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CM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双语教学”探索

2019-05-04 07:13刘煜亮徐剑铖王关嵩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危重症双语教学专科

徐 瑜 刘煜亮 徐剑铖 徐 智 王关嵩

由于呼吸系统病理生理过程与危重症患者发病、转归、预后之间的紧密联系,国际上,内科设立呼吸病学与危重症医学专科(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PCCM),其专科医师从事呼吸系统疾病同时负责内科危重患者特别是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监护治疗。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呼吸科与危重症科仍然是分开的,为了适应国际接轨步伐,促进呼吸专科医生转型,成为具有处理疑难危重症能力的呼吸与危重症专业医生,在王辰院士呼吁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TS)与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CCP)携手促进中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立[1]。中国呼吸与危重学科的建立,确定了呼吸科与危重症医学科协同发展势在必行,而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体系则成为呼吸学科与危重症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与前提[2]。为此,2016 年12 月,我国出台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细则》《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细则》,遴选79 家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培基地,我科即为首批批准培训基地及PCCM示范单位。PCCM规范化培训工作目前正处于摸索阶段,作为中美联手推动的PCCM规范化培训工作,就要求规范化培训学员们能接受与国际接轨的专科培训,提高学员专科技能及国际交流的水平。“双语教学”通过汉语和英语贯穿式的教学方式,逐步提高学员专业英语阅读、写作、口语,以达到国际化水平。然而,“双语教学”在PCCM规范化培训中的实际应用还缺乏经验。本文就“双语教学”在PCCM规范化培训中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及改进方法进行讨论,探讨“双语教学”在PCCM中的作用及模式,为PCCM专科培训教学提供思路和方法借鉴。

一、PCCM专培应用“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1. “双语教学”是提高PCCM学员专科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PCCM规范化培训学员不同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对象是入职医疗岗位不久的医学生及初级执业医师。对于这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由于专业知识掌握的程度尚处于初级阶段且在规范化培训阶段往往没有明确的执业专科方向,与其花费大量时间突破专科英语障碍,不如把有限的时间放在大内科、大外科基础知识的培养与巩固上更为合理与实用。经过住培培养的医师是“成品”医师,而PCCM专科培训的目的是培养PCCM专科的“精品”医师,“精品”医师需要有良好的“双语能力”,以达到:①阅读掌握前沿动态,将国际最先进的诊疗技术及规范化的诊疗思路,用于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②随着国际交流、互动增加,各种网络会议平台的实现,能够实现熟练运用英语在国际会议上进行交流、互动,促进诊疗水平发展;③提升语言素养,为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双语教学”可为我国PCCM 专科医师培训试点项目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我国PCCM由美国胸科医师协会(CHEST)与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TS)共同联手推动。PCCM规范化培训项目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通用性、可比性较强的专业教育领域。建立符合规范,英文教学的PCCM专科培训基地,达到国际标准,使我国PCCM 专科医师培训试点项目 “引进来”,“ 走出去”,吸引国际学生到我国PCCM基地进行学习交流,可为我国PCCM 专科医师培训试点项目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二、PCCM专培实施“双语教学”的原则及措施

1. 明确目的: 开展PCCM规范化培训“双语教学”时,首先应当明确“双语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PCCM学员专科综合能力,对于部分英语能力较差存在抵触心理的学员,更需要让学员理解实施“双语教学”对于专业提高的帮助,让学员从心理上接受“双语教学”的授课模式;同时,必须强调语言是交流的手段,在PCCM中我们需要通过语言的手段最终达到专业知识、技能的进步,在教学中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忽略专科知识的学习,从这个角度出发“双语教学”在PCCM中才有应用的价值及意义。

2. 培训师资: 师资力量决定PCCM“双语教学”教学水平。双语授课教师选拔需要一定的要求[3]。具体来说有几下方面可以考虑评估:①公共英语水平,主要可以通过CET-(6等公共英语等级考试评价;②专业、专科英语水平,可以通过海外留学经历、发表专业论文、国际口头交流报告等形式体现;③试讲课与集中培训,通过试讲课一方面评估教师的“双语”授课能力,同时通过集中培训使双语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迅速的突破。

3. 选定教材: 不同于既往医学英语的授课,PCCM中应用双语教学目前尚缺乏可循的教材。我们前期“双语教学”中使用《Golaman′s Cecil Medicine》即—西氏内科学作为参考教材,该教材是国际标准的内科学教科书,呼吸与危重症分册包含了传统呼吸科教学内容,并与PCCM密切相关的重症医学相关内容,弥补了呼吸科医生缺乏正规重症医学教材的缺陷[4]。由于是全英文教材,对于初步进站的PCCM学员还存在相当大的困难,我们后期会在具体工作中摸索经验,根据西氏内科学呼吸与危重症分册的内容初步制定切实可行的、系统性PCCM规范化培训双语教学大纲,为其他PCCM单位实施“双语教学”提供参考。

4. 培植特色: PCCM规范化培训中“双语教学”不能仅仅使用教师授课的方式,应更注重结合临床,加强互动,调动学员说英语的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和医疗实际相结合,从患者出发,从病例出发,贯穿在病房查房、汇报病史、查体中进行训练,增强“双语教学”的实用性。小班授课也是PCCM“双语教学”的一个特色,这样才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员,因地制宜的实施教学。此外,我们需要根据授课内容难易程度及专业化程度,分配中文、英文比例。对于难度较高、专业化较强的内容采用中文授课为主,而对于学员教学熟悉的内容则采用英文授课为主的教学。

5. 逐步过渡: PCCM培训的过程初,学员英语能力尚不足的情况下,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语教学,但过一段时间教员反复强调及自身能力提高后,则提高英语教学比例,以期在学员PCCM结业时可接受全英语教学并可使用英文顺利交流。

三、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在PCCM教学中的探讨

对于PCCM的教学方法,还在初步探讨阶段[5]。对于PCCM“双语教学”更是没有依据可循。我科作为我国第一批PCCM教学基地,目前已经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根据我科前期的一些“双语教学”尝试,我们总结出在PCCM“双语教学”需要以下特点:①临床工作出发;②小班教学;③根据内容分配中英文比例。从专业教学模式上探讨定义为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6-7]。Seminar一词意思为讨论会、讲习会。Seminar教学法主张以教师和学生共同作为教学的主体, 就某些共同关注问题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进行讨论,是一种典型的交互式教学路径[8-10]。PCCM 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的开展主要基于临床病例,教学小组采用小班教学,由一个教员和3~4名学员组成,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课前引导,首先教员挑选临床典型疾病患者作为教学对象,对主要内容、基本知识点、英文专业词汇进行说明。使用英文讲述的比例根据内容难以程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制定;②床旁问诊查体,学员们使用中文询问病史并完善查体项目;③学员英文报告,3~4名学员协调,1名总结病史,汇报查体情况,1名学员做出诊断和鉴别诊断,1名学员总结治疗及处理原则。尽可能使用英文完成汇报,如果存在困难,也尽可能保证诊断、鉴别诊断疾病名称等基本内容使用英语表达;④教师指导,教师要根据学员的报告引导问题,并对学员不熟悉的英文表达进行强调,例如在临床患者查体时发现杵状指体征,可以询问:What′s finger clubbing?建立在直观印象中的场景记忆,学员的印象非常深刻;⑤学员评价,在课堂结束以后,对学员的临床能力、英语基础能力、专业英语能力、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评分,教员根据学员课堂表现指定下堂课程的语言教学、临床思维难度,并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效果评价,为以后改进提供反馈信息。 通过多次反馈,逐渐提高学员的临床能力,英语表达能力,最终目标是学员在PCCM结业时能对呼吸与危重疾病学科病例使用全英文表达,见图1。

总之,PCCM规范化培训本就为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与国际接轨而开展的项目。进行双语教学乃至全英文教学是培养这些高级医学人才的必经之路。笔者认为通过上述方式有望在短期内使PCCM规范化培训水平进一步提高,培养出符合国际接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精品”医生,提高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救治能力及学术水平,在国际交流让国际人士听到“中国的声音”,提高我国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及号召力。

图1Seminar“双语教学”模式具体流程及目标

猜你喜欢
危重症双语教学专科
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实施效果研究
浅析专科化管理在心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践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简介
安徽省医学会专科分会战“疫”在行动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面向不同对象的双语教学探索
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