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时代呼唤“泛在学习”

2019-05-01 11:28郭元祥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2019年3期
关键词:泛在学习丰富性学习者

郭元祥

十多年来,“无班级教学”“无年级教学”“无边界学习”等教育新理念、新模式不断冲击着人们对传统的班级授课、课堂教学、学科学习的固有观念,并让人真正看到了信息化时代教育的新样态。这些新理念、新模式也引起了我们对许多教育基本问题的反思。学生的成长除了需要体系化的学科知识学习还需要什么?除了需要规范的课堂教学还需要什么?信息化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学习文化?

不久前,我在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武汉育才第二小学等学校看到了一种基于信息化和核心素养的泛在教育平台,该平台很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关键能力培养、传统文化教育、历史文化教育、艺术与科技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学校生活叙事等融为一体,学校每天都有流动的信息和多样化的教育内容,渗透在学生的生活之中,成为一个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场”,真正体现了时时可学、人人能学的功能。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反思教育:导向全球共同利益》报告中,重新界定了教育、知识和学习等基本概念,认为“学习是特定环境下的多方面的现实存在”。其中,“特定环境”和“多方面的现实存在”决定了学习的本质。首先,“特定环境”是决定学习发生和学习过程的重要因素。环境不同,学习也不同,学习的发生依赖于特定的环境,引起学习的环境是多样和复杂的。人们通常理解的环境是课堂,从而把学习理解为在课堂情境下围绕知识点所展开的所有活动,这无疑将学习狭隘化了。其实,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为控制的实验室环境、场馆场所和场景都是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学習活动是多样化的活动,生命感悟、技术体验、社会参与也是学习,都能引起学生内在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积极改变;另一方面,学习一定是学生作为主体的实践活动,无论是认知性学习,还是体验性学习,都具有实践属性和过程属性。作为具有过程属性和实践属性的“现实存在”,学习活动总是指向问题中心的,问题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是学习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泛在教育的价值就在于突破课堂时空的局限,让学生时时能学、处处可学。

学习是人的成长方式,是学生作为人的生长过程的目的性的现实活动。从此意义上讲,学习即发展,学生的变化过程和变化状态体现了学习的层次和深度。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之所以强调“教学即发展”,强调要让学生真正进入学习过程,正是看到了学习作为发展的活动特性和过程属性。学习是通过认知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等心理过程,理解外部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并建立自我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知识理解、社会认知、文化反思、环境参与等活动获得学习者自我内在精神的发育和发展而实现学习的成长意义,学习者的个性化和社会化,是学习导向发展的两个根本宗旨。

泛在学习的本质是要求超越封闭的学习、单一的符号学习,实现学习的丰富性。“无边界学习”确认了学习的丰富内涵和多维意义。学习不只是认知性的,更是实践性的;学习不只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更是追求通过知识引起学习者内在素养的变化;学习不只是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中发生的活动,更是多元的环境中发生的活动。学习是需要知识的广度、知识的深度和知识的关联度,需要引发学习者的高阶思维,建立知识与情感、与文化、与想象、与经验的丰富关联性,引起知识作为精神种子在学生心灵中的意义生长。无边界学习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回归了学习的社会本质和价值丰富性,重视特定环境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及其发展价值。

猜你喜欢
泛在学习丰富性学习者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基于微信公众号的区域历史文化泛在学习内容设计研究
新闻采访语言信息丰富性缺失的表现分析
开放式课堂的丰富性及趣味性探析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