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教学的实践

2019-05-08 03:25林嘉敏
师道·教研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物学生物核心

林嘉敏

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是初中学生通过系统的生物课程学习,初步形成生命科学的核心素养。作为初中生物教学的一线教师,我们应该深入研究生物核心素养与生物教学的关系,关注其内涵和维度,理解理论的精髓,回归教育根基,围绕提高学生核心素养而大力开展智慧课堂与概念教学,从而让学生获得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一、以科学素材作为媒介,建立学生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用生命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理论来描述生命现象,从而掌握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初步形成生命观念,从而达到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的目的,生命观念是初中生物核心素养最基本的内容。学生在学习七年级下册的《人的由来》一章中,对于“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的生殖”的学习,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和网络数据,在教学中不断开拓学生的视野。其次,讲授人的生殖、受精、胚胎发育及分娩的相关内容,并让学生观察胚胎发育的各个时期。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对生殖系统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科学地认识到新生命的孕育与诞生是通过生殖过程完成的。适时地掌握好教材基础知识与生命科学研究动态的衔接,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正视生命的思想。

二、以生活实际作为纽带,提升学生的理性思维

生物学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自然科学,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善于联系实际,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人的思维是具有生成性与开放性特点的,“惯性思维”一旦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则会形成束缚创造性思维的枷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完善的发展。如《细菌》这节课老师在询问学生对细菌的看法时,学生几乎都认为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事实上,一些肠道细菌可以促进食物的消化,对人体是有益的。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以实际生活作为纽带,列举贴切的实例并设置相应的学习环节,在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

三、用科学论证作为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

科学探究是观察和发现生物现象,科学地提出生物问题、设计实验、实施计划和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以适应未来的职业倾向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学习了“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后,提出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除了需要有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外,还需要光这一条件吗?”经过老师的引导与启发,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按照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实验步骤,紧张地开展实验的准备工作。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查阅书籍获得相关资料,并对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进行种子萌发,得到相关数据。通过探究实验,得出结论:种子萌发所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是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有些种子萌发时,光也是一个必要的因素。所以对于学生提出的学习疑问,通过设计探究实验与科学论证相对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以校本课程为杠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提高学生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物学的社会责任是指学生运用已学的生物知识去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生物問题,做到关心自己、关注社会、爱护生命、保护环境,努力构建和谐共存的社会,实现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实现教育的更高层次的目标。例如,学习了《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以及《从种到界》这一节内容,老师可以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绿色植物的结构特点,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充分利用书籍和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对校园植物进行种、属的分类,并为校园植物进行科学的挂牌,同时以“倡导低碳生活,爱护校园植物”为主题,举行一系列征文、手抄报、书信活动,帮助学生树立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社会责任感。

培养初中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学校的生物教学是必不可少的,生物教学是生物学核心素养的归宿,因此研究生物教学与核心素养的关系尤为重要。在新课标中,生物学核心素养将成为生物学课程体系的核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秉承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真正以学生学习兴趣为起点,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指导建立起初中生物智慧课堂,立足于学生终身发展,促进学生生物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完善。

猜你喜欢
生物学生物核心
生物多样性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谷稗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第12话 完美生物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
初中生物学纠错本的建立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