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线组元”理念下单元整体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2019-05-10 10:11顾琴
江苏教育 2019年5期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教材语文

顾琴

【摘 要】“双线组元”,即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单元教材内容。从统编《语文》教材的教学实践来看,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是新教材在单元体例教学上的重大突破。教师可以运用“目标统整、双线并行、三位一体、方式变革”等实践策略,落实新教材“双线组元”的理念,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关键词】双线组元;单元整体教学;统编《语文》教材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17-0064-04

2019年秋季,统编《语文》教材将全面启用。与现行教材相比,这套教材在编写理念、教材内容、体例结构等方面,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双线组元”的单元结构形式,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也是一大创新,将会引领语文教学的改变。新教材,新思路,面对“双线组元”的编写理念和单元格局,我们该如何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开创新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新局面呢?本文结合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问题一:如何深入领会“双线组元”的理念内涵 ?

所谓“双线组元”,即统编《语文》教材所采用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相结合的方式来编排单元教材内容。

人文主题,即按照“内容主题”组合单元,如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祖国河山、美好品质等,形成一条贯穿教材的显在线索。人文主题注重文化传承,立德树人,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重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等主流文化的渗透,引导学生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与时俱进,了解现当代文传脉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语文要素,即“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必备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各种语文要素被分解成若干个知识点或能力训练与“点”,体现在各单元的单元导语、阅读提示、习题设计、旁批、补白等助学系统之中。

问题二:“双线组元”理念有何教学价值 ?

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结构,是统编《语文》教材在单元体例结构建设上的重大突破。

1.克服了以“人文主題”单一组元的不足。

以“人文主题”来组织单元,有利于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认识自我、悦纳自我;有利于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亲近、关爱自然,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丰厚他们的人文底蕴和生命感悟等。但是,单纯以人文主题组织单元教学,往往会忽视语文课程的内在逻辑性,重人文轻工具,重感悟轻训练,使得语文教学“一条腿走路”,步履蹒跚。“双线组元”的教学理念克服了单一“组元”的弊端,实现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二者的统一和协调发展。

2.清晰了语文能力发展的梯度目标。

“人文主题”单元结构,语文知识割裂、零散、弱化、甚至被拆解,致使语文教学长期以来“模模糊糊一大片”,教学失去了必要的语文能力发展梯度,影响学生能力的发展。双线组织单元结构,既适当保留了人文主题,又建立了科学的语文知识体系,并按照一定顺序落实到各个单元中,单元教学有了线索,语文知识的学习和语文基础技能的训练有了梯度。

3.强化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育。

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条线索组织单元结构,遵循了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教学的层次和梯度,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默读能力训练这条线索来看,二年级开始“学习默读”,三年级要求“默读时尽量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带着问题默读”,后续年级则要求“提高默读的速度”。这样的安排,有利于实现儿童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问题三:“双线组元”理念下如何开展单元整体教学 ?

当下,语文教学更关注整体学习。“整”即意味着改变散点、割裂的思维方式,关注更开阔的教学视野与更宏观的思维建构。“双线组元”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以单元为基本教学单位,以双线整合为基本教学理念,对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整体设计、架构与系统安排,以期实现单元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和学生发展的最优化。

1.目标统整,凸显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

单元教学目标是该单元教学的总体要求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凸显了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应贯穿该单元每一课的教学之中,落实在每一课的教学细节上。

从统编《语文》教材的第二学段开始,每个单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分两部分表述:第一部分用一两句话点明单元主题,第二部分提示本单元的语文学习要素和学习任务。这样的编排使得每个单元的学习目标清楚明了,便于教学。以统编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为例:单元的导语页中点明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确立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一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二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统整教学目标,着力单元语文知识与能力、方法与习惯的培养,统筹规划单元训练目标序列。这样的设计,体现了单元语文要素安排的系统性和发展性,目标明确,可操作性较强。

单元目标要统整,课文目标也要随之细化。本单元以“民间故事”为主题,编排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牛郎织女(二)》三篇课文。在达成目标时,要结合具体文本特色的表达形式,挖掘课文的个性目标,避免“千课一面”。例如,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猎人海力布》一课,可以“通过变化人称、自主表演等形式创造性复述故事”,《牛郎织女(一)》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学习创造性复述故事”,《牛郎织女(二)》则可以“通过续编故事,创造性复述故事”,正确定位课文教学目标,精心设置达成单元目标的阶梯和方法路径,最大程度地实现单元教学的育人价值。

2.双线并行,实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构建。

基于“双线组元”的单元体例,教学过程也要着眼单元整体建构,采用双线并行、双线融合的方式,为单元的有效教学找到可行的实现路径。

(1)主问题贯穿,让“人文主题”深刻内化。

“主问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到主导作用、支撑作用,能够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深入思考的核心问题、关键问题,这样的问题往往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达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要促进学生对“人文主题”的深刻内化,可以围绕文本主题,紧扣教学目标,精心设计一两个主问题,带领学生围绕主问题沉潜到语言文字中去品读,去感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深刻理解文本主旨,体会文本情感,获得个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涵养和升华。

统编《语文》五上第三单元是“民间故事”单元。如何让学生感受到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特点,体会到民间故事是“老百姓智慧的结晶”,从而激发学生阅读和讲述民间故事的兴趣呢?教学《猎人海力布》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了解故事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思考“故事的主人公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指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海力布热心助人、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并从海力布舍弃生命拯救乡亲们的感人故事中受到教育。读故事、聊人物、品语言、悟情感,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读完这个民间故事,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导学生回顾全文,体会民间故事情节曲折、想象奇特、语言通俗易懂、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的表达特色,提升学生对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神奇瑰丽特点的阅读感悟。

(2)教学用结合,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是贯穿单元的主线与明线,语文教学必须把语文要素的学习、运用贯穿在整个单元的教学中,才能逐步发展学生语文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围绕“创造性地复述故事”这个语文要素,在统编《语文》五上《猎人海力布》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仔细读读海力布劝说乡亲们搬家的部分,分角色和同学演一演”的练习;在《牛郎织女(一)》的课后练习中,安排了“课文中有些情节写得很简略,发挥想象把下面的情节说得更具体,再和同学演一演”的练习;单元的口语交际设计了“讲民间故事”;《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总结了创造性复述故事的三种方法;“词句段运用”中第二个训练项目是“学习把故事中简略的情节说具体”。针对同一个语文要素,统编《语文》教材对其教學进行了螺旋递进的编排,那么,我们如何在教学中有序推进、稳步落实呢?

基于学情教到位。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创造性复述故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是对语言的存储和内化,也是对语言的整理和表达,这是一种基于理解的创新,对多数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教师要正视学情,降低学习难度,放缓认知坡度,设计支架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复述。教师基于学情教到位,学生学得才会更深入,悟得更透彻。

善于引导学扎实。经过细致的“教”,学生初步掌握了“创造性复述故事”这一单元的语文知识要素。后续的学习,要继续以“导学”为主,将方法的“教”与“学”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地强化、巩固和提升学生创造性复述的能力。“救人变石”是《猎人海力布》中情感达到高潮的第二个精彩情节,教学时要继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的指导。教师可以聚焦文中描写海力布神态、动作、语言、内心活动等语句,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体会情感,继而组织学生通过合作表演、大胆想象、续编故事等方法进行创造性地复述。

迁移训练重运用。《牛郎织女》是本单元的第二个民间故事,文中有许多情节写得很简略,如“他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牛,有时候跟它商量一些事”,“仙女们商量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如何把简略的情节说具体呢?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运用《猎人海力布》中学到的方法,变换人称讲故事、大胆想象讲故事、合作表演讲故事等方法,让学生尝试练习,反复实践,内化为表达能力。单元《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和“词句段运用”,是对本单元语文知识要素的有效回顾与检测。教学时,教师可聚焦语文知识的应用这一目标展开教学,鼓励学生大胆地创造,勇敢地表达,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三位一体,架构单元教学的阅读体系。

“双线组元”理念下,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从“教读”到“自读”再到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呈现出了梯度化的学习过程。

统编《语文》五上第三单元中,《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一)》是教读课文,《牛郎织女(二)》是略读课文,如何突破教材的局限,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泛读,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浓厚的阅读兴趣呢?以《牛郎织女》一课为例,教师基于“民间故事”的根本,开展丰富多彩的拓展阅读,带领学生进入广袤的文学海洋:可以通过不同版本的《牛郎织女》课文进行对比阅读,感悟叶圣陶版本《牛郎织女》中“想象、留白”的设计之美;可以通过《牛郎织女》与中国其他民间故事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民间故事口耳相传、历久弥新的经典魅力,感悟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可以通过《牛郎织女》与关于牛郎织女的诗词歌赋进行对比阅读,了解牛郎织女故事的演变过程,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拓展学习领域,为学生创建一条完整系统的语文链。

4.方式变革,促进单元教学的有效转型。

“双线组元”下的单元教学,不仅要求教师要有单元教学意识,还要有课程建构意识;不仅要研究“教”,更要研究“学”,要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阅读规律,打破学科壁垒,和学生一起重构、创生单元课程,实现“以成人标准为导向、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基点”向“珍视童心的特有价值、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为基点”的教学转型。

故事是用来讲的。民间故事形象生动,情节神奇有趣,而学生天真烂漫、思维活跃、极富想象力。教学民间故事,要顺应童心,寻找故事与儿童原初精神的契合点,让儿童享受故事,实现民间故事在儿童身上的传承。例如统编《语文》五上第三单元的教学,教师可以巧妙运用《猎人海力布》和《牛郎织女》这两个“例子”,带领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听故事,交流感受;读故事,品悟魅力;讲故事,锻炼能力;缩写故事,促进表达。通过单元整体教学,变“故事存在”为“功能存在”,变“纸上谈兵”为“实践融合”,实现“教”向“学”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3-11.

猜你喜欢
单元整体教学教材语文
教材精读
单元整体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有效性的研究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范式下学与教方式初探
英语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