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常州市中考作文述评

2019-05-05 09:44曹介梁
初中生世界 2019年15期
关键词:少年

曹介梁 赵 琪

原题回放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成长的过程中,既有大量含笑的瞬间值得记住,也有接连不断的困难需要我们去从容面对。

请以“含笑奔跑的少年”为题,写一篇文章。

说明:①要有自己的经历、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②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请勿透露考生个人信息。

命题透视

常州地区的中考作文题保持了多年来一贯的“亲民”风格,顺“民心”,贴“民意”,特别“接地气”,即作文题目始终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贴近考生内心世界,让考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命题者始终把引导考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人生、表现人生,在写作中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自己的精气神作为作文命题的宗旨,鼓励考生写真实的自我,抒真实的情感。

本道作文题为偏正短语,中心语是“少年”,它点明了文章要表现的对象,构思写作时,可以把“少年”定义为自己的同学、同伴,或者就定义为自己。如果是描写同学、同伴,要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他们在追梦路上如何不怕荆棘、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如果写自己,则可以把自己初中三年的奋斗经历作为主线,通过撷取生活片段和描绘典型细节来展示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何及时地调整心态、重整旗鼓、奋力前行,最后“笑傲人生”的昂扬斗志。

写作时特别要注意“含笑”和“奔跑”在文中的形象展示。“含笑”不仅仅是脸上的表情,更是内心的一种自信、从容和乐观,所以行文中,必须不吝笔墨、重点描绘,可以通过心理描写或者侧面烘托等手法,充分展示人物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如何自信地应付、如何勇敢地面对、如何乐观地处理,让“含笑”得到具体体现。

“奔跑”可以理解为奋斗、拼搏。“奔跑”中必定会有阻力,必定会有坎坷,也必定要经历挫折和磨难。“奔跑”的过程就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的过程,就是奋斗、拼搏的过程。写作时,必须精心选择“奔跑”的典型事件,具体描绘“奔跑”的场景,生动展示“奔跑”的细节,让“奔跑”形象可感、触手可及,这样才能打动人心,获得阅卷教师的好评。

通过对题目中三个关键词语的解读,我们不难发现,本次作文命题的导向,就是要考生在行文中表现出少年在奋斗拼搏过程中的自信、勇敢、乐观,从而展示当代少年积极向上、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青春风采。

这里还要特别提醒,如果选择报刊上或者电视节目中的新闻人物、影视明星作为写作对象,一般不会被阅卷教师看好。因为这些人物与考生生活存在距离感,他们的事迹往往不是写作者亲身观察所得,所选材料只能算作转述,这就大大削弱了文章的表现力,与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写作“要有真情实感”相距甚远。

评卷扫描

1.审题不清。

“含笑奔跑的少年”是个偏正短语,前面有两个修饰语——“含笑”“奔跑”,在写作中应兼顾“含笑”“奔跑”和“少年”。但是,不少考生审题不精准,没能准确把握“含”字的意味,仅仅将“含笑”片面理解为大笑。实际上,“含”字带有一种从容之义,“含笑奔跑”体现出的不仅是一种矫健自如之态,更是一种内心的精神状态。如果只是在行文中展现欣喜若狂的面部神情,或是对单一的具体场面大写特写,都不合题意,缺少提炼与升华。还有的考生更是无视“含笑”,将着力点只落在“奔跑”上,因而写成了各种情境下的奔跑。例如在操场上痛苦、艰辛地奔跑,在上学路上着急地奔跑,同学之间追逐奔跑……这些都是明显不符合“含笑”的题意的。

2.文体不清。

虽然中考作文大多不限文体(诗歌、戏剧除外),但作为考生,必须要有清醒的文体意识,选定了一种文体写作,文章就要符合这种文体的特点。例如,记叙文必须以记叙为主,可以适当穿插议论和抒情,可以夹叙夹议,可以在文章结尾处用议论性的文字升华主旨。如果议论和抒情的篇幅不能正确配比,语言时而描写叙述、时而说理议论,就会造成文体不明,影响得分。例如,有一名考生先用一半篇幅平淡地叙述某次运动会上接力跑的情景,交代比赛过程中交接棒时的插曲和比赛结果,接着展开大段的议论,大谈从中得到的启示,阐述自己对挫折、合作和坚持的理解。这样的文章,不仅审题不清,语言缺乏文学性,而且文体不清,构不成一篇合格的作文,得分自然不会高。

3.选材陈旧,格局太小。

一篇成功的考场作文,除了立意好、语言好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选材好。由于考生认知水平有限,人生经历欠缺,加之所积累的素材贫乏,导致他们的写作往往囿于身边人、当下事,存在着眼界低、思路窄、格局小的问题。例如本次考试中,很多考生在写作议论文过程中,只是从当下的事例和经验出发,泛谈要做含笑奔跑的少年、不屈的少年、自信的少年,所举的事例少之又少,多为道理论证,成了教育意味十足的倡议书、说教文,何谈文质兼美?

其实,奔跑的少年何止校园里的莘莘学子,也可以是神话、历史甚或是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例如,遥远的雅典城里,从马拉松镇带来胜利的喜讯,一路高呼奔跑的士兵;神话中不眠不休追逐太阳,化为山川大泽、郁郁桃林的夸父……这些都是永恒而鲜活的经典形象。可以说,奔跑是人类最原始、最自由的生存方式,是身心的伸展与放飞,是对理想的追寻,是生命在大地上的跋涉与游走,是生命在天地间最自然的律动。那为什么不去奔跑呢?我们完全可以将运动的“奔跑”上升为执着的追寻,上升为天地间自得的存在方式。再联系当下的实际,许多少年被剥夺了奔跑的权利,无法享受奔跑所带来的自由与快乐。他们被稳妥地安放在私家车里、电动车后,一路有父母保驾护航;纵使匆匆奔走在马路上,也大多是因为担心迟到而被批评。如果这样写作,就将古与今勾连起来了,就能启发人们思考我们的少年为什么不去做天地间含笑奔跑的那一个,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奔跑的资格和能力。这样,文章的说理力度就增加了,格局和立意也上了一层台阶。

迷津指点

1.仔细推敲题意。

拿到“含笑奔跑的少年”这道作文题,同学们首先需要抓住其中的三个关键词——“笑”“奔跑”和“少年”,然后分析意蕴,根据需要排列组合,铺展成文。

笑——

按性质分:开心的,自信的,坚强的。

按过程分:一直笑着,从不笑到笑,从伤心到笑。

奔跑——

按性质分:一种动作,一种愉悦的心情,一种昂扬的人生状态。

按状态分:一直跑着,从不跑到跑。

少年——

按对象分:他(们),你(们),我(们)。

按性质分:介于童年与青年之间的,具有“少年”心态的。

从作文题中的提示语来看,同学们要通过对具体事件的记叙和描写,来表现“少年”在奔跑奋斗路上如何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或者展示自己在困难面前如何及时调整心态、奋力前行,最后“笑傲人生”的昂扬斗志。

2.选择合适的文体。

这道题如果选择写记叙文,比较容易下笔。同学们可以具体描写少年在面对困难时的心路历程,或是自我激励,或是他人鼓励,或是失败后坦然以对等。每一个故事都应该传递一种正能量,告诉读者青春的意义在于拼搏,生命的价值在于奋斗。

文笔老练一点的,可以写散文。同学们可以描写“奔跑”时的环境、心情以及由此生发的哲思,将景、情、理自然融合;也可以通过描写某种动植物,将其所具备的奋发向上的精神品质与个人经历相结合,从而悟出一份哲理:怀着对生命的珍惜,在人生的道路上含笑奔跑。

3.善用抒情议论。

大凡好的考场作文,不仅要有好的选材、好的构思、好的立意,文字表达也要尽可能做到尽善尽美,要有“颜值”:或者干脆利落,精悍洗练;或者浓墨重彩,雍容华丽;或者情走笔端,朴实无华;或者严谨缜密,富含哲理。同学们要善用文字的魅力打动阅卷教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怎样才能给自己的考场作文增添亮色呢?善用抒情议论不失为一种好用、有用的办法。抒情议论不仅能调动读者的情绪,营造浓浓的情感氛围,而且能点明文章主题,提升文章立意,在文字能力欠佳的情况下,起到一定的补救作用。例如开头用,可以定下全文的情感基调,激发阅读兴趣;中间用,能强化情感因素,紧扣读者心弦;结尾用,能掀起情感高潮,深化文章中心。

4.规范书写。

近几年,常州中考阅卷对于字迹工整的作文有1~3分的加分。清秀的字迹、整洁的卷面既是同学们语文学习态度、习惯和素养的外在显现,也体现出对阅卷教师的尊重。因此,同学们要掌握基本的行文格式,在考场上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合理控制字的大小、正确使用修改符号等,这样,就可能在激烈的考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猜你喜欢
少年
《少年》:类型片叙事手法与结构的创新
“少年”源流寻征(二)
《少年》改档12.16对撞张艺谋《长城》
《少年》定档12·9
重度残障儿童少年送教上门工作的研究
“少年”古永锵 新的时代到来
《少年》开放杭州探班
少年声乐校外辅导课程设计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