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衷 打造文化太山

2019-05-08 09:07阎文水
支部建设 2019年10期
关键词:太原市门票文物

◎ 本刊记者 阎文水

山前河谷里缀一条积雪带,长长地耀眼。正月未出,春的气息已经满山满岭、天上地下了。

位于太原西南20公里处的太山,一处熠熠生辉的旅游之地,静静地,仿佛等待新的篇章一页一页地抒写。为什么太山这几年来发展如此之快?太原市太山文物保管所所长、党支部书记张志敏一语道破:“我们不忘初衷,真正从内心出发,用文化活动吸引游客,尽力为游客提供方便。”

让传统文化荟萃

刚刚过去的元宵节里,远近不少人在半山腰里的龙泉寺,免费品现场滚出的元宵,猜一条条悬挂的谜语,观精彩热烈的民俗节目。寂静的太山,一时间红红火火,为人们献上一派新春的喜庆。

这样的元宵节活动,太山上已经举办多年了。

2008年5月,在龙泉寺东北偏上不远,发掘出了唐代地宫遗址。一具藏有佛教圣物舍利子的五重棺椁,使原本岑寂的太山,骤然在考古界与普通百姓之中传扬开来。

调来不过4年的张志敏,急迫地思考起太山的未来。黄鹤楼本身是壮观,但真正使它留传千古的,还是一首诗。在山西作协大院长大的他,自小受到熏陶,觉得要使海拔不高、面积不大,也不出名的小山迅速发展起来,就要在它的文物价值、风景资源之外,附加传统文化。

元宵、二月二、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除夕……每逢传统节日来临,太山上必不闲着,举办各种活动吸引游客。比如端午,他们从附近村子雇人,前来包出整齐划一的粽子;比如中秋,品月饼、赏明月,有年竟簇拥了200来人,在大月亮底下;比如重阳,咀嚼他们自制的重阳糕,啜饮自酿的菊花酒;比如除夕,客人与主人,一起静候除旧迎新那一刻的到来,撞响祈福的大钟……非但传统节日,在元旦、五一、国庆等一些法定假日之际,太山上也有各种各样活动。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极具古国情趣的物事,千百年来,塑造了世世代代中国人一份和谐、优美、热爱生活的心灵。书院、画院、诗社、棋社、印苑、琴苑、花会、茶友会、太极文化馆等十来个文化社团,如雨后新苗,在太山上次第面世。一场接连一场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一传十、十传百,引得人们慕名而至。荦荦大者,如2016年、2017年,联合太原市文联、作协举办的迎春音乐朗诵会,全国女作家“走进太山·感知三晋”读书会,北京三作家(张驰、狗子、唐大年)新书《别·散》签售会。龙泉寺的一石一木、一花一草,迎接着多少新老面孔。《太山国学》《文化太山》与《太山词刊》三份报刊,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得到广泛肯定与赞誉。

“从那时开始就刹不住车,文化活动越来越多。”细数不过来,张志敏只是随意列举一些。

太山的文化蓬勃发展之气,不但吸引了一拨儿一拨儿各界人士,也吸引了远远近近的游人。曲折小径上,人上人下,回廊重檐下,驻足不移。他们在浸染传统文化的同时,也给太山带来了新的一天一天。

2017年,太山迎来一次景区提档升级的机遇。修路、修桥,起建三座大型仿唐建筑。其中在唐代地宫遗址上,营造五层楼台。如今工程已近收尾。一座沉寂了多少年的小山,在盛世重放光彩。如果说以文化立山的软件使它渐聚人气,那么重建的硬件,则为它大步前进提供了一次跨越。

一切都是相辅相成的。有了想法,不能坐等。就在两年建设期间,张志敏他们也没停下来,太山公众平台,一次一次报道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活动。

用初衷赢取客心

太原市太山文物保管所人员不多,在编与聘用加起来不过10余人。去年12月刚刚改选了党支部,共有7名党员,其中在编人员党员6名,聘用人员党员1名。张志敏续任书记,其他人员如副所长、党员张君平身兼几个委员之职。

太山不大,地处又偏,以前,文管所与其他不少同类单位一样,党的领导淡化。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的治党、治国方略引领下,文管所把加强基层党的领导与一线的、具体的业务紧密结合起来,齐头并进,携手发展,以崭新的工作面貌、工作状态,为太山插上翱翔之翅。

人员不多,但学习、活动不能缺少。每周二上午,文管所召开党建学习会,党员、积极分子与先进青年,在编的、聘用的,全部参加。

有文字,有图片,一份份简报,记录下了这个精干队伍的一次次学习,一场场活动。

“基本任务是文物保护,紧要任务是谋求发展,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展现给人民群众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张志敏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太山文物保管所如何落地做了清晰描述。

不论工作日,还是节假日,这么多年,多少个日子,张志敏都是在这座蕞尔小山上度过的。节假日本该休息,反而成了他最忙活的时候。组织人员,安排工作,精心布置一次次活动。在他的带领下,班子成员、党员以至全体员工,也给节假日注入新的内涵,赋予新的意义。他们明白,越是节假日,越是太山奋发有为之时。“把工作融入生活,让爱好与工作结合。”这不仅是张志敏一个人的信条,也是太山文物保管所全体人员的信条。

唐代地宫遗址发掘后,限于当时条件,他们只在上面加盖了一层防雨布,简单保护。有天半夜电闪雷鸣,他们披着雨披,头顶瓢泼大雨,脚踩越来越大的泥泞,奋力抢险。共产党员赵永奇表现尤其突出。2016年刚从附近的龙山文物保管所调来,就赶上了太山提档升级建设,张君平每天来去工地几趟,上高下低,技术、消防等等细节,时刻没有放松。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党员、老文物工作者,他经常带领安全员,巡查太山的角角落落。党员就要发扬先锋模范作用,就要义无反顾,时时、事事走在前面。

以前没有讲解员,游客每每前来,转了一圈之后,总是撂下一句,走吧,走吧,啥也没有。张志敏心想,怎么甚也没有?他们开始免费为游客提供讲解。最兴奋的,张志敏说,有天大清早,他听到外面有人讲解,原来是来过的游客,又带来几个新游客,自己在那里指点起来。还有别的吸引游客的细节么?只要凭门票,来人就可喝到一杯免费的茶水,逢到落雨免费领取雨披,体力不支可以领到一根拐杖。又呷一口茶后,张志敏回忆,开始时候客人来了,我们倒上一杯茶,后来觉得,这样过于怠慢,于是客人上山,他们总要端出瓜子,摆出小杯,时时斟茶。觉得好,客人才会愿意来、经常来、带人来。他们还主动走出去,为晋源区环卫工送去香粥、福袋与平安果,到花塔小学植树、上传统文化课,带着水果、T恤、尿不湿等生活、学习用品到太原市社会(儿童)福利院……

2009年,太山门票每张10元,共计收入10万元,游客1万人。大建前的2016年,门票每张30元,共计收入200万元,游客6、7万人。如果加上残疾、老人等免门票者,2016年游客达到8、9万人。门票收入,在太原市文物单位中名列第二,仅次于晋祠。

“太山这几年的发展,与我们的最初设想,正在逐步靠近。”已经57岁的张志敏描绘未来:“我们要把它打造成传统文化表现最完美的一处景点,打造成太原市民的会客厅、节日休闲的好去处。”

猜你喜欢
太原市门票文物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我给文物当“医生”
我的专属门票
文物的栖息之地
太原市阳曲县:“网红草莓”匠心种 “圈粉”五千坐地销
魔方小区
北京“门票达人”办展览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太原市经济发展实现首季“开门红”
文物失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