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课的“图示法”研究

2019-05-08 03:25张晓航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心词圆圈流程图

张晓航

1988年,美国著名思维教育专家David Hyerle首次提出Thinking maps,即八大思维图示法。Thinking maps包含八种具有特定形式和用途的思维可视化工具,分别是圆圈图、气泡图、双气泡图、树形图、括号图、流程图、复流程图、桥形图。这八种思维图示能分解式地去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思维,如联想(圆圈图)、条理顺序(流程图)、描述(气泡图)、对比(双气泡图)、分类(树形图)等,有效地帮助学生将隐性的思维显性化,同时增加思考的深度与广度,让思考更有条理,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图示导学,自主探究

在课前,通过图示可以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背景知识,或者引导学生设疑,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如在学习PEP五下 U1 My day 这一课,在导学环节,笔者借助圆圈图设计了两个活动。圆圈图由一个小圆和一个大圆组成,思考的中心词写在小圆内,关于中心词的联想写在两圆之间。在阅读课上,运用圆圈图可以帮助孩子们拓展思考问题的角度、回忆学过的知识、定义概念、产生有创意的想法等。

在课前,教师可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用圆圈圖填写自己在周末的活动。在课上,孩子们运用所学句型谈论自己的生活。教师鼓励学生围绕My weekend 多角度写出自己的活动,通过联想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接着,带领孩子们谈论书本的配图。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可解释疑难点,扫清下一步阅读的障碍。正如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有了疑问,才会有探究的欲望。

二、图示助学,突出重点

阅读能力的提高,阅读策略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前,笔者的做法是设计各种问题,指导学生运用扫读、跳读、细读等阅读策略在文章中寻找答案,但学生接受的知识是零碎的;现在,应用Thinking maps帮助学生分析语篇结构,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语篇。

1.扫读、细读得内涵。孩子们细读语篇,自由选择写文字或画画,完成流程图。此时,老师可以特别关注后进生,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有时为了节约上课的时间,教师可以在备课时就把“思维图示”做好,上课时直接展示给学生看。通过对照,学生可以改进自己制作的“图示”的不足并加以改正。通过完成流程图,学生可以很快就掌握文章中所内含的深层信息。

2.提取关键得结构。为了完善图示,需要从文本中提取有效的信息。根据语篇内容的不同,老师可选用不同的图示来分析语篇的结构。如表示因果关系可用复流程图,在中心方框里是事件,左边是事件产生原因,右边是事件的结果,原因和结果不需要一一对应。复流程图表达一个先后顺序的过程,能够帮助孩子直观地看到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通过考虑原因和结果帮助学生分析为什么,结果是什么。

3.图示类比扫障碍。当语篇的内容涉及类比、类推的时候,可以借助桥形图。桥形图形状像一座桥,桥的中间写“相当于”,横线的上方和下方写一组具有某种关系的两种事物,每组事物的关系是相同的,各组之间形成类比的关系。桥形图可以用来建立事物间的联系,介绍某种事物,探索事物的特征,发现新规律、新事物等。借助图示,同学们能改善阅读策略、理清语篇的脉络和扫清生词的障碍,从而把语篇读通读透。

三、图示展学,拓展提升

根据图示的提示,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锻炼了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在“会说”的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会写”,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如在学习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Read and write时,同学们运用“气泡图”归纳出Robin的特点。气泡图中间大圆内写中心词,中心词周围的小圆圈内写描述中心词的词汇。这些词汇一般都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等描述性语言。

利用图示,老师把课堂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先说出正确、流利的英语,从“说”过渡到“写”,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著名英语教材《基础英语》的作者C.E.埃克斯利说:“凡能激发学生喜爱学习英语的方法,则是最好的方法。”实践证明,在小学高年级英语读写课中,应用“Thinking Maps”进行“图示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猜你喜欢
中心词圆圈流程图
Why I ride
移圆圈
奇思妙想话圆圈
悠悠的圆圈圈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宁海县村级权力清单36条
《天津医药》稿件处理流程图
“中心词+外化亲属称谓语”的多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