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学童谣“新课堂” 传承精粹“潮文化”

2019-05-08 03:25苏东青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新课堂潮汕潮州

苏东青

近年来,我校在北京大学陈平原、韩山师范学院林伦伦、林朝虹等潮汕文化研究名家的大力推行和引领下,以系列读本、诵读演绎、综合实践等多种形式传承潮汕文化,播撒文化育人的种子,让优秀“潮文化”的根深扎校园,润泽师生心田,培育具有民族文化自信的新一代潮人。

一、 构建“潮校园”——引领成长的精神家园

我校在推进潮汕文化进校园的进程中,将潮州精粹文化教育研究落实到学校特色建设的全过程中,融合到全方位的教育管理研究中,在环境设计上彰显“潮”文化。采用“顶层设计,整体建构(校长室)”——“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各处室)”——“主题教育,认领展示(各科各班)”的组织管理体系,把校园文化建设的天地交给师生,从“传统文化素养教育”和“师生人本文化实践”两大层面去构建学校的公共文化。如学校东楼梯的“潮州精粹”,在构思上以“乐当潮州文化小传人”为主题,“潮州特色简介”与“师生潮艺展示”两相辉映,相得益彰,让学生在漫步拾级中,更深入地了解“潮剧文化”“潮菜文化”“潮绣文化”“功夫茶文化”“陶瓷文化”“木雕文化”等地方乡土文化特色,强化了师生传承潮艺、“爱我潮州”、建设潮州的爱乡之情。

二、探索“潮课堂”——风生水起的多模教学

(一) 纵向延伸,活用读本,诵读多模

《潮汕文化读本》的设计意图是以潮汕童谣、故事、诗词为引子,以此激活学生主动探究、继承潮汕优秀文化的内在学习因子。因此,要让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做到以读为本,读有策略,读有坡度,读有多模,让学生爱读、乐读,读出情感,读出趣味。

(二)横向联系,开放课堂,呈现多模

我们以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课型推进读本实践,构建互联网+时代下的开放课堂,以整合优质资源为核心,探索有机融合各科教学元素的多模学习方式,以童谣、故事、诗歌学习为切入点,将文化活动的探究渗透到数学、科学、社会、艺术、体育等学科学习之中,实现学科之间的跨界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1.“一班一品”特色课程。近年来,我们将《潮汕文化读本》的学习融入我校“人文素养+艺体特长”的“一班一品”培养课程体系中,在每周三下午的特色“选修课程”中开设潮汕童谣、经典吟诵、文学诗歌、民间舞蹈、潮汕工艺、媒体导播、手鼓表演等特色项目,于多学科元素整合的选修课中全方位落实潮汕文化的传承。

2.主题学习学科渗透。在整体推进读本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倡导全科渗透式教学,围绕一个主题学习,根据内容特点,多学科并举共同参与设计,从不同的角度去落实潮汕文化渗透。

三、拓展“潮活动”——活色生香的创学空间

“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我们在学校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渗透“潮”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潮汕歌谣美德教育的体验活动路径探索。

1.诵读童谣诗词,争做“潮学”之星。将潮汕文化的学习成果展示作为书香校园活动项目之一,各年级举行经典诵读成果展示和比赛,有“配乐朗诵、诗画展演、古文新唱、乐韵诗舞、班级擂台、童谣微剧、穿越诗人”等各种活动,从中评出一大批“潮学”诵读之星、创意之星、进步之星,给予表彰和奖励。

2.搭建实践平台,传播“潮学”精粹。我们尝试从潮汕童谣读本出发,在学校各种专题大型活动中设计有趣的闯关项目,让学生在完成一个真实的任务中体验社会生活,感受文化的魅力。

3.玩轉民间游戏,体验潮汕情趣。学校将潮汕童谣诵读与课间游戏文化开发相结合,开展课间传统游戏创作征集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把潮州童谣诵读融进传统的丢手绢、跳绳、踢毽子、拍手歌、猜灯谜、跳格子、跳橡皮筋等十几种有益身心的课间游戏中,自编成“潮谣乐传统游戏”,妙趣横生,其乐融融。

4.开展研学体验,感受民俗魅力。我校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所蕴含的教育因子,以少先队为主阵地,利用寒暑假开展争当潮汕传统文化小传人“八个一”活动,即“写一副春联、画一幅潮俗年画、制作一套传统节日贺卡、讲一个潮汕故事、学做一种潮汕小吃、学一种潮汕工艺、游一处潮汕名胜、写一篇研学收获”。

5.弘扬传统文明,创编“传美”童谣。学校语文组在学生学习潮汕童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开展以“传承传统文明,规范校园行为”为内容的“传美”童谣创编,引导师生从“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安全自护、感恩教育、集体活动”等影响学生一生素养的方面去搜集歌谣素材,结合校本实际,进行加工整理,参加校园“传美”童谣大赛,并将优秀童谣汇编成集,在校园里传唱。

猜你喜欢
新课堂潮汕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潮汕牛肉火锅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州优质杨梅高接换种技术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潮州木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