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站采供血感染控制管理的方法与成效探微

2019-05-10 00:19宋娟娟王献献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0期
关键词:采供血感染血站

宋娟娟 王献献

【摘 要】当前,我国卫生部门出台了《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以及《血站管理办法》等法规,并且对这些法规给予实施,当前,随着社会各界对于血站的要求规范进一步的提高,血站一定要加强对于采血供血的所有环节的管理,对站内感染管理制度加以创建,使血站内相关工作人员知识培训不断加强,使采血供血能够有一定质量上的保证,进一步保证工作人员与采血以及供血者自身的安全。基于此,本文就对血站中对于采供血感染控制管理的方法加以分析研究,并对其成效进行了评价,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血站;采供血;感染;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2月~2017年12月的血站全体工作人员为研究对象。本站的工作人员共19名,其中有11例男性,8名女性,年龄24~44岁,平均年龄(31.5±3.6)岁,工作时间1~19年,平均(9.4±2.1)年,有7人初级职称,有9人中级职称,有3人高级职称。

1.2 方法

1.2.1 对感染管理组织加以创建 在血站中,针对感染控制指导小组的建立一定要规范。站长要对于下级的站、科要实施二级质量控制,并且控制好感染监控网络。将科室的所有管理者都安排为感染控制的重要负责人,及时的明确所有人员的义务以及责任,并且在质量体系中,进一步归纳评价血站中感染管理的工作质量,使血站中站内感染管理工作能够更加正常的运行。

1.2.2 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预防和控制风险的发生 从招募献血者进行无偿献血到最终成分血在临床使用,需要历经多层环节,过程管理复杂。为确保采供血工作能够安全有序、高效廉洁地开展,对过程中产生的不同风险进行严密防范控制是血站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任务。因此,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精准评估是内部控制管理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单位所建立的定期并不定期评估的内控制度时,一定要针对经济活动风险点,尤其在外部环境、经济活动以及管理要求出现较大变化的领域,应及时对经济活动风险点进行重估。内部控制建设管理部门应对风险评估的结果进行分析,对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排序,建立单位经济活动风险流程图,并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单位能够承受的范围中控制经济活动所出现的风险。

1.2.3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内部控制手册 我们要综合财政部门的有关制度以及相关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结合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建设的框架结构和具体情况,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内部控制手册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规范业务流程,明确工作职责,将责任落实到位,充分发挥不相容岗位中的相互分离与相互制约的作用;将“内部控制手册”健全完善,这也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得以全面推进的重要依据。将“内部控制手册”进行动态管理,并对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严格执行,这些不光是有效开展的前提,同时也是内部控制建设工作得以推进的长效机制。

1.2.4 增强个人防护,对站内感染监测所开展 在血站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一定要充分的预防发生职业暴露。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所佩戴的防护用品一定要合理。而且防护品的使用也一定要满足我国的相关标准。在使用前,充分的坚持防护用品是不是完整。万万不能对破损品所使用,所以,如果觉得手部能够接触到的感染材料与污染表面,都要提前佩戴手套。一旦出现感染性材料外溢以及溅出的情况,一定要佩戴双副手套。在完成工程后,还应按照相关顺序将防护用品脱下,对于1次性的用品一定要杜绝再次使用。有关科室与工作人员也应将反馈工作做到位,考虑到本科室与部门内薄弱的环节,院方需要将其意见进行整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限期责令整改,保证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使采血与供血过程符合国家所规定的卫生标准。

1.2.5 加大血站内、物体以及空气清洁和消毒的力度 血站一定要保证每一天的所有室内通风2次。如果条件允许,一定要在室内对紫外线消毒灯所配置。如果室内没有人,那么还可以使用紫外线消毒灯进行消毒,在每天的工作之前一定要对消毒后的湿布使用,从而对工作仪器以及台面所擦拭。当完成工作后,运用过氧乙酸溶液对其进行擦洗。而且地面消毒的浓度也要在此基础再增加一倍。

1.3 评价方法 我们对照2017年的工作状况,并且在采供血感染的认知状况与采供血感染事件发生率方面,与实施前后血站工作人员进行对比。采供血感染认知状况调查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采供血感染风险因素与采供血感染防控方案,计分都是以百分制,分值越高就证明其有着更好的认知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x±)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采供血感染认知 实施后,在采供血感染风险因素、采供血感染防控方案的认知评分上,血站工作人员均都有很高的提升,与实施前比较来讲,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有效的内部控制建设为提升血站经营管理水平提供了制度体系保障。血站管理者应从战略发展得高度认识内部控制建设管理,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环境,积极完善内部控制管理的组织设计,将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充分纳入到管控体系中。提高风险识别能力,保障资金安全;使血液成本减少;不断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采购血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保证,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的发生。血站在管理措施方面一定要更加的科学规范,并且要标准,将消毒管理工作全面强化,进一步提高血站内各级各类工作人员在知识培训方面的力度。進一步开展感染监督检查工作,并且在根本上将感染传播途径所阻断,进而保证整体的献血者、受血者与血站内工作人员身体更加健康,所采取血液的品质也进一步有所保证。

参考文献

谢立.中心血站采供血工作过程中关键控制点对血液质量安全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3):4707-4708.

吴大奎,李桂云.采供血过程中不合格血液控制程序[J].医学信息,2016,29(11):230-232.

冯国先.HACCP在血站采供血流程管理工作中的初步探讨[J].医药,2015(6):274.

猜你喜欢
采供血感染血站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配置面临的困境与解决对策*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骨三相显像对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松动与感染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降钙素原在外科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血站院感知识系统化培训模式探讨
南通市中心血站
血站建立和实施审核组模式的体会
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血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