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桑螟防效及对家蚕毒性测定*

2019-04-29 01:20杨一平林蔚红戴建忠钱秋杰孙海燕陈伟国
蚕桑通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家蚕喷药桑叶

杨一平,林蔚红,戴建忠,张 芬,钱秋杰,孙海燕,陈伟国

(浙江省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桑螟是桑园主要害虫之一,秋季第4、5代易暴发成灾,常导致桑园片叶不存,严重影响秋蚕饲养[1]。因高龄桑螟幼虫潜伏隐蔽的特点,农药防治要求在低龄期进行,而秋季采叶养蚕间隔时间短,可选的适用农药品种极少,再加上从2017年开始,桑园主要杀虫剂“灭多威”列入限制使用农药名录[2,3],对秋季桑螟防治非常不利,生产上急需新的适用农药品种。

虫螨腈(Chlorfenapyr)又名溴虫腈,是美国氰胺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研制开发的芳基吡咯类杀虫杀螨剂。该药主要通过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作用阻碍昆虫呼吸,使昆虫不能产生能量而导致躯体瘫痪,从而无法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而死亡[4,5]。虫螨腈对家蚕和桑园害虫间存在一定的选择毒性,对非靶标生物家蚕的毒性较低[6],因而成为近年来桑园害虫防治农药的主要筛选试验对象。为进一步明确虫螨腈防治桑螟的药效以及对养蚕生产的安全性,我们于2018年秋季进行了24%虫螨腈悬浮剂应用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1.1.1 供试农药

240 g/L虫螨腈悬浮剂(江苏生久农化有限公司生产),40%辛硫磷乳油(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77.5%敌敌畏乳油(南通江山农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1.2 供试桑园

海宁市蚕桑站试验桑园,8年生“农桑14号”,中低杆养成,每667 m2桑园栽1000株。

1.1.3 家蚕品种

一代杂交种为“白玉×秋丰”,浙江省海宁市新兴蚕种制造有限公司生产。

1.2 对桑螟田间防效试验方法

1.2.1 处理设置

设240 g/L虫螨腈悬浮剂750倍(320 mg/L)、1500倍(160 mg/L)2个稀释浓度处理,77.5%敌敌畏乳油750倍+40%辛硫磷乳油1500倍(以下简称“敌辛混剂”)为农药对照,喷清水为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处理间设2行桑树保护。

1.2.2 喷药方法

采用大红叶3WBD-16HBA电动喷雾器,以桑叶正反面均匀喷湿为度,农药处理和清水对照区喷水量一致。

1.2.3 调查方法

在喷药前和喷药后2 d、4 d、8 d、12 d调查,分别调查记载低龄(1~3龄)和高龄(4~5)桑螟虫量,重复3次,计算各农药处理重复小区的虫口减退率及校正防效。

1.3 对家蚕毒性试验方法

1.3.1 虫螨腈对家蚕的室内毒性测定

在预备试验基础上,将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稀释成7~9个梯度浓度,取适熟桑叶分别浸入不同浓度的药液中1 min,取出后自然晾干,置于保鲜盒内,然后给入20头3龄起蚕,在温度26.5℃±1℃、相对湿度75%~85%的恒温室内饲喂药叶,添毒时间分24 h、48 h和72 h,然后改用新鲜无毒桑叶继续饲养至4龄饷食,每天调查家蚕幼虫中毒死亡数,以清水处理为空白对照,重复3次。

1.3.2 虫螨腈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试验

残毒试验以农药处理和采叶养蚕间隔时间为双向处理组合。农药处理为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160 mg/L,“敌辛混剂”为农药对照,清水为空白对照,共4个处理。采叶养蚕间隔时间设喷药后1 d、2 d、3 d、4 d、5 d、7 d,各处理小区30头蚕供试,重复3次。供试家蚕1~2龄期常规饲养,3龄起蚕开始分别饲喂不同处理的桑叶,连续1个龄期,逐日调查记载各处理死亡蚕头数;其中喷药后3 d、5 d、7 d处理区继续饲养到上蔟结茧,调查各小区茧质成绩。

1.4 数据处理

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计算公式如下:虫口减退率(%)=(1-残存虫口量/施药前虫口量)×100%;校正防效(%)=(处理组虫口减退率-对照组虫口减退率)/(100-对照组虫口减退率)×100%。

试验数据均采用DPS(15.10版)数据处理软件统计[7],以Duncan新复极差测验法进行多重比较,检测田间药剂试验校正防效的差异显著性;对药液质量浓度对数与幼虫死亡率概率值进行线性回归分析,求出致死中浓度(LC50)和95%置信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田间防效

从表1可以看出,喷药后2 d,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对1~3龄桑螟的防效最高,“敌辛混剂”略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最低,3个处理校正防效均在70%以上,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喷药后4 d,3个处理校正防效均提高到80%以上,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校正防效达到94.47%,处理间差异也不显著,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药效作用较慢。喷药后8 d和12 d,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的校正防效显著高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两者均极显著高于“敌辛混剂”。“敌辛混剂”的校正防效持续下降,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的药效期明显长于“敌辛混剂”。

从表2可见,喷药后2 d,对4~5龄桑螟的校正防效,240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显著高于240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两者均极显著高于“敌辛混剂”。喷药后4 d,240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极显著高于240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两者均极显著高于“敌辛混剂”。喷药后2 d、4 d、8 d和12 d,3个处理校正防效均持续增高,其中喷药后2~4 d的增幅最大,且喷药后8 d和12 d的防效高于表1中1~3龄桑螟的同期防效,这是因为除了药剂对4~5龄桑螟的直接作用外,对1~3龄桑螟的防效在后期叠加到对4~5龄桑螟的防效上所致。由此可见,在桑螟低龄期防治十分关键。

从表3可见药剂处理对全龄桑螟的防效趋势,240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的校正防效从喷药后2 d到12 d均呈现持续增高,“敌辛混剂”从喷药后4 d到12 d则持续下降,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的药效期明显长于“敌辛混剂”。

2.2 对家蚕的毒性

2.2.1 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家蚕的食下毒性

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3龄起蚕的食下毒性随着连续添毒时间的延长而增强,见表4。3龄起蚕添毒24 h的LC50>3750 mg/L(即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稀释64倍),连续添毒48 h的LC50为1858.2552 mg/L(即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稀释129倍),连续添毒72 h的LC50为1207.4615 mg/L(即240 g/L虫螨腈悬浮剂稀释99倍)。添毒后24 h内一般仅少量中毒死亡蚕,2~3 d后是死亡高峰,可见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家蚕的食下毒性较低,药效作用较慢,随时间延长而表现出累积效应。

参照2014年发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1部分:家蚕急性毒性试验》附录A“农药对家蚕的毒性等级划分”[8],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家蚕的毒性等级为低毒(LC50>200 mg/L)。

2.2.2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

由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在桑叶上的残留毒性试验浓度为320 mg/L和160 mg/L,远低于食下毒性测定的LC50值,因此上述浓度药液喷洒桑叶后饲喂3龄起蚕不表现中毒症状和死亡蚕。农药对照处理“敌辛混剂”喷药后1 d采叶饲喂3龄蚕,死亡率100%,间隔2 d的死亡率为91.11%,间隔3 d后采叶饲喂3龄蚕无中毒症状和死亡蚕(表5)。

表1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桑螟1~3龄幼虫的防效Table 1 Effect of 240 g/l Chlorfenapyr Suspension Agent on Controlling 1st~3rd Instar Larvae of Phalidid Caterpillar

表2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桑螟4~5龄幼虫的防效Table 2 Effect of 240 g/l Chlorfenapyr Suspension Agent on Controlling 4th~5th Instar Larvae oOf Phalidid Caterpillar

表3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桑螟全龄幼虫的防效Table 3 Effect of 240 g/l Chlorfenapyr Suspension Agent on Controlling All Larval Duration of Phalidid Caterpillar

2.2.3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处理桑叶的饲养成绩

喷药后3 d、5 d、7 d处理区饲养至上蔟结茧,养蚕成绩见表6。3龄起蚕结茧率,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160 mg/L不同间隔时间处理组合与清水对照差异均不显著,与“敌辛混剂”喷药后3 d、5 d的差异亦不显著,但“敌辛混剂”喷药后7 d的结茧率最低,可能因试验误差所致。各处理组合的好蛹率指标都很高,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表明供试农药对化蛹无不良影响。各处理组合的粒茧重差异不显著,但总体来说数值偏小,主要是因为试验在晚秋蚕期进行,桑叶老化、硬化导致蚕体小,茧形小。茧层率指标,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喷药后7 d最高,极显著高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喷药后3 d和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喷药后3 d,显著高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喷药后5 d和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喷药后5 d,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喷药后7 d差异不显著;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药后7 d的茧层率与清水对照差异不显著,喷药后5 d和3 d的茧层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可见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处理的桑叶连续饲蚕对茧层率有一定影响,从养蚕经济性状指标看,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雾处理的桑叶应当在喷药7 d后采叶养蚕。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桑螟1~3龄幼虫的防效优于对4~5龄幼虫的防效,应掌握在桑螟低龄期喷药防治;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的防效显著优于160 mg/L,以及对照农药“敌辛混剂”,生产中可与对照农药交替使用;在桑螟常规虫量防治时可用240 g/L虫螨腈悬浮剂160 mg/L,虫量多或虫龄高时以320 mg/L为宜。虫螨腈药效作用较慢,对桑螟的防效在喷药后3~4 d时最高,须注意不能为了追求速效性而盲目提高使用浓度,与药效快的农药混配使用,则可兼顾速效性和持效,冯世民、朱浩龙等[9~10]报道溴虫腈与辛硫磷混配对桑螟、桑尺蠖防效良好,但在混配比例方面有待进一步优化。

表4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3龄起蚕的食下毒性Table 4 Food Toxicity of 240 g/l Chlorfenapyr Suspension Agent pn Newly Exuviated Silkworm Larvae at Third Instar

表5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喷药后的桑叶对家蚕的残毒期Table 5 Residual toxicity of 240 g/L Chlorfenapyr suspension agent on silkworm larvae

表6 240g/L虫螨腈悬浮剂对结茧率和茧质的影响Table 6 Effects of 240 g/l Chlorfenapyr Suspension Agent on Cocooning Rate and Cocoon Quality

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3龄起蚕的急性毒性为低毒,稀释64倍(3750 mg/L)添毒24 h的死亡率低于50%;连续添毒48 h和72 h的LC50分别为1858.2552 mg/L、1207.4615 mg/L,即随着连续添毒时间的延长而毒性作用增强,表明240 g/L虫螨腈悬浮剂对家蚕的食下毒性表现为药效较慢且具有累积效应,添毒后24 h内一般仅少量中毒死亡蚕,2~3 d后是死亡高峰。这与对桑螟防效最高的时间吻合。罗雁婕等[11]测定了溴虫腈对2龄起蚕的毒性,添食毒叶24 h内没有引起明显的死亡,其LC50>5000 mg/L,添食毒叶96 h的对家蚕的LC50为119.715 mg/L,其毒性累积作用与本试验的趋势相似。不同的试验方法会影响结果,对于毒性较低且药效较慢的溴虫腈,如试验浓度范围窄、调查时间短,其真实中毒结果尚未表现出来。这可能是溴虫腈对家蚕的毒性试验结果差异较大的主要原因[6,12~14]。

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于桑树后1 d开始采叶,对3龄起蚕均无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这与室内急性食下毒性测定结果相符。在喷药后3 d、5 d、7 d采叶饲喂3龄起蚕,直至上蔟结茧,调查养蚕成绩表明,3龄起蚕结茧率、好蛹率、粒茧重与清水对照无显著性差异,但茧层率在喷药后间隔3 d和5 d均显著低于清水对照。因此,240 g/L虫螨腈悬浮剂320 mg/L和160 mg/L喷药的桑叶应当间隔7 d后采叶养蚕,避免影响蚕茧质量。关于溴虫腈在桑叶上的残毒期测定结果,以5~7 d的为多[12,15~16];谢道燕等[17]的试验结果为 11 d,而佘柳涛等[18]在不同季节测定残毒期,夏季3~5 d,春季>7 d。由于虫螨腈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喷施后,在桑叶上的残毒期相差较大,生产上推广应用前应经过当地的田间试验。

猜你喜欢
家蚕喷药桑叶
基于SVM的家蚕中毒分类识别研究
家蚕原原种“871”“872”种性变化分析
发酵桑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果树喷药巧时期
桑叶茶成“致富茶”
阳城:桑叶茶『火』了 农民乐了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家蚕猝倒病的发生与防治
高温天气果园喷药有“四大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