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探讨

2019-05-04 13:43罗兰芬谭小燕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培养

罗兰芬 谭小燕

【摘 要】本文分析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提出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路径:改变教育观念,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章立制,强化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创造环境,打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优化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优秀创新创业实践案例;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关键词】校企合作  大学生  创新创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006-02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不能简单依靠学校教育,还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校企合作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企业走进高校,高校融合企业,将两者的比较优势紧密结合,无缝对接,共同探讨和研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将产学研链条一体化,推动和帮助大学生从学校无障碍走进社会,能够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学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部分高校来说,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未能真正地发挥提升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作用。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很多高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认识不清,不能够深入地挖掘和探索出有效的教育模式,簡单地将教学工作形式化,没有真正地推动有关教学模式深入化,自然也就无法发挥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作用和价值。归根结底,部分高校意识不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还简单地满足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意识不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意义。由于缺乏应有的重视,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真正地推广到教育教学的最前沿,也就无法培养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教育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一方面,在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自身的创新创业思想不够成熟,自身也缺乏相关的创业经历,无法在更高的层面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引;另一方面,高校里的很多创业团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指导,却不能够将零碎的实践经验进行科学和系统的总结,无法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综合以上来看,目前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中,还缺乏将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难以实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教学目标。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体系不健全。简单来说,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还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口号”上,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不接地气”。面向学生群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缺乏软硬件设施和场所的支持,学生的创新项目也无法真正地落地。学校里缺乏必要的创新创业场所来供学生进行创业的模拟实践,学生无法积累创业经验和掌握创业技术,难以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系统性。部分高校里的教学课程目前还停留在比较浅显或者比较枯燥的理论层面,课程的设置不能与时俱进,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发挥好课程的引领作用,更不用说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了。

(五)教学模式缺乏深度和广度。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倡导产学研一体化,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模式中,部分学校仅仅是走过场、形式化,往往是建设一个实习基地,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上,缺乏深层次的自我挖掘,比如合作项目、联合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这可能在表面上提升了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但却很难从根本上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校企合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作用

(一)整合资源,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整合企业和校园的互补性资源,有利于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融合在一起,既能够解决好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技术难题,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更加有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二)营造氛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衔接,大学生可以接触和了解到企业的优秀文化,感受到知识和能力对创新创业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意识和学习潜力,培养自身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勇气,培养创新创业精神。

(三)共建基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和实习机会,学生能够体验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和工作模式,增强自身的工作适应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从而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创新创业竞争力。

(四)转化成果,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校企合作中,高校和企业精诚合作有利于实现科研成果实际转化率的提升,拓展双方的科研合作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有助于实现创新创业成果的攻克和研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科研进取的精神,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三、基于校企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路径

(一)改变教育观念,整合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重要的人才培养计划,各高校要努力靠前,主动革新,将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教育理念贯穿始终,培养出合格的创新创业人才。高校要努力寻找各种校外资源,向当地政府、企业、非营利性组织等各方寻求合作的机会,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资源,包括以学校团体形式入驻各种孵化器、科技园,为学生提供一切可以实践的场所,培养学生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意识,为学生提供体验现代化企业管理氛围的机会,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学校也可以开放教学课堂,邀请校外各领域的成功人士走进大学课堂,宣传社会实践,让学生了解真实的社会以及社会上相应岗位的能力需求。学生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够在日常的学习中更加有的放矢,找准自己的兴趣点,寻找自己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建章立制,强化校企合作,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高校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都需要通过规章制度来统一规划,才能形成多方合力。基于校企合作的创新创业的教育教学只有通过合理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才能够实现创新创业教学模式的成熟化,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系统性,才能够避免理论和实践“两张皮”,在最大程度上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对校企合作各方面进行规范化管理,例如社会实践的单位应涉及社会的各个经济领域、各个行业,社会实践的时间不能太短,要允许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只有让学生在校园的学习过程中经历过真正的社会实践,才能够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认识到自我的优缺点,认识到社会工作对能力的需求。只有在具体的工作单位中经历过、体验过,才能够坚定自身的奋斗目标,遇到困难才能够进行自我反思,才能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创造环境,打造创新创业浓厚氛围。创新创业环境和氛围的打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高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逐步推进,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切实保障创新创业教育能够“生根发芽”。高校可以学会“借力”,借用各种已经打造好的“基地”,比如企业的科研基地、政府的孵化器、科技园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所。对相应的大型科研设备进行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创新创业教学成果转化率,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浓厚氛围。

(四)优化教学内容,引入更多的优秀创新创业实践案例。创新创业教育不是要把一切推倒重来,而是要在观念和内容上进行创新。高校关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课程必须理论精辟,教师不能简单照搬书本理论,要能够有能力在具体的实践活动和实践案例中将深奥的理论基础简单化、口语化、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创新创业教学课堂中,要融入更多的优秀创新创业实践案例,当然这些案例不仅限于企业名人的创业经历和成绩,也可以引入我国各行各业中的创新活动,比如航天系统、生物系统等,让学生明白创新创业不拘泥于创业活动,在未来的社会中,每个行业都需要创新,都需要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

(五)丰富校企合作形式,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丰富校企合作的形式,争取将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活动具体化和趣味化,强化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例如企业可以将目前亟须攻克的技术难题,通过技术人员的授权和甄别,将其放到大学校园里进行“招标”。一方面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另一方面可以发现和寻找有能力的人才,将来可以招揽进自己的企业。或者可以就企业的技术难题,组织师生共同研究攻克,增加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思想和能力。同时,校企还可以聯合入驻或者建立孵化基地,全面培养和检测学生的具体实战创新能力,如果能够孵化成功项目,则可以形成较大反响,打造好的口碑,使学生树立创新创业信心。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不是单纯一个高校或者个人的事情,这是一件关乎国家发展的问题,是一个必须上升到一定高度而加以重视的事情。目前来看,校企合作对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也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途径,我们要高度重视,争取发挥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余佳华,王庭,黄润.校企合作:地方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绥化学院学报,2016(9)

[2]王永伟,张善良.构建“四位一体”融合生态系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的思考[J].科技创业月刊,2017(19)

[3]刘桂萍.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品牌研究,2018(3)

[4]徐鹏,田戊戌.校企合作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模式研究[J].中国市场,2018(32)

[5]王伟,石野飞,蒋丽.基于校企合作的设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长效培养机制[J].科技风,2018(33)

【基金项目】2015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国家创新战略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路径研究”(GXGZJG2015A038)

【作者简介】罗兰芬(1981— ),女,广西百色人,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培养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