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探索

2019-05-08 03:25罗彦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实践教学

罗彦

摘要:微电影制作是影视制作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综合了文学理论、影视创作、影视制片、影视摄影、影视编辑、影视表演、后期包装、宣传发行等多个课程的相关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实操性。课堂当中开展实践教学能检验学生对于基础课程知识的掌握,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微电影制作;实践教学;角色定位;分镜头脚本

得益于摄影器材的大面积普及,微电影创作的器材门槛以及制作成本在逐步降低。微电影制作类课程现已成为高校影视专业教学的重要一环,结合了传统影视专业知识,包括剧本创作理论、摄影摄像知识、影视剪辑知识等,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同时,由于课程性质为实践课,课堂教学需要围绕“培养学生实操能力”这一核心需求,因此要求更有针对性的课堂模式。本文将结合笔者所担任的影视工作室课程进行分析,探讨影视制作类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影视制作类课堂的教学现状

(一)学生角色定位不强

传统的影视制作专业课堂当中,学生要历经故事创意创作、影视剧本撰写、分镜头脚本设计等影视文学方面的学习内容,还需要完成场景勘察选定、物色演员试镜甄选、规划拍摄日程通告等影视制片方面的工作。除此以外,执行现场拍摄、同期声录制、灯光设置等影视制作技术上的内容自不必说,演员现场演绎、角色情绪引导、场面镜头调度等导演功课以及拍摄后的素材筛查、画面构建、后期剪辑等影视剪辑能力也是电影拍摄的重要内容。这一系列内容基本涵盖了影视制作的全流程,而学生在其中所担当的角色包括编剧、制片、摄影、灯光、录音、美指、服装、剪辑、导演等。不同角色的变换可以使学生对于各岗位的工作内容有所了解有所接触,但这样的接触是浅层的。对于学生来说他们仅仅是参与了一个电影制作的体验课程而已,不利于培养专业的技术能力、专业的审美意识、专业的艺术素养,同时也意味着学生难以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即使是在电影制作行业当中,这样多重角色定位的情况也十分罕见。如今的影视行业越发细分,对于摄制人员也有新的要求:能够兼顾多重角色自然是好的,但每一种角色身份的能力都必须专攻领域清晰、专项能力突出、专业素养优秀。过于笼统的人才培养思路、过于模糊的行业角色定位显然是不符合当前行业需求的。

(二)忽视分镜头脚本

影视制作当中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是分镜头脚本的设计。分镜头脚本是连接文字剧本和影视画面之间的桥梁,是前期策划和现场拍摄之间的纽带,使电影的初期画面不仅只存在于导演和编剧等主创脑中,让制片组所有成员都能更清晰地了解到画面运动、演员调度、场景设置、光线构造等技术上的预想效果。而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制作微电影时对于分镜头脚本以及故事板创作非常不重视。剧本完成后,编剧主创往往会认为任务已告一段落,剩下的拍摄上的事情只需要交给导演、摄影便可以了。以至于剧组在准备好演员造型、服装道具、灯光录音,要进入到现场拍摄阶段的时候,才发现每一场次的拍摄都是未知数,现场出现大量的混乱情况:演员不知道走位调度,摄影不清楚拍摄景别,灯光不知道场景光线,录音不清楚对白拾音,美术不知道背景舞台,造型不清楚最后效果——大家只知道拍摄剧本里面第几页的内容,但是不知道需要拍摄什么样的画面,所有的东西都有待导演现场决定。这样的操作会严重拖慢现场拍摄进度,导致整个作品的完成也受到影响。

二、影视制作类课堂的实践教学探索

(一)确立学生的角色定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笔者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必须参与到电影制作的全流程、不需要经历所有的角色岗位——事实上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担任导演演员摄影师和灯光美术造型师。以笔者班上其中一位学生为例:这位学生对于发型有兴趣,且本身就具有时尚触觉、平时也具备相关的发型知识和审美上的基础,则完全可以只负责发型这一项,以发型设计师的身份在多个剧组中出现。在音乐编辑、在布光控制、在镜头运动等其他技术性领域,只需要储备基本常识,有基础性的了解即可;在服饰搭配、在化妆造型等其他美术性领域,则需要具备专业知识,专业的审美眼光;在发型设计、发饰搭配这一专攻领域,则需要拥有创造性思维以及独到的眼光。作为一个发型设计师,他可以不擅长布光,但是必须了解不同光线环境下对于发质的出镜效果的影响;他可以不擅长镜头调度,但是必须清楚不同景别下拍摄到的范围以及出镜的比例大小;他可以不擅长服饰搭配,但是必须清晰晚宴场合的发型和商务洽谈的发型该如何造型。

作为教师,帮助以及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能力的角色定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确立了角色定位后,还需要不断促使学生提高技术能力并延展其能力范围。以某学生为例:该学生平时喜欢摄影,对于单反等摄影器材具有硬件方面基础,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为摄影师。作为一名电影摄影,除了具备构图审美、曝光控制等平面攝影方面的“标配”能力外,更重要的是熟悉镜头运动,熟练操作移动摄影设备,对于镜头调度有着自己的解读——可以执行剧本要求的各种镜头调度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何时手持拍摄,何时斯坦尼康,何时该用三脚架定镜,何时该上滑轨车移动拍摄,有着一套属于自己风格的镜头语言。简而言之,具备执行力仅仅是一个前提,还必须具有创造性思维,不断深化摄影方面的理解。

除了在纵向不断提升能力,还必须横向延伸相关的能力范围。以制片为例,相关连的横向能力包括剧本创意策划、工作人员调度、拍摄进度安排、剧组财务管理、宣传营销推广,同时还需要提高自身的口头表达、书面沟通、谈判技巧、业务洽谈等方面的能力。同样的,导演也不能仅停留在演绎指导、情感引导、故事叙述、气氛渲染这些本职工作,还需要具备镜头语言、场面调度、音乐处理、画面剪辑等多方面综合能力。只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专多能的专业匠人,方能满足业界需求。

(二)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指导

在微电影制作课程的教学当中,还需要鼓励、引导、带领学生做分镜头脚本,掌握镜头语言的基本语法和应用规律。笔者在课堂实践中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指导。

1.注重拉片练习

拉片就是一个抽丝剥茧解读电影的过程。对优秀的电影作品进行拉片练习,逐帧观看、揣摩、分析,去感受创作者的拍摄思路和剪辑逻辑。笔者要求学生在做拉片训练时,把看到的每个镜头的技术特征——景别、焦段、机位、中心、角度、调度、光线,把出现的每个剪辑手法——蒙太奇手法、动作剪辑、声音搭配技巧、节奏控制、叙事方式都一一记录下来。从中可以看出导演是如何利用影像来分解和重组时空的。

除了让学生去做电影的拉片练习外,还可以通過解读专业人士对经典影片的拉片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如果说学生自己做拉片练习是一种输出的话,那么参考专业的拉片分析便是一种吸收,一种高效率的吸收。两种练习模式互相搭配,对于学生视听语言的积累大有裨益。

2.规范镜头语言

当建立起一定的视听语言意识后,可以尝试用专业格式来进行分镜头脚本的构思创作。分镜头脚本意义重大,是前期安排拍摄任务和经费的参照,是现场摄制时工作人员的指引,也是后期剪辑合成时候的依据和蓝本。在实践教学中需要让学生建立起场景概念,每个场景用若干个镜头组合而成。在创作分镜头脚本的时候,必须从一开始就把镜头语言表达规范起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意识习惯:景别明确远全中近特;镜头角度明确标识;调度方式需要清晰明了;拍摄内容需要紧密结合剧本;如有特殊的画面需求或者光线效果还必须单独标明,以便各部门人员事前了解——一切的分镜头脚本创作遵循“简单明了”的原则,为故事服务,也为现场拍摄服务。

3.清晰镜头运动

在剧情比较具有冲突性的关键场景,或者镜头调度人物调度比较复杂的情况下,需要通过故事板把镜头运动清晰化地呈现出来。在故事板中可以看到机位角度以及拍摄范围,镜头内人物位置、相互关系也一目了然,通过规范的标识方式来表述镜头的推拉摇移。在设计大调度或者长镜头的时候,故事板明显比分镜头脚本更有优势:它可使工作人员在进入现场拍摄前便可以大致清晰镜头的运动方式、镜头取景角度范围、镜头内呈现出来的内容,大大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

在绘制故事板的初期,很多学生会由于缺乏美术基础和镜头意识,会把故事板画成平面漫画,集中表现为:景别单一,基本为全景;角度单一,以正面和正侧面为主;缺乏镜头运动;没有透视变化,画面内场景呈现出二维的空间感。这些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需要及时指出并让学生改进的地方。

三、影视制作类课堂的可能性

随着微电影制作的日益普及,参与到其中的群体越来越广泛。剧本是坐着写出来的,但是电影不是。电影必须是在现场的,因此电影制作的教学也必须是围绕现场的。综合实践是影视制作专业教学的重要教学手段。除了课堂的实践教学,高校应加强与行业相关企业、制作单位的交流互动,通过校企合作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更高、更好、更广阔的实践操作平台。以实战代替实践,让学生在一线片场学习一线技术,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了解到行业对人才、对能力、对素质的实际需求。

参考文献:

[1]赵竞,郭磊,张春红.项目式教学模式下的影视后期合成课程实践研究——以微电影制作项目为例[J].艺术科技,2016(5):43.

[2] 秦勉.微电影剧作创新性探析[J].视听,2014(6).

[3]李宇宁.微电影创作实录与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48.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实践教学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