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情境:探寻70年代中美关系解冻之关键

2019-04-29 12:30杭辉军
关键词:中美关系关键外交

杭辉军

摘要:近期,中美贸易战越演越烈,双方在经济方面剑拔弩张。的确,当下中国外交的一系列困局大部分来自美国对华的遏制战略,当然,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中美之间崛起与反崛起,遏制与反遏制必然常态化,中美关系的走向对世界格局有着重大影响,尤其对中国外交局面有着直接的影響。而在20世纪70年代时期中国外交关系三大突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解冻;1972年中日正式建交。在这三大突破之中,高中历史教材一致认为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三大突破的关键,那关键的原因何在?在多年的历史教学中我们并没有很好的解释关键所在,笔者试图在历史情境中解释这一关键。

关键词:20世纪70年达;中美关系;三大突破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073-1

历史老师在教授《开创外交新局面》这一课时,一般都会总结70年代我国外交关系三大突破的内容,会重点告知学生三大突破的关键是中美关系的缓和。但促进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是什么?笔者认为,要想使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根源,就必须引导学生回归历史情境,探寻历史真相。

一、历史情境——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

1.20世纪50年代的“一边倒”

“一边倒”战略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外交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美国采取政治孤立、军事包围,经济封锁的对华政策,对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一边倒”战略首先要解决的是国家的安全问题。正是由于中苏同盟的强大威力,才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军事上不可一世的美国,在朝鲜战争期间,不敢轻易入侵中国本土。此外,中国还争取到了前苏联的经济援助。这些援助对新中国工业基础的最终建立,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尽管“一边倒”同历史上的任何战略一样,并非十全十美,而是有它的不足,但是,从总的方面看,它的制定和实施,符合当时的国际背景,也符合中国的利益和目标,是一个成功的战略。

2.20世纪60年代“两面出击”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国际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反对美苏两国的霸权主义,变“一边倒”为“两面出击”。这一战略虽然使中国陷入与苏美同时抗衡的不利局面,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加快了中国自力更生进行建设的步伐。与此同时,中国把对外关系的重点转向广大亚非拉国家和欧美发达国家,为外交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天地。

3.20世纪70年代的“一条线,一大片”

从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中期,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摆脱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集中力量应对前苏联的威胁,毛泽东提出“一条线,一大片”战略,即从中国、日本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到欧洲再到美国这一条线上的国家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它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前苏联的扩张势头,使中国争得了外部环境的相对稳定,缓解了在国家安全上面临的威胁和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同广大亚、非、拉国家以及西方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从新中国外交战略演变发现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主要战略目标是联合抗苏,形成国际反霸统一战线。正因如此,从战略地位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三大突破的关键,突破原因之一是因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势必大大缓解中国50、60年代的外交困境,也有利于中国利用美国的战略力量对抗苏联,平衡国际关系。

二、历史情境——中国重返联合国与中美关系改善的微妙关系

从时间上来看中国重返联合国是在1971年11月,中美关系缓和的标志是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时间是1972年2月。如果单从时间来推断,我们会误以为正是由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才导致美国被迫接受中国,与中国缓和关系这一观点。实际上中美关系缓和的迹象早就开始。

“20世纪60年代末,国际形势发生深刻演变。当时苏、美争霸,苏联加紧发展与军事有关的重工业,不仅建成一支能对美国造成威胁的远洋海军,还使洲际导弹的数量多于美国;尼克松政府出于与苏联抗衡的战略考虑,开始逐步调整对华政策,即由过去孤立中国改为利用中苏矛盾,缓和中美关系,以便从越南脱身和抗衡苏联。”

1971年7月美国国家事务安全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开启了中美关系缓和的大门。“1971年7月9日至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时同周恩来会谈时主张:(1)承认台湾属于中国;(2)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孤立中国,在联合国内将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蒋介石集团的代表。”

中美之间关系的微妙变化也被很多西方以及资本主义世界阵营所洞察,他们一致认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已是必然,进而在对待中国重返联合国问题上的态度发生了转变,甚至超出了美国的预期。

基辛格在《白宫岁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问题实质,友好国家(英、法、荷、比、加、意)改变立场。……当美国对北京采取敌对态度时,他们害怕投票赞成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会受到我们的惩罚。现在我们戏剧化地要跟中国和解,他们就不再怕这种惩罚。”另据《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记载:“向美国的开放,为中国更为全面地介入现存的国际体系铺平了道路。中国进入联合国也许是……必然结果。但是,中美关系的改善无疑加速了这一进程。”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正是由于中美关系改善的趋势促进了中国重返联合国愿望的达成。在高中历史教材中,我们强调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但是回归历史情境我们不难发现,中美关系缓和的迹象也应是重要外因和推动因素。综上,中美关系改善的趋势加速了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也促使中日邦交迅速实现。从教学内容相互关系和教材整合来看,中美关系的改善是另外两大突破实现的推动因素,这也可以把中美关系缓和看作是三大突破的关键原因之二。

猜你喜欢
中美关系关键外交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清淡健康的饮食是预防橘皮纹的关键!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鹏鹏猪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
画与话
“冷战与中美关系”学术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