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绘画的融合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

2019-05-08 03:35谢芳芳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教育教学

谢芳芳

摘 要: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与西方民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诞生出不同的艺术体系。中西绘画风格与技艺的结合使得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并在各自适合的土壤上蓬勃发展,绚丽绽放。文章以中西方文化发展为基础,对中国绘画艺术未来的发展作出尝试性探究。通过本次的研究,在以后的教学中,将中西古典绘画美学研究和时代发展结合在一起,使之后的教学能够适应时代,不断促使绘画美学得到新的认知,使中西方艺术观念相互渗透,实现深入的融会贯通,从而焕发出新的艺术生命。

关键词:中西方古典绘画;教育教学;艺术观念

一、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发展转型

(一)中国传统绘画的现代转型

中国传统绘画在发展过程中,以继承笔墨为主,派别众多。千百年来,画家们从传统文化及优秀作品中汲取创作精华,创作了大量传世佳作。所谓传统的,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不可以固守传统,不然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名画匠。在继承前人文化精髓的基础上,应该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充分的认知,需要把“笔墨当随时代”和“与时俱进” 作为我们进行艺术创作的指引,使中国古典绘画的精髓在当今社会中得到研究与发扬。

清朝初期,郎世宁、安得意等传教士进入宫廷,成了宫廷画师,他们为权贵画像,开启了中国绘画中西融合的开端。郎世宁作品有很多,《平安春信图》寓意吉祥,描绘雍正皇帝和皇子弘历品竹赏梅的情景。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并先后受到了康熙、雍正、乾隆的重用。近代,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浪潮的冲击下,思想家和艺术家们提出了各种改革中国画的方案,“美术革命”如火如荼。根据革新中国画的主张不同,分成了三个派别:传统派、融合派、西化派。

传统派认为传统中国画和西方古典绘画是对立的,他们主张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代表人物有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潘天寿等。融合派提倡通过中西融合改良中国画,代表人物有徐悲鸿、林风眠和刘海粟等。西化派则认为中国传统绘画必须全盘接受西画,影响较小。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当属以徐悲鸿为代表的 融合派。他所创作的油画作品《愚公移山》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将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完美融合。利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画出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和植物,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的表现方面,融入西方传统绘画所强调的透视、明暗关系等,并直接用人体为素材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独特之处。徐悲鸿在这幅作品中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成一体,独创了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沧海桑田,中国人民在艺术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得中国绘画艺术在世界艺术之林独树一帜。中国画的精神不仅是笔墨技法表现境界的发展和传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几千年来,绘画技法上没有质的改变,这也许是直接导致中国传统绘画不能超越古人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必须竖起自己的“旗帜”,成立自己的流派。

(二)西方古典绘画的现代转型

西方现代绘画观念的转型在现代环境中逐渐产生,工业的发展是西方绘画现代转型的内部原因,而机械取代手工业则是其发生的外部原因。西方绘画长久以来都是以写实为第一位,19世纪初,照相技术的出现使西方绘画开始谋求新的发展之路。

从西方绘画总体发展来看,西方传统绘画是写实主义的,在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拉斐尔的《雅典学派》中,很好地体现了西方古典绘画的透视空间营造。到了19世纪末期,西方一些画家开始尝试改变这种立体的构图方式,马奈就是当时最具创作倾向的一名画家,19世纪60年代,他的画作《奥林匹亚》入选沙龙展,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作品中,他放弃立体空间感的营造,重视线条和平涂。在这幅画作中,运用一种可以在平面上展现整个身体的角度来表现人体,不求充分表现立体感,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装饰性。从马奈的作品开始,西方绘画开始逐渐呈现出由具象向抽象、由立体向平面的过渡,促使西方绘画观念发生改变。

后印象派的出现标志着西方古典绘画现代化的转型,后印象派被后人认为是现代绘画的开端,代表性人物塞尚被誉为“现代绘画之父”。他擅长风景画,其《圣维克多山》描绘的是一片没有人烟的广阔天地。在这幅画中,每一个色块和造型都被处理得极为严谨,浓重而深沉的绿色,衬托出不同明度和纯度的黄色和蓝色,笔触的走势、转化等都构成了空间,这种“新现实”的意味,正是塞尚绘画艺术的核心。他的构图原则推动了绘画观念的革新。

西方传统绘画受雕塑的影响也很大,虽然艺术效果逼真,立体感强,但是现代绘画却要打破这种真实的幻觉,使画面回到平面中来。无论是塞尚的绘画,还是梵·高的作品,都可以看出對古典绘画中的三维立体空间感和构图法则的革新。

对西方的现代绘画评论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艺术上的创新,有人认为是一种退后。不管怎么说,时代在发展,艺术在进步,西方的现代绘画是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结果。

(三)中西方绘画的融合发展

从中国近代美术史发展来看,1919年的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蔡元培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主张学习西洋油画。在五四运动后成长起来并对中国油画发展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有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他们为中国培育出大量的美术人才,也使中国绘画趋于多样性发展。林风眠的代表作《仕女图》充分展示了他在融和中西艺术方面的成就。刘海粟的《上海庙会》是他晚期作品,笔触技法上既有西方印象派斜扫式笔触,又吸收了我国绘画的传统技法,色彩上不拘泥于西方手法,采用中国画“随类赋彩”的理念。刘海粟将西方艺术看做是世界的艺术。他在《欧洲随笔》中这样写到:“现代的美术是带着世界性质,没有什么国度的界限,我们现在要研究西方美术,并不是因为它产生在西方之故,也因它含着世界性质。要明白新兴的美术,是世界性质的美术······一切思想都带着世界的性质,是不容你不接受混交的。所以要谈艺术,不能不明白现代新美术思潮,不是明白一些形式就算数,还要探求它的根本精神。我们要替固有的美术重新估定一种价值,也趋向加入世界的美术潮流和别人一同前进。”

同时,中国的绘画理念也影响并丰富着西方绘画艺术。其中,毕加索、勃拉克对于线条的运用都是受中国画的绘画启发。毕加索非常欣赏中国的绘画,并大量临摹齐白石先生的作品。他曾当着张大千的面说:“不仅巴黎没有艺术,整个白人世界都没有艺术。”可见,毕加索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推崇。

如何在保存自身文化的同时又能不懈地寻求不同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这是中国绘画在当代发展中一个敏感又复杂的话题。融合中西,终将成为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历经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中西绘画风格与技艺的结合使中西两种风格迥异的艺术形式相互借鉴,取彼所长,补己之短,并在各自适合的土壤上蓬勃发展,绚丽绽放。

二、在美术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我们通过学习前人的优秀传统,发现其发展规律,创造出具有新风格的艺术作品,这是更好的继承,即“古为今用”;正确对待外国的文化,学习外国的长处,创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有独特民族风格的东西,以发展中国的新文化,即“洋为中用”。本课题通过对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对比研究,力求使从事美术教育人员对中西方古典绘画的差异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在教学中灵活运用,更高层次地提升美术学习者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中西方古典绘画各有其精髓,在课堂上,教师要把中西方古典绘画的精髓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古今中外艺术文化的同时能很好地吸收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中有益的成份,增加文化内涵。在进行传统美术教学时,既重视专业和技能传授,又把审美融进实际生活中;在尊重学生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同时,又要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使他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审美能力。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许多人天生具有的通过眼睛来理解美术的能力沉睡了,因此必须唤醒它。可以说,美术课就成为在校学生接受美育的一种好的途径,在实际美术教学中,通过赏析美术作品,了解关于作品创作背后的故事,积累审美经验,提升审美能力,感悟创作者的艺术特色,从感知精神内涵逐渐上升到享受艺术与美的真谛。美术教育人员作为学生的领路人,不仅要做到掌握现有的知识理論,还要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引导、挖掘学生对生活中美的感悟能力,提升学生的艺术情操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喜欢上美术课,可以尽情想象与发挥自我,借助手中的画笔,去感受周围美的存在。

人类社会对美和艺术的追求从未停下过脚步,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也永远不会消失。美术教育人员,在未来美术教育的道路上,应该把握社会需求,针对时代和学生的特点,开创出有新意的教育教学模式,为我国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宗白华.意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陈炎.文明与文化[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

[3]张鑫.中西古典绘画美学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

[4]高瑞芳.试论绘画艺术视角的中西方美术的异同[J].明日风尚,2018,(3).

[5]李俊.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之地位[J].艺术百家,2010,(2).

[6]李菲.20世纪初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等人对油画民族化的探索[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1).

[7]崔慧娴.时代变革下的“中西融合”——论刘海粟早期美术思想[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2,(2).

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市工业学校

猜你喜欢
教育教学
微媒体在高校《大学传播学》课堂教学的应用与影响
论将中医学纳入大学教育教学领域中的重要性
医学院校临床药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开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