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设问句和反问句优化高考作文的思考

2019-04-29 12:30刘小青
关键词:高考优化作文

刘小青

摘要:设问、反问、连续问等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气,提高表达效果。如果在高考作文中适当使用这些手法,收到非常好的表达效果。

关键词:高考;作文;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9)05-128-1

高考语文中作文占60分,分值之高,比重之大,显示出其重要性。学生若想在作文中写出打动评委老师的亮丽语句,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的,需要靠平时的日积月累。笔者现举例说明如何在作文中使用设问、反问、连续发问的技巧撰写作文,用亮丽的语言打动阅卷老师,从而获得高分。

一、设问技巧的运用

设问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常用于表示强调作用。为了强调某部分内容,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正确地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例1、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鲁迅《生命的路》)

例2、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例3、可是,我仍想问,风到底是什么?地理老师镜片下的眼睛闪着壑智的光,他一字一顿地解释着:“风么,就是高低气压层的不同引起的,……风的种类也可多着呢,有什么热带季风,海洋季风……有的风,带来寒流的讯息,有的风……”噢,原来是这么回事,风是自然的产物,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我终于知道风是什么啦!……(《风是什么?》)

例4、是谁,这么早就把那亲爱的令人心醉的乡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谁,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悦耳动听的音乐唤来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个青年人。(峻青《乡音》)

上面例1、例2、例3是一问一答;例4是二问一答;先故意设问,然后再自己回答,其目的是为了提醒读者的注意,引起读者深入思考。

例5、诚信是什么?才学说:“诚信是一种虚伪。我可以无所怜惜地抛弃它。”诚信说:“当老师的诚信化为空中楼阁,那么才学也不复延续。”于是才学凝滞了。

本例与其他例子又不同:先设问“诚信是什么”,然后用“才学”和“诚信”两个本无生命无法对话的抽象概念来对话,从而揭示“诚信不能丢”这个主题。

二、反问技巧的运用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问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在高考作文中运用反问句式,可以加强表达的肯定语气。而优秀的高考作文在这一点上都做得比较好。

例6、共和国元帅彭德怀曾说:“‘茄子不开虚花,小孩子不说假话。难道我们大人还不如小孩子吗?”的确,我们从“人之初性本善”的童年所带来的那份淳朴的诚实,应该好好把握,怎能任岁月“雨打风吹去”,而洗掉了诚实的本色呢?

先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再加上彭总的那句称赞小孩子“诚信”“诚实”的话,表明我们大人确实应该比小孩子更能讲“诚信”;再用“怎能……呢”的句式进一步强调我们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守住自己的“誠信”的大门。整段话读来意味无穷,全仗两个反问句的表达效果。

例7、喊着“狼来了”的孩子在两次“成功”的欺骗后尝到了苦果;连一道浅浅的划痕都不放过的“奔驰”汽车公司以信誉换来了盈利……这些难道不足以告诫我们要好好把握住自己的诚信吗?(《把握诚信》)

此例先从反面讲“狼来了”的不诚实的故事,再从正面说“奔驰”公司为信誉而诚信的事,最后再用“难道……吗”的反问句式,让人明白了我们必须把握住自己的诚信。

例8、无所谓“人性本善”,也无所谓“人性本恶”,当面临选择时,我们需要的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也许是一桩小事所体现的人性。在面临选择时,据说,蚂蚁被火围困的时候,会迅速抱成团滚出火堆,以牺牲最外层的蚂蚁来保证种族的延续。“蝼蚁如此,人何以堪?”

此例先用议论性的语言点出当面临选择时不光是果断,还要有人性,强调了人性。再举蚂蚁遇火时抱成团滚出火堆以保证种族延续,亦是强调动物的“人”性。最后用“蝼蚁如此,人何以堪”表示反问,别人动物都能做到在选择时拥有“人”性,而我们人类呢?作者举蚂蚁采取迂回战术,绕一个弯子还是回到主题上来:在选择时人应比动物更有人性才行。

三、连续发问技巧的运用

在高考作文中连续发问如连珠炮,问得你喘不过气来,正是在这种“紧张”的场面才有一种艺术的力量在召唤,从而恰当地表情达意,产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效果。

例9、“健康”者,能使人精力旺盛,体力充沛,工作起劲,然而“诚信”之“健康”者,何也?四肢发达之躯壳也。鲁迅先生之所以弃医从文,亦是为拯救躯壳。而此小生弃我于水底,试问,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岂可弃我——“诚信”自述》)

本例的连续发问是在最后:“无诚信之躯壳于己何用?于世何用?”这实际上是用两个反问来强调“诚信”对人的精神空间的重要性和对社会的意义。如果一个人能把“诚信”的含义看准吃透,那也就不会出现行尸走肉的人或出卖朋友、背叛祖国的小人了。

例10、朋友,走过历史的烟云,你对生活有什么答案?你将如何面对现实?你将以什么姿态去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别忘了,我们正年轻,“看云”的日子不要迷失在天真浪漫中,寻找一个理性的答案,让我们追,让我们飞。生活要我们去创造,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沧海看云》)

本例开头连用三个设问:对生活有什么答案,如何直面现实和怎样面对将来。这三个题一起到来,意志不坚定者、思想徘徊者、生活毫无认识者可能都会在这劈头盖脸的问题中清醒过来,从而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而那些本来就对生活有认识的有识之士,则会在这三问中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从而矢志不渝地朝着既定的方向奋勇前行而绝不后悔。所以作者在这一段的最后说“美好的未来是我们自己的”,就是这个道理。

猜你喜欢
高考优化作文
营商环境五方面持续优化
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 优化初中化学复习
算错分,英“高考”推迟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