三四等

[i]:笺千前先弦燕

5.流摄开口三等

[y]:流刘留扭忧幼

方言的共时差异可以反映各韵类演化的历时过程,我们从沁县方言中可以看到两种演化的结果:咸山摄 ian→i,流摄 iou→y。

四、沁县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

(一)沁县方言[l]声母与[i][y]相拼的特殊

山西晋语中元音高化现象主要分布在山西中西部的11个县市,而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有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特点。沁县方言中[i][y]发生了舌尖化,但[l]声母字例外。现通过下表的几个例字来比较一下在晋方言元音高化过程中,[l]声母与[i][y]相拼后的结果。

文水偏关离石祁县寿阳汾阳临县介休榆社武乡沁县例蟹开三来l ɿ l ɿ l ɿ l ɿ l e l ɿ l e i l e i l e i l e i ɚ离止开三来l ɿ l ɿ l ɿ l ɿ l e l ɿ l e i l e i l e i l e i ɚ驴遇合三来l ч l ч l u l y u l y l ч l u e i l u e i l u e i l u e i ɚ

从表中可以看出,[l]声母与[i]、[y]相拼,各方言是存在区别的。沁县的[l]声母与[i]、[y]相拼没有发生舌尖化,但是却出现了卷舌元音[ɚ],这种现象在山西各方言中是独一无二的。

(二)沁县方言中卷舌元音的来源

卷舌元音[ɚ]是近现代北音区别于中古音的重要特征之一。卷舌元音[ɚ]在明代可能形成。[5]卷舌元音[ɚ]的来源有两个:日母、来母。对于来自日母的ɚ的音变过程有许多讨论,徐云扬、李思敬都认为来源于日母的卷舌元音[ɚ]实际上包含着两个元音[ə]和[ʅ],其发音是从[ə]向[ʅ]的过渡。[6]而沁县方言中的卷舌元音[ɚ]来源于来母,那么沁县方言的[l]声母与[i]、[y]相拼为什么会出现了卷舌元音[ɚ]?方言中来源于来母的卷舌元音[ɚ]是如何出现的?是否沁县方言中现在所有[l]声母与[i]、[y]相拼都读为卷舌元音[ɚ]呢?

沁县[l]声母与[i]、[y]相拼会出现卷舌元音[ɚ],可能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特殊的地理条件下方言自身演变的结果。沁县位于山西省晋东南地区北部、太行、太岳两山之间,东接襄垣、武乡,南邻屯留,西部与沁源毗邻,北部与武乡及晋中地区的平遥接壤,位居省城太原与市府长治的中轴线上,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在政治、军事上的重要地位,自古就有“冀州门户、潞泽咽喉”之称,是长治市北部四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且沁县属黄土丘陵山区,全境地形四周隆起,中部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虽然沁县与武乡等地距离很近,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还是使得它的元音高化表现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出现了[l]声母与[i]、[y]相拼读为卷舌元音的现象。

此外,沁县方言中的卷舌元音[ɚ]很可能经历了一个这样的发展过程。从[i]开始高顶出位,元音[i]变为[ɿ],然后进一步高顶出位变成自成音节的[l](山西东南区),[l]再卷舌化,变为自成音节的卷舌边音[?]。然后,元音性加强,变为了卷舌元音[ι]。卷舌边音声母发音时调音部位进一步分立,摩擦成分完全消失,辅音声母脱落,经[lɚ]变为了卷舌元音[ɚ]。[7]由此可以猜测,沁县方言中的卷舌元音[ɚ]是与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分不开的,一定也是受到了元音高化的影响,但又有自己的发展。

(三)“李、例”等字的演变

根据本人调查,沁县方言[l]声母与[i][y]相拼现在并不是全读为卷舌元音[ɚ]。下面通过蟹开四、止开三、遇合三的来母字与[i][y]相拼,看一下大致情况。

通过上表可以发现,沁县方言[l]声母与[i]相拼大都读为卷舌元音[ɚ],少数几个字读为[liə],这可能是受到了普通话的影响,普通话[l]声母与[i]相拼,读为[li]。[l]声母与[y]相拼有两种情况,一种读为卷舌元音[ɚ],一种读为[luei]。与沁县距离很近的武乡、榆社[l]声母与[y]相拼也读为[luei]。由此可见,沁县方言[l]声母与[i][y]相拼现在并不是全读为卷舌元音[ɚ]的原因在于在语言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人与人来往密切,受到了周围方言以及普通话的影响,才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五、小结

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是比较典型的,它既受到了晋方言共同特征的影响,也有语音系统自身的调整。沁县方言的元音高化现象以及方言中出现的卷舌元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它对研究汉语方言语音结构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沁县元音韵母
声母韵母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单韵母扛声调
心系老区环卫 扮靓水城市容——记沁县环卫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王建军
厚重的沁县文化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沁县南涅水石刻造像的艺术性分析与阐述
Playing with “ar”
沁县纪委:打响查处网络举报案件“第一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