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就业导向的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研究

2019-05-04 13:43黄丽娟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就业导向专业建设市场需求

【摘 要】本文论述基于就业导向的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针对当前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范专业设置;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专业设置预警系统,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状况;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

【关键词】高职院校  就业导向  专业建设  市场需求  就业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2C-0172-02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决定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因此,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研究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如何与市场经济协调发展,对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就业满意度、振兴区域经济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近三年广西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两方面存在的矛盾进行梳理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就业导向的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改革方向。

一、当前广西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矛盾突出。市场需求一直处在不断变化发展中,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结构和质量提出新的要求,高校应主动顺应市场需求做好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根据近三年广西网联系统调查数据显示,毕业生求职职位竞争程度冷热不均,部分职位连续三年呈现竞争较为激烈状况,化工类及生物/医药/医疗器械类职位竞争程度最高,供需比(求职人数/需求人数)达到17.79。与此同时,部分职位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如销售类、客服/技术支持类职位供需比低至0.07。部分高职院校没有及时准确把握市场人才需求动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调整专业设置,造成学校所培养的人才不符合企业、市场需求。

(二)专业设置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矛盾突出。具体表现如下:

1.专业招生规模与毕业生就业率矛盾突出。招生与就业工作的稳定发展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保障,如何实现“进口旺、出口畅”的良性循环是高职院校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方向。广西教育厅每年发布的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均对就业率低的6个专业进行通報预警,近三年来共涉及法律事务等13个专业,其中,法律事务专业连续三年被通报,建筑工程管理、语文教育、汉语、护理4个专业相继有两年被通报。

在广西教育厅发布的《广西高职专业在校生人数及专业布点数统计表(2013—2015年)》数据中,2013—2015年广西高职高专共开设367个专业,被广西教育厅通报就业率低的专业招生人数排名最高是护理专业,排第二位,最低的是初等教育,排在第七十八位。

由此看见,不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大而全情况还比较普遍,热衷于开设招生热门专业,与市场需求不符。

2.专业设置与毕业生薪酬满意度矛盾突出。最能反映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是企业提供的薪酬水平,根据广西网联系统调查反馈,近三年来,毕业生薪酬水平快速增长与期望薪酬不符的状况并存,薪酬满意度相对较差的职位集中在制造业生产管理类、机械制造类、财务统计类、通信类,薪酬差额(平均薪酬-期望平均薪酬)均在-150元以下,最低达-811元。

从专业布局来看,薪酬满意度较差的职位类型涉及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等九个专业。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在全区专业布点数最高,排第二位,最低为通信技术专业,排第三十四位。

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差与高职院校热门专业招生规模不断加大的矛盾突出,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得不到保障,将会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专业建设与就业导向相对接的策略

(一)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专业设置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工作,也是高职院校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和市场变化必然选择。高职院校要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就应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

1.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学规范专业设置。随着高新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大发展,职业岗位结构呈现动态变化发展的特点。当前,广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仍存在与社会和职业市场变化不相适应的问题,在专业建设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突出社会适应性、灵活性和区域性特征的专业,主动满足和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比如,2017年3月,广西教育厅发布《广西交通、物流、食品(含餐饮)、药品、民族技艺人才行业需求报告(2016—2020年)》,对汽车后市场、铁道工程技术、工艺美术类、餐饮服务类、医药销售类5大行业的人才培养现状、未来需求做了预测。高职院校可以将这些调查数据作为依据,依托区域经济市场发展的前景,紧紧抓住机遇,设置市场需求旺盛的专业。只有专业设置合理,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2.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科学构建人才培养模式。当前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表现为学生的发展需求没有得到重视。学校过于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多元技能、职业素养不能充分体现,如毕业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从基础干起的意识,缺乏面对困难的勇气,更多的是选择逃避,缺乏适应社会发展以及行业变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从学生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提升方面入手建立行之有效的专业建设评估体系,促进专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技能发展与职业素养共同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着手加强专业建设。具体如下:

1.构建专业设置预警系统,准确把握人才需求状况。专业预警系统的构建,便于对专业进行全面的、连续的检测,预先发现风险,并根据风险做出相应的处理。高职院校可结合本校招生生源状况、区域经济市场人才需求状况、高职院校教学状况、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构建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围绕国家和广西“十三五”规划要求,根据国家战略性产业需求及北部湾区域经济建设调整专业开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服务市场需求。

2.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提升就业满意度关键是人才培养的结构和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契合度。从当前来说,应着重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各高校可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特点,构建适合本校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将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应用型商务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作为学校课程建设改革的方向,构建应用型商务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1)在顶层设计上,将“职业能力+创业能力”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结合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能力教育作为全院学生的通识教育。

(2)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将“创业基础”列为各专业必修课,36学时2学分;自编有创业课程教材,开设多门创新创业慕课、创业精英班,使通识教育与重点培养相结合,激发学生创业热情与掌握创业技能相结合。

(3)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起来,引企业进驻创业园,各专业推广“现场教学”“分段教学”,将学生带到大学生创业园企业工作现场进行实地教学,实现教学课堂与工作环境、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的零距离,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技能和对企业的认知。

(4)强化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利用大学生创业园的企业资源作为在校生实习实训的载体,安排学生到大学生创业园进行职业见习实训,把企业的工作任务(项目)交给学生完成,顶岗实习,参与经营活动。

(5)开展活动,注重创新创业素质养成。可以出台《素质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学生参与的创业讲座、创业活动、创业比赛、自主创业等,给予相应学分;经常开展创业讲座、创业精英进校园、展销会、营销大赛、创业策划书比赛等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养成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

3.加强学生就业指导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这就要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不仅要强调充分就业,稳定就业率水平,更要强调就业质量,让学生享有充分的就业机会、公平的就业环境、合理的就业结构和和谐的劳动关系。根据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高职院校2016届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5%,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3%,高就业率与低就业满意度形成了鲜明反差。要确实提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1)坚持以人为本,以服务为导向,进一步加大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多渠道联系,保证学生的就业质量。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除了继续加强就业指导网站建设外,要根据现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创新就业指导的信息化建设,比如建立就业指导服务的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平台及就业应用软件,让学生用手机也能了解就业形势、就业数据,获取就业指导服务信息。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就业指导与教学改革的融合,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体系,帮助毕业生实现正确的自我认知、自我定位、自我完善,提升就业竞争力,以便更好地应对市场需求,提升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3)把毕业生半年后的薪资待遇、岗位晋升率等作为评价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引导专业强化内涵建设。只有学生就业满意度不断提高,高职院校才能吸引更多优秀学生报考,提高生源质量,更好地应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带来的挑战。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专业设置,从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着手加强专业建设,才能够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企业及学生互惠共赢、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2015届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Z].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2015-11-06

[2]2016屆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报告[Z].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2016-09-05

[3]2017届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Z].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2017-08-31

[4]广西高职专业在校生人数及专业布点数统计表(2013-2015年)[Z].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官网,2015-12-04

[5]2015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情况分析[Z].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服务办公室,2016-03

[6]2016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情况分析[Z].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服务办公室,2017-03

[7]2017年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供需情况分析[Z].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才服务办公室,2018-0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4)JGB348]

【作者简介】黄丽娟(1980— ),女,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讲师,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就业导向专业建设市场需求
麻纺标准紧贴市场需求
市场需求不旺 红枣行情暂稳
全球磷肥市场需求减少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就业导向下的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探究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基于学生就业导向的中职物流管理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