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之启示:爱好是最好的教育

2019-04-30 09:27李镇西
同舟共进 2019年4期
关键词:萨尔茨堡莫扎特小提琴

李镇西

在奥地利,“萨尔茨堡”至少有三个含义:第一,它是奥地利一个州的名字,这个州叫“萨尔茨堡州”;第二,它是这个州首府的名字,叫“萨尔茨堡市”,是奥地利第四大城市;第三,它是一座古城堡的名字,这座城堡就叫“萨尔茨堡”。当然,其实应该反过来说——是“萨尔茨堡”给了这个州和这座城市一个名字。

萨尔茨古城堡位于萨尔茨堡市区的一个山丘上。它始建于1077年,但不是一次性完成的,而是由历任总主教逐步扩建而成。目前是欧洲最大的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之一。

一进入老城,远远地就会看到古城堡雄踞于萨尔茨河畔。我徒步上山,朝着城堡走去,最多10来分钟就走近了城堡。站在城堡外面,仰望城墙,不得不惊叹城堡要塞的坚固。城墙刀削一般垂直地从地面筑到天上。在没有导弹的年代,真可谓坚不可摧、固若金汤了。

进入城堡后,城堡内庭周边都是高高的城墙,这过去用于防御的围墙现在却成了游人观景的极佳平台。站在朝西的平台前,一眼望去,城外的风景一览无余,雪中的田野、田野中的农舍、农舍周围的小树,还有远处披着银装的阿尔卑斯山脉,尽收眼底。

城堡的许多庭院、通道、多座建筑的房间,现在都成了博物馆的组成部分,如大主教举行盛大宗教仪式的厅堂、音乐厅、主教居室、兵器馆、囚犯馆、中世纪刑具展览馆,等等。站在千年古堡的房间里,看着一件件历史文物,听着解说器(有中文)对这些文物的解说,感觉自己回到了历史中。

作为被称作“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萨尔茨堡不仅仅有萨尔茨古堡,城市中央还有一座米拉贝尔宫,其美丽的宫殿、花园和喷泉,也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可惜这个时候是冬天,整个花园全被积雪覆盖,它的美丽我只能通过想象去憧憬。

另外,老城的萨尔茨堡大教堂,曾是莫扎特接受洗礼的圣堂,他曾在此担任管风琴师,教堂内至今还陈列着莫扎特当时演奏过的管风琴;而著名指挥家卡拉杨的葬礼也是在这个大教堂举行的。萨尔茨堡近郊,还有好莱坞著名电影《音乐之声》的拍摄地……

但毫无疑问,在众多的景点中,最负盛名的无疑是萨尔茨古堡。

可以说,萨尔茨古堡是萨尔茨堡市的标志;然而,这座城市的名片却是莫扎特。

在萨尔茨堡——我这里说的是“萨尔茨堡市”,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莫扎特的存在:这里有莫扎特音乐学院、莫扎特广场和莫扎特纪念铜像,街道上时不时可以看到莫扎特的画像,走在大街小巷可以听到莫扎特音乐的旋律,甚至在许多商店都有出售“莫扎特巧克力”……

是的,莫扎特出生于萨尔茨堡,并且一生中有一半的岁月都是在这座城市度过的。萨尔茨堡人有理由为莫扎特骄傲。

按计划,我是要去参观莫扎特博物馆——这曾经是莫扎特的故居,但不巧的是,当天这里有一个演出活动,所以博物馆不开放。于是,我来到萨尔茨堡老城最著名的步行街格特拉依德路9号,这是莫扎特在萨尔茨堡的又一处故居,1756年1月27日,莫扎特就出生在这幢建筑2楼的一间房子里。现在这里是莫扎特的另一个博物馆。

博物馆的展厅都是当年莫扎特一家的房间,现在这些房间里展示着和莫扎特有关的一些文物,比如当时的乐器、莫扎特的书信和创作手稿等,特别珍贵的是,这里还陈列着莫扎特的一缕头发和少年时使用的小提琴、乐谱等一些私人物品。虽然莫扎特已经离开这个世界两百多年了,但他的遗物依然保存得这么好,让后来的人们得以感受这位伟大音乐家的气息。

我一直认为,大师级的艺术家,尤其是从事音乐创作的,天赋是第一的,其次是家庭氛围,再次才是勤奋之类。如果没有文学家傅雷,就不会有傅聪——虽然傅雷是搞文学的,但我们通过他写给傅聪的信,可以看到傅雷有着非同一般的音乐修养;如果没有盛雪,就不会有盛中国——盛雪是著名小提琴教授,11个孩子中有10个以音乐为专业,有9人拉小提琴。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马思聪的父母就不懂音乐,但我说的是“一般而言”。

站在莫扎特出生的房间里,我再次想到这点。因为莫扎特生于奥地利萨尔茨堡一位宫廷乐师的家庭,父亲是那座城中宫廷天主教乐团的小提琴手,也是一位作曲家;母亲也热衷于音乐并会拉大提琴和小提琴。看看,有这样的父母,小莫扎特如果不从事音乐,简直就对不住这个家庭。当然,这是我夸张的说法,但身在这样的家庭,莫扎特想不成为音乐家都不太可能。

不过,有音乐天赋的人不一定有音乐爱好。有这样的人吗?当然有,比如贝多芬,他最早就不爱好音乐,是他的父亲逼着他学习钢琴、小提琴,而其父心中的标杆就是莫扎特——他想用强制性手段将贝多芬培养成莫扎特式的神童,当然他成功了,这为后世许多“愚蠢”的家长树立了“榜样”。现在许多强迫孩子学琴的父母可能就是把自己当做贝多芬之父,但他们的孩子却未必有贝多芬的音乐天赋。

莫扎特不一样。和4岁时开始被父亲逼着学琴的贝多芬相比,莫扎特很早就表现出对音乐的爱好,他3岁时能用钢琴弹奏乐曲,并能自己进行创作。据说有一次,他父亲与一位朋友一起回到家中,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趴在五線谱纸上专心致志地划拉着什么,父亲问他在干啥,莫扎特头也不抬地说:“我在作曲。”小屁孩一本正经的回答,让两位大人哈哈大笑。但当父亲将儿子的作品认真看过之后,感到了震惊,他从这写得歪歪扭扭的乐谱中,看到了一位未来将出类拔萃的作曲家。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指导莫扎特作曲并带领他举行演出。看看,不是父亲逼着他学音乐,而是老爸被儿子的音乐天赋和爱好所打动,进而对他进行培养的,如果这位父亲不这样做,似乎就会对不住这个神童。

莫扎特的确是神童。不到4岁就开始作曲,6岁便在父亲的带领下到慕尼黑、维也纳、普雷斯堡作巡回演出。在维也纳,他为奥地利女皇玛利亚·特蕾莎演奏音乐,女皇一看这小孩子这么机灵可爱,演奏得这么好,开心地把小莫扎特抱在怀里,喜欢得不得了。莫扎特也不怯生,趁势便亲了女皇一口。这范儿,像一个6岁孩子吗?

莫扎特7岁写了第一部小提琴协奏曲,8岁写了第一支交响乐,10岁写了第一出歌剧……7岁那一年,他开始随父亲先后到德国、法国、英国、荷兰、意大利等国进行为期10年的旅行演出,一直到17岁。因为他的演出太精彩,有些观众觉得不可思议,以为有神主,便要求他脱下手中的戒指。

照某些传统的说法,莫扎特很容易成为“方仲永”,早慧的儿童不一定在后来有伟大的成就。过早、过度透支才华,容易“泯然众人矣”。但莫扎特虽然只活了35岁,却留给世人交响曲、小夜曲、进行曲、小步舞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曲、管乐弦乐重奏曲、钢琴重奏曲、小提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歌剧等作品达622件,另外还有132件未完成的作品,总计754件。

因此有人评价莫扎特说,作为神童而在成年后成为大师的,在艺术史上还没有第二个。

如果莫扎特再活35岁,这颗天才的大脑会对人类的音乐有怎样的贡献?无法想象。

在谈到杰出人物的成长时,我们都喜欢用“勤奋”“刻苦”之类的词,来说明一個人的成功是多么的“不容易”——需要克制,需要忍耐,需要毅力,需要牺牲……

但我没有看到关于莫扎特如何“勤奋”的任何记载。当然不是说他根本不用练琴就成了大师。莫扎特练起琴来也是很“亡命”的——据说从幼年起,他就能在钢琴上演奏任意时长的曲子,一直不停地弹奏,直到有人叫他停下或他自己觉得累了为止。我想没有这样的痴迷和执着,莫扎特不可能成为莫扎特。

但这叫“勤奋”和“刻苦”吗?显然不是,这叫“爱好”。因为这种爱好,让他能长时间沉醉于练琴之中。我们认为他很“刻苦”,人家享受着呢。

所以,我很不认同把名人的执着、投入与持之以恒,简单地说成是“刻苦”。比如居里夫人,比如爱因斯坦,他们长时间专注于自己的研究,一遍遍地从事着我们看来十分枯燥的实验,可人家却乐此不疲。这哪是什么“勤奋”“刻苦”啊。

我又想到了已故数学家陈景润,“文革”时那么乱,可他居然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关在6平方米的房间里,整天整天一遍又一遍地演算着别人看来十分枯燥的数学题,常常走路也在想着演算,有一次甚至头都撞着树了。因为他从少年时开始,心里就一直装着“哥德巴赫猜想”这一著名世界级难题,以攻克这道难题为乐趣。

什么叫“勤奋”?词典上解释为“认认真真,努力干好一件事情,不怕吃苦,踏实工作”。什么叫“刻苦”呢?词典上解释为“承受痛苦和苦难”。也就是说,忍受着种种痛苦,坚韧不拔地做着十分枯燥但应该去做的事,这才叫“勤奋”和“刻苦”。

这能够用来解释莫扎特吗?当然不能。如果有人说莫扎特有着“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刻苦精神”,这不是笑话吗?据说爱迪生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有人以此证明“勤奋”(汗水)的重要性;可这“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并非被迫的付出和牺牲,而是当事人心甘情愿的享受啊。莫扎特不知疲倦地弹琴当然也有“汗水”,但这是痴迷的汗水,是享受的汗水。你非要说他是基于“宏伟抱负”和“远大理想”的“勤奋”,这不是很荒唐吗?

我认为,一个人无论做什么,只要是出于爱好,就和“勤奋”无关。有人通宵打麻将,在我看来多么“刻苦”,可如果你真要这么评价打麻将的朋友,他会感到莫名其妙:“什么‘刻苦不‘刻苦?不就是玩吗?”

所以,我一直反对别人说我“学习刻苦”“工作勤奋”“不容易啊,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教育”云云。对我来说,教育就是爱好,与“勤奋”无关,更谈不上“坚韧不拔”的“坚守”——要我“咬着牙挺住”般的“坚守教育”,我是一天都不愿意干。

当然,我并非反对工作勤奋和学习刻苦,需要勤奋和刻苦的时候,当然还是要提倡。但一个人如果能把工作、学习与爱好融为一体不是更好吗?因为一个人如果是基于“应该”而不是爱好,被动地克服困难去完成任务,当然很高尚,但也很痛苦。基于“勤奋”和“刻苦”的奋斗不会幸福,也不容易成功。

我由莫扎特联想到“勤奋”这个话题,因而漫谈开去,已经不仅仅是在说莫扎特了。但我想,无论是天才如莫扎特,还是凡人如你我,就职业而言,只有不由自主地爱好,只有情不自禁地痴迷,只有心甘情愿地享受……才会有真正的幸福,也才会有真正的成功。

我听到隐隐约约有熟悉的旋律传来,仔细一听,是莫扎特的《小夜曲》。原来这里的一个房间专门播放莫扎特的音乐,只要戴上耳机,选定曲子,就可以坐下来聆听莫扎特的作品。我选了一首他的代表作《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听着听着就不想离去了。

从莫扎特出生地出来,不多远便来到莫扎特广场,这是全世界音乐家的朝圣地。广场上屹立着莫扎特的雕像。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萨尔茨堡“世界文化遗产”的石碑,就镶嵌在雕像前的地面上,以示莫扎特对这座城市的精神价值。我特意在雕像前和莫扎特照了一张“合影”。

据说,萨尔茨堡市的所有人都会演奏至少一种乐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夸张的说法,但萨尔茨堡人以莫扎特为自豪,这是真的。他们谈到莫扎特时,常常会说:“莫扎特是上帝赐给我们无与伦比的礼物!”

(作者系新教育研究院院长、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原校长)

猜你喜欢
萨尔茨堡莫扎特小提琴
延河晨晓(小提琴独奏)
Hey Diddle, Diddle
莫扎特
奥地利古城萨尔茨堡
小提琴与钢琴奏鸣
音乐之声——萨尔茨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