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偷看了我的QQ

2019-05-04 13:51张琴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辅导个案亲子沟通隐私

张琴

〔摘要〕一名高中生因隐私屡次遭受父母侵犯,而心生“起诉”父母侵权行为的念头。班主任灵活运用心理学中的谈话技巧,打开了该学生的“心结”,让他感受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重新树立了对生活与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亲子沟通;隐私;辅导个案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12-0048-03

一、基本资料

小王,高二男生,性格活泼开朗,学习认真。他最近接连三天上课一直恍恍惚惚,魂不守舍。作为班主任,我第四天中午找了个时间,和他坐下来谈心。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把我吓着了,“老师,我要去起诉我爸妈!”从他气愤填膺的样子可以看出,他的态度非常坚决。

小王最近学习状态不好,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因此,他父母怀疑是不是外界的不良因素影响了孩子,比如,同学之间闹矛盾、沉溺电脑游戏、异性交往过密等。趁着小王外出,他的父母破解了小王手机的密码,把其中的QQ聊天记录翻看了个遍。父母第一次“偷看”后,小王就有所察觉,他向父母抗议,希望不要侵犯自己的隐私权。可小王的父母又再次偷看了小王的QQ。小王认为自己遭受了极大的侮辱,与父母大吵一架后,滋生了“起诉”父母的想法。

孩子也会有自己的 “小秘密”,年龄越大,他们把自己的“秘密”看得越重,尤其是高中生,他们坚决捍卫自己的“隐私”,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从法律上讲,子女不论成年还是未成年,都依法享有我国公民所享有的各种民事权利,这里当然也包括“隐私权”。但是,法律也赋予了父母管教自己子女的权利,他们可以对自己的子女进行各种必要的教育。小王的父母行使管教子女的权利的时候,采取了偷看子女“QQ”的行为,其本意是出于“关心”,只是行为方式不当。法律也规定,只有违法行为造成了损害后果,并且违法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的情况下才构成侵权。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讲,小王的父母并没有构成侵权行为。

二、辅导过程

本次辅导要实现两个目的:化解小王的“心结”,使他感受父母的良苦用心;重新树立生活的信心。

我很严肃地对小王说:“是的,你爸妈的确做得太过分了,这样吧,我知道法院在哪儿,我带你去法院起诉吧!”

听到我的话,小王表现得很吃惊,因为他原本以为我会劝他放弃这个想法,谁知道老师竟然赞成他的做法,所以,真正需要他做出决定的时候,反倒轮到他自己有点儿犹豫了。

他踌躇地问我,“老师,您真的赞成我去起诉我的爸妈吗?”

“对呀,老师赞成。他们太过分了,竟然未经你的允许偷看你的QQ,而且是两次。你不是都决定要起诉了吗?那我就陪你去吧。”

见到我的态度非常坚决,他再一次向我确认:“老师,你真的认为我应该去起诉我爸妈吗?”

“孩子,不是我认为你要起诉你的爸爸妈妈,而是你告诉我你要这样做呀!”

“可是那是我的父母呀,这样是不是不太好?”

“为什么不太好呢?他们侵犯了你的隐私,你刚才不是说这是犯罪吗?既然你觉得爸妈犯了罪,我们就让法官来裁决吧!”

小王愣了一下,眼神也不再像刚才那么坚定了,愤怒的情绪也明显有了缓解。

“你冷静地思考一下,然后再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觉得去起诉父母的行为不大好。”

过了半晌,小王终于发声了:“老师,我觉得爸爸妈妈的行为真的让我很生气,在此之前我真的已经决定起诉他们,但是现在我好像又不是那么确定了。”

“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我的爸爸妈妈呀,平时爸妈都对我很好的,如果我现在因为他们偷看了我的QQ而去起诉他们,他们会不会很伤心啊!尤其是妈妈,我最近成绩下滑得挺厉害的,她已经很担心我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他们才会看我的QQ的。说起来,也是我让他们太不放心了,才会发生这些事。”

顿了一会儿,小王又开始了他的自言自语:“可是我真的很生气,老爸老妈怎么能够不经我的允许就偷看我的手机呢,而且还看了两次……”

“所以还是很矛盾,对吗?”

这时,小王已经比刚才冷静了,看着很纠结,但是,他想去起诉爸爸妈妈的念头已经没有那么坚定了。

“老师和你一起好好梳理一下这件事。因为你最近的学习状态不大好,所以爸爸妈妈挺担心的。你是住校生,平时他们也没有很多时间和你相处,也没有更好的途径来了解你近期的状态,所以,爸爸妈妈就想到了通过看你的手机里QQ的聊天记录,看看是否能找到导致你状态下滑的原因,对吧?”

“是的。”

“当然,在这件事情上,爸爸妈妈没有先征求你的同意就擅自看了你的聊天记录,也是事实,对吧?”

“是的。”

“爸爸妈妈的出发点是什么呢?”

“他们希望我学习进步!”

“对呀。所以,他们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孩子,能够让自己的孩子不断进步,然后犯了不尊重人的隐私的错误。那么,这个错误真的和别的刑事犯罪一样,已经触犯了法律,到了你不得不起诉他们,通过法律来维权的地步了吗?”

“没有。”

小王的回答斩钉截铁。

“所以,你目前和爸爸妈妈的矛盾只是内部矛盾,还没变成敌我矛盾,对吧?”

“是的。”

“毛主席说过:凡属于人民内部的问题,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你和老爸老妈的矛盾就是普通的人民内部矛盾,所以,咱关起门来自己解决,好吗?”

到这一刻,小王终于彻底打消了去起诉爸爸妈妈的想法。于是,我趁热打铁:“那么,你打算怎样和父母交流,让他们不再偷看你的QQ呢?想想爸爸妈妈的初衷。”

“老师,我觉得还是我自己在读书上花的时间不够,成绩总是不大理想,所以爸爸妈妈才会想要知道我最近到底在做什么。我觉得,如果我在学习上更努力,成绩更棒,状态也更好的话,爸爸妈妈对我有了信心,他们就不会这样了。”

“对呀,所以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你自己,如果你能够做一个让父母信任的孩子,目前面临的问题就都迎刃而解了。”

“老师,我知道了,我会继续努力的,争取做一个让爸爸妈妈信任的好孩子。”

“老师也会和你的父母沟通一下,告诉他们,如果想要了解你在校的情况,就直接和老师沟通,老师一定很客观地向爸爸妈妈介绍你在校各方面的情况。”

“谢谢老师!”

三、案例反思

我们习惯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她)这件事应该“怎么办”,“不应该怎么做”。可是,当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因隐私遭受侵犯而愤怒的少年,那种“无论父母做了什么,出发点都是好的,请你理解他们”“你要好好学习,争取做一个让父母放心的人”的直白式的劝诫就很难奏效,反而会让他觉得老师和父母是“一伙的”,那么在他心中,老师的公信力必会降低,后续的谈话也就无法进行。

因此,在这次谈话中,我一改自己以往的说话方式,变“你应该怎么办”为“你觉得应该怎么办”。我先“赞成”他的想法,小王当时被愤怒冲昏了头脑,“起诉”是一句气话,只要我一开始能够站在他的立场上,他就会信任我,才会把所有的不快和顾虑吐露出来。通过权衡自己行为,小王最终认知到“起诉”的“不理智”,體会到了父母的良苦用心。

日常生活中,部分父母对孩子的 “个人空间” 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一旦孩子出现问题,许多父母就会以偷看孩子日记、信件、微信、QQ等侵犯隐私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思想。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会觉得安全感缺失,会认为周围的人都不值得信赖。在做通小王的工作后,我立即和小王的父母进行了沟通。最终,这对喜欢“偷窥孩子隐私”的夫妻决定:坚决尊重孩子的隐私,发现问题要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和孩子做当面沟通。

(作者单位:浙江省象山县第二中学,宁波,315731)

猜你喜欢
辅导个案亲子沟通隐私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我该如何战胜那莫名的恐惧与不安
创伤,是祸?是福?
走出自我否定的樊篱
寻找家的感觉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数据安全事件频发 “隐私”何处安放?
新形势下个人信息隐私保护研究
室内窗帘装饰性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