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吴江之“检察经”》专题报道之二聚焦民生:检察守护舌尖安全

2019-04-29 08:38刘瑜通讯员陈烜
民主与法制 2019年14期
关键词:吴江检察院检察

本社记者 刘瑜 通讯员 陈烜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食品安全这类关乎民生的大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跳出检察机关坐堂办案、单打独斗的传统思路。他们瞄准执法部门空当并及时补位,与行政执法部门及周边检察机关联手整治,成功把“副业”做成主业,有效填补了行政执法缺位及职能交叉时的管理漏洞,维护了辖区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从莫名毒驾到毒汤整治

2018年3月的一天,彭某一家四口吃完麻辣烫开车回家。公安机关在盘查车辆时,经检测发现车上四人尿检呈吗啡阳性,开车的彭某涉嫌毒驾!彭某感到很诧异,一家人从没吸过毒,自己怎么还毒驾了呢?这时彭某说起了中午吃过麻辣烫的事,并向执法人员反映了这一情况。执法查获了藏在橱柜与地面夹层中的1袋重达415.53克罂粟壳粉末,并检出吗啡、罂粟碱、可待因、那可汀及蒂巴因成分。经查,该袋为疑似罂粟粉的棕色粉末。

该案移送检察环节后,吴江检察院办案人员敏锐地感觉到这绝非个案,需要建立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机制发现犯罪线索,并将关口前移,及时发现相关犯罪线索,加强食品安全整治。为此,吴江检察院以于2017年成立的驻市场监督管理局联络室为工作平台,与市场监督管理局建立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协作机制,联合履行查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履行分工协作、督促履职、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等职责,并商定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会商解决重大事宜,及时发现各类犯罪线索。

与此同时,检察官们还主动出击,每年都定期联合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辖区内早餐摊点和多家餐饮经营户开展突击整治行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餐饮小店食品安全的问题,当场予以指正,并向商家作针对性的警示教育。对于检查中发现的行政机关履职不到位的问题,也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督促行政机关整改到位。

对于一些当事人举报的线索,吴江检察院也在第一时间联合执法人员上门调查处理。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线索,提前介入,并依法开展调查取证、诉前督促、支持起诉等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直接进行公益诉讼诉前审查。

近年来,吴江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察建议的提示矫正功能,对调查发现刑满释放人员违反禁业规定,继续从事食品生产经营活动,且大多存在证照不符、证照过期的现象,及时发出检察建议,为行政机关支招整改。在调研中,发现行政执法履职不到位与市场监管部门信息渠道不畅通、执法力量薄弱后,遂从市场监督部门、街道、社区、市场主体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检察建议,推进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缓解执法力量不足问题。这些建议均被有关机关采纳,并及时进行了整改。

为扩大发现食品安全犯罪线索的渠道,吴江检察院借助网络治理的数据优势,通过县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综合平台等对食品类案件进行排查分析,寻找犯罪线索。2017年以来,借助此类平台共发现一批犯罪线索,并批准逮捕涉嫌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10件20余人。

从刑事制裁到公益维权

为了不让犯罪嫌疑人因违法犯罪在经济上占到便宜,吴江检察院在办理食品类公益诉讼过程中坚持刑民并举。在起诉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的同时,及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严格落实并处罚金、支付销售金额十倍的惩罚赔偿金、从业禁止人员顺藤摸瓜,查处了一起销售有毒食品案件。

经查,2018年2月23日至3月5日,犯罪嫌疑人徐某在经营麻辣烫生意期间,利用购买的罂粟壳粉末制作麻辣烫底料,并致彭某等食客体内检测出吗啡类毒品成分。3月5日,公安机关依法对徐某经营的“重庆麻辣烫”店及住所进行搜查,等相关民事制裁措施。

>>左图:含罂粟成分的汤汁

中图:罂粟试剂盒检测

右图:罂粟壳碎片 均由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供图

>>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供图

2019年3月13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向社会发布2018年度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其中由吴江区检察院提起的涉及五名被告人的系列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入选,该案的成功办理体现了该院的检察担当,得到了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

2017年3月,安徽人付某和张某夫妇在吴江区黎里镇北、平望等地经营小吃摊和羊肉馆。为了吸引回头客,夫妇俩偷偷把罂粟壳放入凉皮汤料中。2017年7月10日,夫妻俩的违法经营行为被联合执法人员发现,同时被查获的还有同在吴江黎里、平望经营小吃摊或羊肉生意的郭某、雷某、王某三人。

经检测,五人经营小吃店或羊肉馆时,都在汤汁中加入了含有“吗啡”“可待因”“麻黄碱”等对人体有害成分。吴江检察院得到这一犯罪线索后迅速介入,对上述涉及5名被告人的3起案件以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立案审查。

考虑到上述被告人将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向消费者出售,损害了众多不特定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吴江检察院遂督促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并在全国性报纸上刊登公告征集公益诉讼原告,但在法定期限内没有适格社会组织表示将提起公益诉讼。于是,吴江检察院决定扛起身上的检察担当,在提起刑事诉讼的同时,举起公益诉讼的大旗,要求对五名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被告人以销售价款10倍金额进行赔偿,并在相关媒体上赔礼道歉。

2018年9月6日,吴江区人民法院对该三起案件举行集中宣判,五名嫌疑人因犯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一审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至七个月不等、并处罚金的刑罚。同时,法院判令嫌疑人按销售金额十倍支付6000至24000元不等的惩罚性赔偿金,并在苏州市市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张某等还被判决在缓刑考验期限不得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在办理此类公益诉讼案件过程中,吴江检察院还创造性地提出了用上述赔偿金建立吴江区消费公益金的做法,即将法院令被告人缴纳的惩罚性赔偿金纳入消费公益金,用于弥补涉案消费者的损失。

从实体干预到网络支招

2017年以来,吴江检察院构建“检察进网格”工作格局,在重点单位设立检察联络室、深化“两法衔接”工作机制。通过发挥网格检察官深入基层一线的优势,确保先人一步发现相关违法犯罪线索,两年多来共发现涉及食品安全犯罪线索10余条。

2018年,为回应民生方面的现实需求,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吴江检察院在推进内设机构改革时,在内设机构大幅减少的情况下,专门增设食品药品和生态资源环境犯罪检察部,专事食品安全犯罪线索的排查和调查,并定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事件进行检察监督,及时提起公益诉讼,实现了行政管理扁平化、司法办案专业化。

与此同时,针对网络餐饮服务平台食品安全投诉事件频发,吴江检察院还将检察职能延伸到网络。2018年8月起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检察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期间,在对实体店食品安全类案件进行拉网式排查分析的同时,还将监督的触角延伸到网店。

2018年以来,经群众举报,吴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发现,辖区内“美团”“饿了么”“百度外卖”等多家网络餐饮第三方服务平台上,入网商家鱼龙混杂、名实不符,存在重大食品安全隐患,该局将相关情况向吴江检察院派驻检察官办公室进行了通报。

吴江检察院迅速介入调查,并通过吴江区综治网格信息平台上的“检察监督服务”模块,发现大量群众的类似投诉。调查发现,吴江辖区内网络餐饮第三方服务平台存在诸多食品安全隐患,具体表现为:入驻餐饮网店冒用证件、无证经营或直接使用假证等情况泛滥;平台公示信息不规范,众多食品生产经营者未按要求公示营业执照和食品生产经营许可证;群众在网上投诉中经常反映,在餐饮食品中吃出头发、苍蝇等不卫生物品等。同时,平台内的许多餐饮网店缺少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信息,没有在网上公示自己的“笑脸”等级。

针对这一情况,2018年8月,吴江检察院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出书面检察建议,监督支持该局进一步督促相关平台落实入网食品生产经营者审查登记、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制度,对不符合规定的商家进行整改,对违法违规商家采取督促补办手续、责令下线整改、给予行政处罚等措施强化执法,同时加大对违法违规餐饮网店曝光力度,真正让老百姓明明白白网上消费,也促进了餐饮网店强化守法意识。

从执法联动到区域协作

为形成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合力,吴江检察院主动与当地食品安全执法部门联动执法。近年来,先后通过开展“保障千家万户舌尖上的安全”等检察公益诉讼专项活动,推动市场监督、住建、环保等各部门深入排查问题,有效整改问题,有力增强检察行政双方凝聚公益保护的共识和合力。

为加强对消费公益金规范管理,去年8月,该院还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财政局联合发布《吴江区消费公益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消费公益金的使用范围、资金管理、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范,明确消费者在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案件中受到损害后,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后可向检察院申请公益金救助,并由三家单位联合审批,对符合条件的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发放公益金。“管理办法的出台,完善了食品药品领域公益诉讼机制,有利于弥补消费者的损失,进一步把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落到实处。”该院检察长刘军表示。

>>检察官到商户开展食品安全普法宣传,发送宣传手册。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检察院供图

市场监督管理局等执法部门是维护百姓舌尖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确保有关行政机关依法履责,从源头上预防食品安全犯罪的发生,吴江检察院积极探索“检察进网格”工作机制,入驻区网格化社会治理联动指挥平台、区综合行政执法和城市管理综合平台,积极办理此类行政检察监督案件382件。为敦促行政机关依法行政,2017年以来,该院还结合工作中发现的行政执法不作为的问题,及时发出涉及食品安全的督促履职类检察建议10余件。

在加强辖区内部执法联动的同时,吴江检察院还及时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周边城市检察机关的合作,与上海青浦、浙江嘉善等地检察机关建立服务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青善吴检察协同发展联络机制,努力打造食品安全领域刑事办案协作和法律监督区域协作检察一体化名片。

在与周边检察机关协作过程中,吴江检察院着力在“工作机制融合”上转承,注重在“司法办案联合、工作机制融合、资源共享整合”等方面做好“合”文章。结合贯彻《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与青浦、嘉善等地协商制订《环淀山湖战略协同区青昆吴善一体化对接事项清单(2018-2020)》,推动与相邻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协作机制对接,打破区域壁垒。

在协作过程中,吴江检察院与周边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公益诉讼检察协作机制,并建立跨区域公益诉讼案件协作办理的绿色通道,对跨区域破坏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犯罪等公益诉讼,在异地调查、委托取证、司法鉴定支持、办案协同互助等方面开通优先办理通道。与此同时,吴江检察院还注重发挥自身地缘优势,依托位于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的汾湖开发区现有检察资源,面向长三角打造检察普法驿站、举行基层检察合作论坛,与周边检察机关实现环境及食品安全公益诉信息流通,努力形成办案合力。

猜你喜欢
吴江检察院检察
扶贫队“砸锅”——记山西省检察院扶贫队员武海龙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娘做的面
娘做的面
西安市检察院依法对白雪山案提起公诉
基层检察院检务督察工作之完善
未检工作与检察院组织法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