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三伏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2019-05-09 01:45何群谢静张雨
医药前沿 2019年8期
关键词:伏贴气道支气管

何群 谢静 张雨

(内江市中医医院 四川 内江 641000)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患病率和病死率不断上升,据统计全世界约有1.6亿支气管哮喘患者,发达国家哮喘总患病率7%~8%,我国哮喘发病率为1%~4%[1]。目前西医治疗支气管哮喘主要以抗感染、解痉平喘、氧疗、抗过敏等为主,但大多存在症状控制不理想,特别是重症哮喘病的患者,治疗方法需进一步改进。在中医理论体系中,顺应天时极为重要,目前“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点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这也是开展三伏贴的理论基础。夏季时外界及人体阳气旺盛,这时再辅以温通之法予以温补,可使阳虚之人阴阳得以调节,降低秋冬之时由于阳虚导致阴阳失衡。三伏贴敷就是指在夏季三伏天进行贴敷治疗,刺激肺经相关穴位,使温补药物更好地循经导入,以达到提高人体抗邪能力。本疗法效果确切、开展容易、价格低廉,是防治慢性肺系疾病的重要方法。我院应用中药三伏贴减少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次数,缓解临床症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总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16年7月-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病程均在5年以上。共入组198例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98例中,男52例,女46例;年龄20~65岁,平均48.5岁。观察组100例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25~55岁,平均42岁。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1.2 纳入标准

西医诊断符合2003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并排除肝、肾等脏器功能严重疾病的患者以及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2]。

2.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采用抗感染、解痉平喘、氧疗、抗过敏等综合治疗。(1)轻度发作:沙丁胺醇片2.4mg口服,每天3次;茶碱缓释片0.1g口服,每天2次;酮替酚片lmg口服,每晚睡前1次。(2)中度发作:多索茶碱0.2g+5%葡萄糖溶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泼尼松片20mg口服,每天1次;并给予鼻导管吸氧,吸氧流量为每分钟1~3L,吸入氧浓度不超过40%。③重度发作:尽早通过静脉给予琥珀酸氢化可的松注射剂(100~400mg/天)或甲基强的松龙注射剂(80~160mg/天),并给予面罩吸氧每分钟5~6L。症状缓解后再连续用药2周以上,不宜骤然停药。

2.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三伏贴。

三伏贴乃我院资深中医专家组方,由白芥子、延胡索、炙甘遂、细辛、肉桂等组成。将上述药物干燥处理后研粉,以姜汁调和诸药后制成丸剂汁调和制成药丸,将药丸置于专用的治疗贴上,并贴敷于患者定喘、肺俞、风门、膏盲、天突、足三里、膻中、关元、气海、心俞、志室等穴。治疗在每年初、中、末三伏进行三次贴敷,每次辨证选择4个穴位进行贴敷,每次贴2小时。但根据个体差异、患者的病情,医生会对贴敷时间、次数做适当调整。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嘱患者避风寒,畅情志,节饮食;每次贴敷半小时后局部可能出现发热、痒等现象,这种现象属于正常反应,应告知患者。若出现皮肤出现红肿或风团等过敏反应应立即中止治疗;治疗期间若出现小水泡属正常反应不需处理,若水泡较大或出现破溃需消毒处理,必要时予以红霉素眼膏治疗。

2.3 肺功能检测方法

采用国产思科达S-980A型肺功能检测仪,操作者由科室指定培训考核合格者进行操作。检查前应停用平喘药物,停药时间要遵照医嘱。安静休息10~15分钟,调整呼吸等呼吸稳定后再接受检查。受检者需测量身高(cm)、体重(kg),并告知此检查的目的、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要保证在检查的过程中不漏气,这样才能检查的更准确。重复测定2~3次,取(FVC+FEV1)较大的1次为最佳测定值。测定项目为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V1)、一秒率(FEV1/FVC)、最高呼气流量(PEF)。

3.疗效标准

3.1 完全控制:无临床症状及哮喘急性发作,无需使用哮喘缓解药物无活动受限,肺功能FEV1正常或≥80%预计值。部分控制:白天症状及使用药物次数>2次/周,有活动受限及夜间症状,肺功能FEV1<80%预计值或本人最佳值。未控制:出现≥3项部分控制症状[3]。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结果

4.1 两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O5),见表1,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比较

4.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结果见表2。

表2所示,治疗后对照组患者FVC、FEV1、PEF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FVC、FEV1、FEV1/FVC、PEF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FEV1、PEF、FEV1/FVC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s)

注: 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PEF,峰值呼气流速;FEV1 /FVC,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时间 例数 FVC(L) FEV1(L) FEV1/FVC PEF(L/S)观察组 治疗前 100 2.73±1.03 2.02±0.81 69.3±13.03 4.54±0.91治疗后 100 3.08±1.01a 2.66±0.93ab 76.9±13.06ab 5.09±0.83ab对照组 治疗前 98 2.67±0.91 2.03±0.68 69.2±12.52 4.48±1.24治疗后 98 2.98±1.02a 2.26±0.89a 72.4±10.48 4.85±1.33a

5.讨论

西方医学认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由多种细胞(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而其本质是气道的高反应性。通常哮喘患者常常出现气道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4]。中医辨病属于“哮病”范畴。如不积极治疗,病程迁延不愈,可造成气道不可逆性缩窄或气道重塑,而对于积极治疗的患者而言,上诉气道改变则很少会出现。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近年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本病在西医治疗主要是予以解痉平喘、抗炎进行治疗。但仅仅只能缓解症状,不能达到根治目的,即使正规服药,患者一旦到发病高峰季节仍会频繁发病,并且发病次数逐渐增加,病情程度越来越重。

中医认为“哮病”发病与肺、脾、肾、肝脏的关系密切,尤其与肺肾相关。肺失宣降,脾肺肾功能不足,气血失调,发为哮病[5]。肺失宣降,津液输布失常,肾阳亏虚,不能蒸化水液,脾失健运,精微运化异常,聚而成痰,痰伏于肺,成为发病的“夙根”,此为内因。此时若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伤脾、劳倦伤肾等外因所加,内外因相和,发为哮病。冬病夏治是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的一种中医学独特疗法,属于治未病范畴。是《黄帝内经》“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临证应用。夏季三伏之时,外界阳气生发,此时予以温阳药物温通人体内部阳气,内外共治、两阳相加,则人体阳气等于补充,寒病热治,体内的阴寒之邪得以祛除,达到阴平阳密的状态,在冬天时,患者阳气强盛故不易外感寒邪,则疾病向愈。在治疗中,选穴采用中医经络学说,多选用肺经之穴,达到归经之用,在整体观理论的指导下,药物可通过穴位贴敷部位表面皮肤渗透吸收,激发经气,从而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穴位贴敷通过药物渗透穴位刺激作用可通调阴阳、补益虚损、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防御能力,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具有消炎、降低气道反应性的作用,从而有效预防哮喘的反复发作,减少急性发作次数[6]。

综上所述,三伏天外贴敷药法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巩固临床疗效,以整体调节为主,预防复发。此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经济、无毒副反应,值得进一步推广并使用。

猜你喜欢
伏贴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三伏贴联合西药吸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观察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防治
三伏贴贴敷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急诊气道管理》已出版
壮医三伏贴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玉屏风配合三伏贴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3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