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凸显文化育人

2019-04-29 12:30左郁

左郁

摘要:品格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德善”品格直指核心素养,是对核心素养的分解和具体化,而德善品格中的明礼,是学生品格形成中基础的基础,是人文底蕴的初级品格。因此,我校紧紧围绕“资源凸显,文化育人”,开展了多种活动:一是融合古镇地域人文资源,让学校成为“明礼”的培育基地;二是布置带有古镇底蕴的楼道文化,让墙壁彰显“明礼”气息;三是编写古镇人文资源德育校本教材,助推“明礼”行为习惯;四是开展德育主题活动,养成“明礼”行为习惯。

关键词:古镇人文资源;德善品格;明礼

中图分类号:G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27-1

黎里作为国家级4A级历史文化古镇,人文荟萃,文化积淀深厚,优秀文化成为主流。2010年,黎里古镇保护与开发委员会成立,以李海岷老师为代表的文化界精英对黎里古镇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整理和筛选。这些文化资源成为我们黎小培养学生德善品格的最直接最宝贵的素材,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融合古镇地域人文资源,形成“明礼”培育基地

古镇文化底蕴深厚,其中厅堂文化就是实证。本镇几个著名厅堂的的堂名,采用“德芬”、“礼耕”、“闻诗”和“敬承”等名称,显示了先贤的品德操守和文化品位。因此,我校在建设新校舍取楼名时,分别引用了以上名字。在新校舍中轴花坛的建设中,我校以“问心”、“端本”“、凝华”为主题景观。问心,取自“问心堂”(本镇中药房名),引导学生注意反省,经常考问自己的思想和追求;端本,取自“端本园”(本镇一个精致名园),强调在行为与操守上保持认真和规范;凝华,取自古镇进士第的清代古井,井圈上有“凝华”字样,引申意在培养品质、提升格局,引导学生从心开始,加强修炼,提升品质。以上取名,从内涵不断纵深,一方面教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保持严谨谦虚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注重道德礼仪的遵守,从而实现将学校建设成为“明礼”培育基地的奋斗目标。

二、布置带有古镇底蕴的楼道文化,彰显“明礼”气息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因此,我们努力研究和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德育环境文化,为培养学生的德善品格奠定基础。布置走廊、楼道是我们不能放过的机会,教学楼1~4层的东走廊布置古镇名人的四十个德善品格小故事,教学楼1~4层的西走廊布置古镇名人德善品格的二十首诗歌,其中把国际大法官倪征燠、巾帼英雄张应春、国际文化名人柳无忌、红色医学家陈应谦和著名国画家马伯乐等校友都融入其中,这既是对学生德育“明礼”的教育,又是成为校园文化历史的延续。此外,我们还将黎里小学“托起心中的太阳”的办学口号,“仁爱”“智慧”“健康”“上进”的学校精神悬挂在教学楼外墙正上方,位置得体,师生进出校园则可观之。我们通过这种方式体现地域文化、学校历史、价值观意识,把学校建成了有古镇文化根源的生态区、有精神引领的教育场,有生命活力的创生园。

三、编写古镇人文资源德育校本教材,助推“明礼”行为习惯

古镇优秀的人文资源是为帮助我们树立正确道德观和人生观,提升德行修养的绝好教材。因此,我们围绕古镇的厅堂文化、桥文化、弄堂文化、水文化、民俗文化开发系列化的地方校本课程——《黎川春晖》、《黎川书声》,利用每周一定期举行升国旗活动,开展黎小学子“读《黎川春晖》讲名人故事”活动。《孝子潘鹤》、》《爱国志士——金祖荣》等四十个家乡名人的故事深深吸引着同学们,让学生每周接受一次德善品格的洗礼;开展读《黎川书声》,学黎川名人读后感活动,名人们的优秀品质强烈震撼着同学们。学生在相关的活动中受到教育,充分把古镇人文资源和学校育人功能相结合,它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博大精深的内涵,从而助推“明礼”行为习惯养成。

四、利用古镇人文资源开展主题活动,养成“明礼”行为习惯

利用古镇人文资源,以学生生活为基础,通过他们生活在古镇身边的人、身边的物,时时育人,处处育人。为此,我们以德善品格价值体系为导向,以吴江区品格阶梯课程案例为抓手,通过《“养成就餐礼仪践行少年文明”明礼专题》、《小小一张纸,文明在指间》一系列主题案例的实施中结合古镇优秀的人文资源如:爱国诗人柳亚子、国际大法官倪正燠、南社巨擘蔡寅、翻译出版家蒯斯矄、中国第一代影星殷明珠等著名人物,更多的是各行各业平凡而普通的人物,组织踏访他们的遗迹,了解他们身上的德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道德观和人生观。我们以利用红领巾广播台、校园网站、宣传橱窗等舆论阵地广泛宣传教育。推出年级板报、班级板报,由学生围绕主题开展活动,定期更换,每月一个德育活动。如:三月讲文明、四有懂礼貌,五月讲卫生,六月懂节俭。每月开展评选“文明榜样示范班”“礼仪榜样示范班”“文明就餐榜样示范班”“文明礼仪之星”等评选活动。我们围绕品格阶梯课程案例组织形式多样、力求丰富多彩的校园德育活动。通过品格阶梯课程主题案例的展开,促成学生养成“明礼”行为习惯。

综上所述,在打造德善品格教育环境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把古镇人文资源和德善品格明礼认知、明礼情感、明礼行为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养成奠定品格基础,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陶醉其中,使我校德育教育的水平品位得以提升,创造整体良好的校园德育文化,乃至物化為更好的德育教育环境,从而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质量,增强学校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赖新元主编.学校德育工作指导手册[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

[2]仇黎明.德育课堂:情智共生的三条路[J].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