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路径探析

2019-05-05 01:05李爽王永明
现代交际 2019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

李爽 王永明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引领学生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阵地,目前面临社会和新媒体等诸多的挑战,为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应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路径,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觉悟,树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认清时代赋予的使命。

关键词: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05-0003-02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积淀,是经过世代相传得以传承的反映本民族特色和价值取向的全部精神成果。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必须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至2018年间,曾多次明示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不仅是对党中央号召的响应,更是为国家发展培养人才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面临的挑战

自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始在全国12所高等院校招生,经过30多年的学科建设以来,在如何引领学生思想,塑造学生道德品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几代思政人潜心研究探讨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断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法上推陈出新。改革开放以来,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面临着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各种挑战。

(一)多元文化的冲击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沟通与交流日渐密切,多元文化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如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等西方节日及西方普世价值观,这对于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很难分辨真伪、善恶,很容易被这些多元文化所吸引,成为这些文化的推崇者、倡导者,从而忽视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移动互联网的影响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课堂上,有很多同学沉迷于手机,对课堂内容兴趣度不高。互联网给学生打开了全球各种信息的大门,让学生流连忘返,但这里信息冗杂,学生们很容易受错误信息的干扰,因此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帮助学生们作出正确的选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发挥

思想政治教育應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结合,研究二者相互结合的路径,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因为传统文化无论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塑造上,还是所涵盖的内容上,都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相通性。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育人理念,有助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发挥

1.中华传统文化以德化人的伦理型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可以助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育人理念。被誉为“大道之源”的中国最古老的哲学经典《周易》中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其实质含义在于以文教化人,以无形的思想、无形的智慧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提升人们思想境界,从而崇德尚贤。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崇高道德品质与文化素养,德才兼备,能服务于人民,为国家的发展作出贡献的人才。可以说,中华传统文化是以德化人的伦理型文化,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塑造人的道德品格,提升思想道德素质上目标是完全契合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相契合,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功能的实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阶段是其世界观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义不容辞的使命与责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而我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以老子为代表的朴素辩证法对大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指引的作用。如《老子》第五十八章“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些都启示我们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物极必反,在逆境中要相信困难终会过去,在顺境中要居安思危。中华传统文化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资源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帮助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2017年7月28日由吴京执导的《战狼2》上映第一周就以合计1.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成为全球票房榜的冠军影片。如此受到观众喜爱的原因,是这部剧蕴含的“爱国情怀”。爱国精神一直融于民族血液之中,《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宋代大儒张载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爱国的仁人志士,为青年人树立了榜样,将这些传统文化带入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精神。

(3)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大学里因寝室矛盾而提出更换寝室或者转专业的不在少数,显然在人际关系上,大学生们还不知如何处理,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深厚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论语·卫灵公》中学生子贡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在这里揭示了人际关系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如何对待他人应以自身为参照物,自己不喜欢不想要的,不应强推给他人,一定要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翻开我们传统文化的典籍,其中这样的对话及典故不胜枚举,这些对于学生处理人际关系,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代繁衍生息中流传,一代代的优秀精神文化沉淀下来,带着时代的烙印、民族的特色。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一方面能让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弘扬和传承,同时,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的精神财富将给予大学生充足的营养,所以探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有着时代价值,具体路径应有以下几个:

(1)学校可以为广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征订关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书籍及报刊,方便广大教师自身学习。

(2)邀请国学大师、知名教授定期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开展系列讲座。同时,充分利用教师发展在线、全国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指定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利用寒暑假等假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学习,将线上和线下培训有机结合,形成系统的培训,成功获得培训证书者,将成绩和表现纳入职称评定。

(3)组织开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课程比赛,以赛促学,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主体作用,并将优秀课程作为模范课在全校推广,逐步形成完善的课程体系。

(4)每年从专业建设津贴中划拨一部分费用用于教师到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源地等地观摩学习,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文化视野,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以文化视角解读现实问题的能力,贴合学生实际,赢得学生的认同,引领学生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前行。

(5)推进教材改革,改革课程设置。增强课程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的感召力,除了教师队伍本身的传统文化素质提升外,教材以及课程设置都有待完善。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各本教材中理论多,古今案例少,与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学生实际有一定的代沟,而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理想信念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在教材上应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到教材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通的地方有效结合起来,如理想信念、爱国情操培养、道德品格塑造等部分。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上,以课程为载体,将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纳入到培养方案中来,拓宽公选课的课程范围,加强国情国史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等。

(6)鼓励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充分重视第一课堂的阵地作用,也绝不能忽视第二课堂的渠道作用,只有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结合,才能让大学生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真正激发起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爱国情怀。在丰富第一课堂内容的同时,要积极营造文化氛围,深度发掘优秀传统文化活动的开展形式。在校园内,扩大传统文化的渗透及辐射,鼓励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社团建设及活动开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研究学习。

(7)以新媒体为媒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新媒体的出现,带给学生各种迷惑,学生深陷新媒体中不可自拔。各高校采取上课前上交手机袋等手段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结果收效甚微。在看到新媒体对学生影响的同时,我们更应充分利用其信息传播快、便捷等优势,开展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可以通过开设博客、微信公众号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同时可以通过开设社群,将课程内容发送到社群里,供学生课上及课下学习,设置测试发到手机的社群内,创新上课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配合,以新媒体为媒介,加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以贴近学生的方式,减少理论式的灌输与说教,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文化素质與修养,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淡化灌输式教育,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教材、引入校园,引入学生心中,真正唤起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尊重与认同,唤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在思想上保持清醒和冷静,不为利益所诱,不被各种思潮所迷惑,有独立之思考,有对国家前途及社会的关怀,有报国之志、服务人民之心,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斗志与韧劲,这是所有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参考文献:

[1]陈艳.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1).

[2]曲洪志.我国传统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资源[J].山东社会科学,2006(4).

[3]徐永春.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14-157.

[4]黄军利. 把传统文化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J].中国高等教育,2016(20).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文化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