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新品种(系)农艺性状及产量比较

2019-05-09 09:30王一鸣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3期
关键词:薯率甘薯农艺

王一鸣,唐 建,陈 娟,缪 鑫,宋 锐

(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甘薯(Ipomoeabatatas(L.) Lam.),属旋花科番薯属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岛,是一种适应性强的高产粮食作物,块根除作主粮外,也是食品加工、淀粉和酒精制造工业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又是优良的饲料[1-2]。甘薯含有丰富的磷、镁、钙等矿质元素,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具有抗癌、抗糖尿病、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营养食品[3-4]。甘薯同时是世界第7大作物,在我国甘薯种植面积约460万hm2,约占世界种植面积的50%,是世界上最大的甘薯生产国[5]。近年来,随着甘薯新品种(系)的不断开发选育以及人们逐步认识到了甘薯所富含的营养价值以及保健价值[6],高产、优质、营养丰富、口感细腻的食用型甘薯新品种成为了甘薯选育的一个热点方向。通过集团杂交法,筛选出了7个新的甘薯新品种(系),并进一步开展品比试验,以期筛选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型食用型甘薯品种,并对甘薯的生产及品种选育提供一定的试验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参试甘薯新品种(系)有J16-8、17-54、17-38、17-11、17-30、17-15、17-66及南薯88。其中,南薯88作为对照品种(CK),为四川甘薯的主栽品种之一。各品种(系)通过集团杂交法获得,其母本为西南大学提供的0317-6甘薯。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内江市农业科学院试验田进行,试验田为沙壤土,肥力中等。各甘薯品种(系)于4月25日开始排种育苗,种薯间距2cm,并保持方向上的水平一直,并覆土2cm。6月5日采顶端茎段苗扦插,每个甘薯品种(系)设置3个重复,每个小区面积为20m2,并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株距25cm,行距85cm。10月25日采收,整个生育期为140d。

1.3 指标测定

主要农艺性状的测定参照国家农作物种生姜种质资源标准和规范进行。甘薯产量按照各小区的平均产量来折算单产;薯块干物率为烘干后干重与鲜重的比值,用(%)表示,随机选取3块中等大小甘薯,取薯块中部,切丝混匀,分别称取100g,并将薯丝放入铝盒内,重复2次,将铝盒至于烘干箱中,40℃烘6h后,60~80℃烘6h,待样品变脆后在升温至100~105℃烘12h至恒重,然后取出称量。淀粉率(%)=0.86945×干物率-0.0634587,淀粉产量为甘薯鲜重乘以淀粉率[7]。

1.4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2016数据统计作图,SPSS version 22.0(IBM Corp oration)对数据显著性分析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地上部农艺性状

由表1可以可知,17-38叶片为尖形叶片大、17-11叶片中等大小呈三角形,17-30叶片为披针形叶片中等大小,17-15叶片中等大小呈缺刻形状,其余品种皆为心形叶片。J16-8、17-54藤蔓粗壮,17-11藤蔓较细,其余藤蔓中等粗细。J16-8、17-38、17-11、17-30、17-15、17-66最长蔓均超过CK,17-66最长蔓最长达到3.01m。在分支能力上各品种弱于CK,但长势均强且有开花性。

表1 各品种(系)地上部农艺性状

2.2 地下部农艺性状

由表2可知,17-11和17-66薯形松散,不适宜进行采收。17-54和17-15表面有条沟,薯形外观存在缺陷。J16-8为红皮淡黄色肉色下膨纺,大中薯率只有50.7%;17-38粉红皮淡黄色肉色球形,但大中薯率较低只有30.2%。17-30为紫皮紫肉短纺锤,单株结薯数最多,达到4.8个,大中薯率最高,为70.5%。

2.3 各甘薯品种(系)干鲜薯产量

由表3可知,鲜薯产量方面,17-30折合单产最高,达到了1298.13kg/667m2,显著高于CK 26.18%,17-15产与17-30差异不大,鲜薯产量排在第2位。17-66产量最低,只有805.68 kg/667m2,显著低于CK 21.82%。薯干产量上,17-54干物率最高,达到了31.2%,17-66的干物率最低,只有24.8%。通过干物率折算出的每667m2薯干产量,17-30排在第1位,薯干产量为394.63 kg/667m2,显著高于CK 19.78%。17-15和17-54的薯干产量与17-30没有显著差异,排在第2,3位。除17-66薯干产量最低外,其余品种与CK无显著差异。

表2 各品种(系)地下部农艺性状

表3 各甘薯品种(系)鲜薯产量

表4各甘薯品种(系)干薯产量

2.4 各甘薯品种(系)淀粉产量

由表5可知,南薯88(CK)淀粉率最高,达到21.48%,其余品种的淀粉率含量均低于CK。各个甘薯品种折合淀粉单产中,17-30最高,达到了260.79 kg/667m2,比CK高17.93%。17-54、17-15与17-30没有显著差异,淀粉产量比CK高11.43%、12.11%。其余品种淀粉667m2产均低于CK。

2.5 各甘薯品种(系)品质差异

由表6可知,J16-8、17-54、17-38、17-11、17-30、17-66共6个甘薯风味评分均由于CK,其中17-30评分最高为81.25分,17-54评分第2为78.50分。17-15的甘薯风味品质则要差于CK。

表5 各甘薯品种(系)淀粉产量

表6 各甘薯品种(系)品质差异

3 小结与讨论

甘薯是重要的地下块根作物,其产量、风味品质特征分析与评价对与甘薯进一步选育与推广利用至关重要。通过对8个甘薯品种(系)进行地上特征、地下部特征、干鲜薯产量比较以及风味评价。结果表明:17-11和17-66结薯性松散,不适宜采挖,大中薯率偏低只有49.1%和38.9%,干鲜薯产量均排在末位,且17-66产量显著低于CK,因此该2个品种淘汰。17-54口感较好、17-15口感则要差于CK,2个品种虽然在干鲜薯产量上排在第2、3位且显著高于CK,但在薯形外观上存在缺陷,不利于市场接受,因此不适宜继续繁殖。17-38与J16-8风味品质表现优异,甘薯产量与CK没有显著差异,但17-38大中薯率较低,只有30.2%,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因此淘汰;J16-8大中薯率则在50.7%,稍低于CK,可以进一步留种观察。17-30在甘薯形状上属于短纺锤,大中薯率高于CK,且鲜薯产量比CK高出26.18%,排在第1位,风味品质优秀达到81.25分,因此适宜进一步扩大种植试验。

猜你喜欢
薯率甘薯农艺
水稻育秧棚内稻壳覆盖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甘薯种植技术及实施要点分析
农机需要农艺“标准”,农艺需要农机“灵活”——2021国际农机展不容错过的果蔬茶机械化论坛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水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14份蒌蒿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及营养成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