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有效对策

2019-05-08 03:25杨昌东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杨昌东

家国情怀是我国的优良传统,凝聚着中国人民的信仰与追求,是华夏儿女的精神支柱,支撑着我们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符合时代特點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更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家国情怀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中国现代史主要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曲折发展历史。通过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情感的形成与发展。

2.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教师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可以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教师在进行高中历史教学时要摆脱以往“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理清知识线索,帮助学生记忆。教师可以借助家国情怀教育,以此加深学生对枯燥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从而形成通过学习历史知识促进家国情怀培养,通过家国情怀培养反哺知识学习的良好循环。如开展《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便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搜集与本课相关的文献,了解整个事件,了解历史学科的整体性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

二、高中历史教材中体现家国情怀培养的内容

高中历史中的每一课都能够完美地展现家国情怀的学科素养,比如在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学生通过学习中国政治制度从内外服制度到分封制、宗法制,体会古代先民智慧的结晶,以此增强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在必修二第九课《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中学生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意识,激发自身对科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又如必修三第一课《孔子与老子》,学生通过学习儒家的仁爱思想和道家治世的智慧,认识孔子和老子两位思想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逐渐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认识到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家国情怀的培养内容,浩如烟海、俯拾皆是,这是历史课程在家国情怀的培养方面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家国情怀的培养融入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中。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策略

1.树立家国情怀培养观念

高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因此,历史教师首先要树立家国情怀培养观念,将这一观念贯彻于历史教学始终。

2.制定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师期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教学目标既是历史教育教学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也是历史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风向标。因此,历史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需要制定适合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目标。

3.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于友西指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教学方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善于将各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有机地结合运用,以使各种教学方法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发挥出教学方法的整体功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考虑历史学科本身的特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和学生自身实际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选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为了提高学生兴趣,历史教师可以在讲授中通过广泛的阅读增加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逸闻趣事或稗官野史,用学生比较熟悉的课外知识来诠释课程内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效仿“百家讲坛”,换一种方式讲历史,主动贴近学生,使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通俗化、趣味化,让学生更愿意接受。

家国情怀,是发展学生历史素养的核心内容之一,需要渗透到历史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平时生活以及学习中都能够从历史课程中感受家国情怀,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家国情怀。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高中历史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家国两相依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略谈“家国情怀”
包产到户与包干到户——岳麓版高中历史教材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