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里飞来两支歌

2019-05-08 09:07王哲士
支部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天山

◎ 王哲士

一支歌,就是一段人生

一支歌,就是一片情缘

——题记

我听着两支歌认识奇奇里,循着两支歌走进奇奇里。

一支是《我在奇奇里》,一支是《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

前者写给一位年届而立的青年,激情荡漾;后者写给一对半老的新婚夫妇,回味悠长。

不管是别人写还是写别人,都是从这块土地上飞出来的歌。浓郁的信天游味儿里,闪耀着黄河的浪花,散发着枣花的奇香,还有那心灵深处的感动和温暖,给人以质朴、清雅、悦耳的享受,谁听了,能不为之动心?

第一支歌:我在奇奇里

爷爷奶奶问窑洞土炕能不能睡好

叔叔阿姨问米汤馍馍能不能吃饱

兄弟姐妹晚上围着聊白天跟着跑

齐心要给这深山 开一条阳关道

前峁收珍米 后洼捻红枣

漫山遍野都是那丰收的欢笑

蜂蜜土鸡蛋 红薯野花椒

左邻右舍都是这幸福的味道

我在黄河边 我在奇奇里

我的心已扎根在这一片土地

我在黄河边 我爱奇奇里

我的梦将在这里写一个传奇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未入其境,先见其人。我的笔追逐的正是歌里的这位逐梦人,奇奇里村第一书记,九零后郭若桥。

那年,他26岁,走马上任奇奇里驻村第一书记。

高速路畅快,县道平顺,乡路崎岖,到奇奇里地界,没了车道,村委主任只好用摩托车把他带上山。村道也有名字:鼻梁梁。像鼻梁那么高耸,那么陡窄。吓得他心提到嗓子眼,八月天不出热汗冒冷汗。

入夜,睡在学校废弃的窑洞里,电灯昏黄,床板摇晃,霉潮味扑鼻,更有跳蚤、蚊子来凑热闹,赏给他一身红疙瘩。这一切像是在告诉他:第一书记生涯刚刚开始,艰苦的日子还在后头。

睡不好,便想。昨日繁华的都市时光和今日贫瘠的山村窘相,不时在眼前交替浮现。

不必说曾经做过编导的上海电视台多么耀眼,也不必说如今供职的临汾市委组织部多么条理,就连弹丸之地的永和县城也被视为大地面的奇奇里人,每两户中有一户非贫即困,孤陋寡闻。村里有路难走,有枣难卖,有水难挑,有病难看,连个小卖部都没有,更不用提网络信号……他人未到,一句不好听的话传到耳朵里:“奇奇里要是能脱贫,全永和县早就小康了。”从大都市到小地市,从小地市到想都没想到的穷山村,落差竟这么大,叫谁也免不了多想。

永和县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奇奇里是深度贫困县里的深度贫困村。村里人说:“把一个嫩胳膊嫩腿的后生打发来,吃不上好茶饭,还得为一大堆头疼事熬煎,指望他带咱脱贫,怕是难!”

想到这里,他心里打了个咯噔:岂止是难,还是悬!交不了账怎么办?

转念一想,人在奇奇里,心系奇奇里,要做好事,就不要怕难怕悬。接受组织委派,就得派而有获;答应村民的事情,就得说到做到。大家走着看,我郭若桥能吃几碗干饭。

奇奇里方圆有4000亩地,四个自然村像四颗豆子嵌在圪梁上,160户人像一把糜子洒在坡凹处。郭若桥要遍访每户人家,要走遍田亩枣林,不是件容易事。鸡一叫起床,星满天归家,张家门进,李家门出,和干部们会上议,会后谈……只要在村内,他手机上的计步器每天都显示两万步以上(三年来,大多数时间都保持这个纪录)。对奇奇里,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地多良田少,枣多见钱少,人少贫困多。干部们说村里人懒,常常是干部干,群众看。群众说干部软,做不下硬事,能跟上跑?郭若桥认为,说群众懒,是没有让群众看到美景好事。说干部软,是穷山恶水捆住了手脚,被窝里耍拳,抖弄不出去。奇奇里要富,既要治软,更要治懒。

郭若桥脑子灵动人勤谨,底子摸清了,便谋划出一个大盘子,盘子里放着三个字:“红,黄,绿”。红即红枣,这是奇奇里的主产,八万株枣树八万株摇钱树,靠枣吃枣,红枣兴村。黄即黄河,村子紧挨闻名天下的乾坤湾,靠水吃水,旅游活村。绿即绿色生态农业,靠山吃山,生态富村。村里人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这小郭书记还真有点子。可就是好点子还得有好身手,他能行吗?

家有三件事,先从紧处来。山水田林路,郭若桥倒着来,叫作路林水田山。一修路,二卖枣,三引水,四修田,五治山。修路要占地,开发要花钱,哪一件不是烦心事。别看郭若桥是城里娃,村里的事虽然懂得少,但他懂得扶贫先扶志,聚力先聚心。人心齐,泰山移,要让奇奇里风光出奇,写一个人生传奇。

白天挽起裤腿帮村民干活,喝着白开水,吃着馍馍就咸菜。困了,地头就是天然的床铺。人黏糊得近了,话就多了。天年,古今,村事,家事,拉个没完。

郭若桥跟着人家拦羊,拦羊的以为他是看稀奇哩,不怎么搭理。谁知道他一把羊铲,一瓶凉水,一个饼子,硬跟得日头偏了西。拦羊人服了,家长里短地往出倒腾。

老的称爷爷奶奶,长的称叔叔婶婶,同龄的称哥儿弟兄,就当自己是奇奇里人,奇奇里娃。人亲了,有话好说,有事也好办。

和大多数贫困地区相似,奇奇里的村民最怕过节。过节盼团圆,儿孙们都走了外边,为了省钱少回家,省了钱却欠下情。

“我是奇奇里的娃,他们欠下的我来补。”郭若桥这样想,也这样做。

端午节,自己掏钱从临汾买回江米和粽叶,合村人包粽子,吃粽子,“风和角黍香”,情暖众人心。有位80岁的老奶奶边吃边擦泪珠,问为甚哩,说好多年都没啦尝过粽子的味道了。

中秋节,他买回月饼,大包小包送到每家每户。老人们说,吃着郭书记的月饼,就像吃着自家娃的月饼,人不圆心圆了。

过小年,在村委会门口支起大锅,和村人一起捏饺子,吃饺子,把好心情捏在里头,好盼头咽到肚里。但人不能分身,心不可二用,他不得不强咽泪水——父母妻儿还在眼巴巴地等他回家过年呢。

刘志发老人患脑梗瘫在炕上,郭若桥一有空就来照料。病危时,整天守着喂药喂饭。病逝后,郭若桥戴着孝帽守灵,料理后事。惊世骇俗,奇奇里人能不吃惊!见惯下乡干部指手画脚,从没见过下乡干部为老百姓戴孝守灵。他不管这些,守了两天两夜,还解决了坟地选址纠纷,直到老人安然下葬。他谨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爱古训,设身处地地为群众排忧解难。

这头安然了,那头却牵着他的心。老家最疼爱他的外公病逝,因村事缠身,没能亲送一程,留下终生的痛。忠于职守,疏于孝行,人间难两全。他只能站在修路工地最高处,面朝外公家方向磕了三个头。

马林珍老人患了肝癌,郭若桥开车送到市医院,看病、买药、住宾馆,他都包了。乘等检查结果,带着老人去公园游玩散心。马林珍说:“没见过这么好的娃,比儿子还亲。”

父亲因心梗去北京检查,没有告诉他。父亲知道家事没有村事大,一己哪如百家重。父慈子孝,家风可敬。一个微小的人,又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在奇奇里,我爱奇奇里,郭若桥用大爱换来百姓的拥戴,换来奇奇里的大兴。

村里要修旅游路,23户人的枣园将要毁掉。刘宁富老汉七亩枣牵了大头。那些天,刘宁富见天守着枣园抽闷烟,命根子,他心疼哟。眼看就要动工,刘宁富没话可怎么办?郭若桥找见刘宁富,还没开口,刘宁富就红着眼圈说:“郭书记您不要说了,树该砍就砍吧。要问我心疼不心疼,我说心疼,心疼也得挖。路修通了大家受益,子子孙孙享福。地没了,我还能拦羊!”

郭若桥眼圈一红,泪珠几乎要掉下来。事后,郭若桥帮刘宁富办起小卖部,堤外损失堤内补。

刘宁富带了头,23户人都爽快地签了放弃补偿同意书。没用多长时间,一条宽畅的柏油路替代了鼻梁路,奇奇里人的大路梦终于成真。

郭若桥要修沿黄河旅游观光栈道,发动群众出工出料,外出务工的年轻人回来本村做活,家户的枣木也有了用场,一条可以观看黄河乾坤湾奇景,可以采摘红枣的栈道从山圪梁延伸到黄河畔。引来游人,也引来商机。

郭若桥带上村干部卖红枣。从临汾卖到太原,从太原卖到北京,一路走,一路吆喝,摆地摊是小摊贩,进展馆是大老板,村里积压的十多万斤红枣卖了,钱一个不落地交到枣农手里。再看郭若桥,一路辛苦一路歌,全然没当回事。

村里来了拍照的,郭若桥一打听,原来是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悦。灵机一动,何不请摄影家与奇奇里结个缘?王悦一听,说行,便请来了同是副主席的朱宪民,和因拍中国扶贫大眼睛女孩出名的解海龙,请来全国百多位摄影家,在奇奇里举办摄影展览。奇奇里能搞摄影村?有人初看名字,和可可西里有什么关系?再看新闻,原来是黄河岸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村落。奇奇里出名了,成了镜头聚焦的地方,成了人们乐意留下游踪的地方。摄影家们成了荣誉枣民,认领了近两千株枣树,加上县上的枣树扶贫保险,枣农们旱涝保收,一个创意,收到了一石二鸟之效。

如今的奇奇里,村里村外,焕然一新。石头村堡,石头公厕,本色而厚重。摄影美图,如同画廊,山庄变成影像村。村里安上了路灯,吃上了自来水,建起了活动中心,通了网络信号,利用空闲窑洞搞起农家乐,来这里的人越来越多。音乐人浮克和李咏海闻讯,也来到奇奇里采风,一来二去和这个年轻人交上了朋友。他们觉得,如果写诗,郭若桥就是一首感人的诗;如果写歌,郭若桥就是一首动听的歌。于是,这支带着泥土芳香,闪耀着青春之光,满怀着无限眷恋的《我在奇奇里》,在黄河之畔的奇奇里放飞,一经唱响,传遍四方。

有了图片,有了歌曲,还缺一部推荐奇奇里的风光片。郭若桥拿出自家的两万元,自编自导,拍了《黄河哪段最神奇,乾坤湾的奇奇里》的宣传片,发送到微信平台,“好一个奇奇里”的惊叹声不绝于耳。

还有——

还有——

说起他们的郭书记,奇奇里老百姓掰开手指头能一五一十娓娓道来。

深度贫困村的奇奇里,两年时间拔了穷根,成为山西省旅游扶贫示范村,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郭若桥也捧回山西十大三农新闻人物、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新时代中国乡村振兴贡献人物等十多个奖杯,在黄河岸边书写了一个奇迹。

奇奇里脱贫,郭若桥的两年任期也到了。是去,是留?

他想起,在他身后有殷殷期待的眼睛,默默支持的家人,心心相印的乡亲。没有众人的帮衬,他将一事无成。

他想起,刚来时在刘宁富家吃派饭,刘宁富听人说他爱吃大米,可是自家不会做米饭,就骑着摩托车到镇里买回一海碗白米饭。不会炒菜,就洒上白糖,一碗白糖大米吃得郭若桥泪如涌泉,哽咽难下。一碗大米饭胜过一桌珍馐佳肴,因为它接了地气,对了脾气。

他想起,一位叫郭成梅的大婶,见他穿着城里的鞋跑山石路,心疼得什么似的。就偷偷量了他的鞋码,做了一双实底软帮通风透气的老布鞋送来。说:“小郭书记,你那鞋跑山路可不行,时候长了会出汗打泡。”针纫拳拳心,线拽绵绵情,一双鞋就是乡亲发自内心的犒劳。

他想起,有时去乡里开会,邻居们少不了打电话问询,看他吃饭没?晚上回来吗?乡里有厚被子盖吗?问得他暖意融融。

他想起,每次回家都得悄悄走,不小心漏了风,第二天早上,窗台就会放上一篮红枣、一箱红薯、一袋土豆什么的。这情景,虽亲戚也不过如此,亲情也不过如此,何况他是从城里来的过客呢。

乡亲们听说郭若桥要走,这个劝,那个拉,说:“小郭书记是个好娃,俺们离不开你,你也不能走,就和俺们一个锅里搅稀稠吧。”

郭若桥心头一热:不走了。再干两年!

他动情地说:“将来即便走了,我这个过客也是奇奇里人,奇奇里的娃!因为,我的心已扎根在这一片土地。”

第二支歌: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

跨过了坎坷,翻过了贫瘠

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请好好珍惜

盼来了和风,祈来了春雨

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请好好珍惜

好好孝敬自己的爹娘

善待那姐妹兄弟

好好打理你们的果园

还有那山坡坡,山坡坡地

美好的日子,才刚刚开始

祝福你们相亲相爱朝朝夕夕

春天槐花开,秋天枣儿红

好时代都是好年好月人人好福气

43岁的冯文忠交了好运。2018年2月23日,也即戊戌年农历正月初八这天,他要结婚了。

人生的洞房花烛夜竟然来得这么晚,从20岁法定结婚年龄算起,冯文忠等了23年,盼了23年。眼看着盼得快要没戏时,一场好戏却在他那孔寒窑里唱了起来。

城里的刘翠翠看上了他。

刘翠翠看上冯文忠一米八的个头,壮实的腰板,厚道的品性。当然,还有一件有关生计的大事——冯文忠腰杆硬了,再不是赤手空拳的贫困户。

化妆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形象,这话不假。冯文忠在众人精心打扮下,头戴圪桃帽,身穿长袍马褂,一袭红色,一脸喜色,精神,耀眼,阳光,整个人年轻了十来岁。不说村邻有些走眼,就连冯文忠本人对着镜子也吓了一跳,你是冯文忠吗,不是在做梦吧?他一边打量着,一边想起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

奇奇里穷,冯文忠家更穷。父亲躺在炕上不能动弹,母亲也是个药罐子。给哥哥成亲,把老底吃干榨尽。给父母治病,又欠下饥荒,靠家家没钱,靠自己没本事,谈了十来个对象,人家一见他这个光景,好意思的当面拒绝,不好意思的躲躲闪闪。既不拒绝也不躲闪的,狮子大开口,不是要车要房,就是要他替人家还债。冯文忠想,我要有那个能耐,兴许孙子也抱上了,还用低眉下气地和你们谈。冯文忠心塌了,再也不想相亲。一个人,一孔窑,东游西逛挣零钱,糊了嘴,养不了家,到头还落了个“懒”名声。第一书记郭若桥说:“懒,是看不到希望后的一种消极。真有机会挣钱,大家都是勤快人。”眼看侄子都当上父亲,孩子上了小学,爷爷辈的冯文忠却还是光棍一条,着急的不只是他本人,更是他的父母,还有村里的干部们。

老父亲抗不住病痛,熬了十来年还是走了。临终前,拉着郭若桥的手说:“我是活不到那天了,娃,你见过世面,能给俺家小子找个媳妇,我死也安然了。”

人常说,有福不在迟早,走路拾了个元宝。冯文忠的好运来了,精准扶贫的春风吹到奇奇里,也吹到他心田里。

村里引来摄影家认领枣树,冯文忠每年坐享1500元的认领费。扶贫干部给村里改造农家乐窑洞,冯文忠不用出钱就有了一孔,每年又有几千元进项。参加村里新成立的劳务工作队,不是在县城工地砌墙,就是在村里植树,一年有七八千收入,冯文忠不仅把债还了,还有了积蓄,每年近万元的稳定收入是梦都梦不见的好事。“钱是男人的胆”,塌了心的冯文忠又动了娶媳妇的心,和刘翠翠一拍即合,一说就成。一打面看是他怀里揣上票票,骨子里却是富民政策落了地,生了根,开了花。

初八好日子,40岁的刘翠翠走在艳阳里,心里一片艳阳天。寻思着这门亲事还挺有缘分。上年吧,在县城长大、带着两个孩子的自家,经朋友介绍认识了冯文忠。相处的时间长了,觉得“文忠人挺好,是个过日子的,对我们娘仨也好”。只是,听说是村里人,还是离城100多里外的奇奇里,心里便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奇奇里的事,刘翠翠也听说过,再怎么变还不是山旮旯里的穷村村。百闻不如一见,到村里一看,吃了一惊。宽展的柏油路、满村的大幅照片、县城里都没有的共享单车和拓展基地、一辆辆小汽车、一伙伙外地人……果真是丑女子出挑成俊闺女了。肚子里的疙瘩一解开,婚事就顺水推舟扬帆远航。遇上了好人,人生的第二次和第一次一样暖心。

冯文忠的婚事牵动着郭若桥,不仅因为老人家临终时含泪嘱托,还因为冯文忠是奇奇里16个光棍汉中年龄最大最后脱单的村民。郭若桥说:“16个单身汉不脱单,奇奇里就算不得脱贫,他们不脱单,我就不走。”

郭若桥掰手指头数着,哪户人家的老小子娶了媳妇,哪户人家的单身汉问下婆姨。直数得16个数越掰越少,最后就剩下冯文忠。与其说他冯文忠为奇奇里画上光棍脱单的句号,不如说精准扶贫翻开了他人生崭新的一页。跨过了坎坷,翻过了贫瘠,今天是你们大喜的日子,请好好珍惜。作为第一书记,他要把婚事办得风风光光,不仅为新人看,更是为过上了好光景的人看。所以,郭若桥请来城里的婚庆公司,让冯文忠和刘翠翠出尽了风头,也让奇奇里人大开了眼界。

眼见老儿子的婚事有了着落,冯文忠母亲喜极而泣:“俺娃可算成人了,我闭上眼也息心了!”

父母眼中,不管孩子多大岁数,只要没结婚,就不叫成人。在贫困山区,要迈出“成人”这一步该有多难。还不到而立之年的郭若桥,却为不惑之年的冯文忠操起了“成人”心。成人之美,尽在一心,这就是郭若桥。

此刻,还有一位惦记着冯文忠婚礼的人正从临汾往奇奇里赶。

他就是永和县委书记加天山。

听说奇奇里最后一名大龄光棍儿要结婚,加天山甭说有多高兴。他来永和县六年,跑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为黄河乾坤湾奇观惊叹,为红军东征精神感奋,为民风淳朴的和谐之地骄傲,当然,更为这里老百姓的贫困揪心。爱她爱得深沉,才能为她为得真诚。故而有县长范洋平的“八年抗战”,有书记加天山的“永和九年”的长久之计。群众的事,就是他的事。像奇奇里这样的贫困村能够脱贫,冯文忠这样的大龄光棍儿能够脱单,这一天来得不容易,需要道喜,需要珍惜,需要继续帮扶,直至发家致富。

加天山在市里开完会匆匆上路。

一路上思前想后,心潮难已。一个奇奇里,走在全县脱贫前列,冯文忠所以能脱单,即是得益于脱贫。见了他们,我该说些什么?官腔要不得,道理也无须多讲,这样的场合,还是说些喜庆的话吧。加天山是秀才,笔杆子了得。忽然想到不如做首诗,把心意和期望融进诗里,助点喜气,添点雅气。汽车疾驰,文思泉涌,手机上就留下开头的12行诗。

到奇奇里,婚礼已毕,喜气充满窑院。听说加书记专来道喜,冯文忠和刘翠翠忙迎进窑里。加天山看见昔日拱肩缩背的冯文忠腰板挺了起来,新娘也是一脸春风,心里甚是高兴,便风趣地说:“没赶上婚礼,但见到了新人,沾上了喜气。一家喜,全村喜,一村喜,全县喜,我还不喜上眉梢。恭喜恭喜,祝贺祝贺!”

冯文忠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人一激动,话就说不成样子,一个劲地说“谢谢”。

加天山取出300元,递给冯文忠和刘翠翠:“这点钱不是随礼,是随喜。是我的一点心意。本可以送500元,送800元,为什么要送300元呢?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你们现在处在一生二,好好过光景,就会二生三,再往下走,就能生出许多想不到的变数来。这个变数,就是生活红火,万事如意。”

加天山掏出手机,找出路上写的诗,说:“再送你俩几句掏心窝子话。”于是,12行诗像涓涓细流滋润着冯文忠夫妇的心,也让在场的人感受到,这个“官”原来是位性情中人,百姓中人啊。

月朗星稀,时候不早,围观的人渐渐散去。因为还要去太原参加明天的会议,加天山匆匆用过饭又上了路。县委书记走了,这首饱含深情的诗留在冯文忠夫妇心里。后来,作曲家浮克读到这首诗,认为看似质朴无华,品来语重心长,温暖中饱含能量,稍作修改就是一首蛮不错的歌词。受加天山真情感染,浮克很快谱了曲。恰好加天山去京办事,见了浮克,浮克唱给他听,加天山觉得好听,但捉不住调。跟着浮克学了一下午,说记住了。浮克说:“录音试试?”加天山说:“不识谱,不捉调,唱出来惹人笑话。”浮克说:“歌声就是心声,只要不跑调就行。”于是,加天山带上耳机,亮开了嗓子。词是自家写的,烂熟于心,张口即来。曲虽生疏,但有乐感,一遍唱下来,浮克指点了下。两遍唱下来时,浮克说:“成,你可以当歌手了。”于是,加天山唱的《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风传开来。他感情充沛,原嗓原音,加上略带方言的吐字,给人一种本色和率真的亲和感。没用多久,抖音采用量上了18万,播放量达两亿,“亿现象”说明人们关切之盛。

因与一位脱贫农民的缘分偶尔结缘歌唱,因为歌唱倾诉了对这块土地这方人民的挚爱。一位县委书记的心声,在不经意间插上音乐的翅膀,从奇奇里飞了出来。如果把奇奇里比作正在起飞的大鹏,那么,《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与《我在奇奇里》就是大鹏的两只翅膀,载着梦想载着希望一齐向我们飞来。

《美好的日子刚刚开始》这支歌是唱给冯文忠的,也是唱给全县如冯文忠这样脱贫又脱单的人,更是唱给打造幸福生活的永和人。

是呀,美好的日子如春天槐花开,芳香乍露;富裕的日子如秋天枣儿红,会红运当头。

猜你喜欢
天山
天山廊道与唐朝治理西域研究
新疆哈密天山峡谷现冰瀑布
陈雪芳:永不凋谢的天山雪莲
诗一首(4)
天山天池
新疆天山
天山雪鸡
天山的祝福
《献给春天的颂歌》诗歌朗诵会在天山天池举行
天山有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