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背景下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构建研究

2019-05-13 09:43刘远海左婷婷但爱兰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体育活动

刘远海,左婷婷,但爱兰,肖 军

1 前言

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尤其是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意志品质等发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校体育中“健康第一”的体育指导思想已经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1]。《纲要》中指出: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2]。可见,在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改革背景下,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开展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建设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为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体育第二课堂的概念及意义

3.1.1 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国外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被称为“开放课堂活动”,如英国的科学展览会,法国的青年科学活动组织,美国的学生夏令营等,它反映了高校学生身心、知识面、创新精神和个性全面发展的要求,是高校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外第二课堂的开展主要是为了拓展教学空间,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学校会通过各种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第二课堂的学习,如社团活动、俱乐部等形式[3]。在组织管理上,国外高校成立了专门的指导机构帮助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实行课外活动导师制,导师既负责辅导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交流思想,帮助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课外科技活动[4]。通过这些活动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沟通经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社会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世界,认识世界,提高综合素质,可见,国外第二课堂具有重要的实践教育意义。在国内,对于第二课堂的研究相对比较晚,如教育家朱九思等于1983年在《高等学校管理》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即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课外活动。但第二课堂的定义不是很明确,几乎等同于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3.1.2 体育第二课堂的内涵

在“第二课堂”基础上,结合学校体育发展的需要,提出了体育第二课堂的概念。即认为“体育第二课堂”是在体育课堂教学以外的并在学校统一组织管理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传授体育与健康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塑造学生优秀人格的各类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它是一种独立的课堂形态,旨在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提高学生的体育兴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并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体育第二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有着诸多联系,但两者也有区别:首先从范围上来说课外体育活动要远远大于体育第二课堂;其次从内容上来讲体育第二课堂与体育课堂教学有关,是对学生体育课堂教育的延伸,而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除体育教学以外开展的其它有利于身体健康发展的活动,不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三是从形式上来说,体育第二课堂的形式比课外体育活动要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体育第二课堂是在老师组织管理下进行的。

3.1.3 高校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意义

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的延伸和补充,对完善学校体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学校教育目标的完成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学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体育第二课堂能有效地导入趣味性成分,有利于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体现了寓教于乐的原则,能与体育课形成良性互补。其次,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体育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能够较好地弥补了体育课过程中追求统一性与标准性的不足,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学生能够根据个人身体素质特点去自由的选择适合自身的活动[5]。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潜能创造了条件,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多方面才能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6]。从而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的作息方式。三是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提升就业竞争力的需要。当今社会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全面化、多样化、综合化的要求,面对社会的需求和竞争的压力,高校学生在勤奋刻苦学习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拓展素质、全面发展的途径。第二课堂正是给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大熔炉,为学生培养素质、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搭建了平台[7]。通过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能够培养具备身体素质过硬,具有团队意识,拥有集体荣誉感且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3.2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主要形式及存在的问题

3.2.1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主要形式和内容

体育第二课堂主要体现在文体类活动上,主要是学生参与校内外文艺、体育、人文素养、美学教育等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经历及成果。其活动形式与内容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参加体育类社会实践。体育类社会实践是开展体育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途径和内容,通过体育类社会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了解社会体育需求,还可以提供必要的社会服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地,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如组织学生参与大型体育赛事的志愿者、裁判员,社区体育活动的实践或调研等活动等;二是参加校园体育文化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是体育第二课堂的主要活动形式和内容。通过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可以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形成团队意识和增强集体荣誉感。如参加校园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组织的相关活动,班级组织的文体活动以及个人爱好而参加的体育活动等;三是参加体育相关的竞赛活动。利用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体育学科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发展潜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也是传统体育课堂教学方式的补充。如参加大学生体育单项竞赛、运动会以及为参加体育比赛而组织的相关训练和培训等。

3.2.2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校体育结合自身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除体育课程以外的体育第二课堂,旨在延续和补充第一课堂、丰富学校体育生活、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人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在拓展教学空间、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扩展学生知识面、促进个性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定位不准。很多高校将体育第二课堂与课外体育活动等同对待,导致课内教育效果无法在课外得以延续,内容不成体系,使第二课堂发挥不出独特的育人功能;二是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缺乏必要的评价和激励制度,如指导教师的工作量认定,学生参与体育第二课堂的考核和学分认定等,不能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出工不出力,削弱了体育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三是管理缺失,保障不到位,导致体育第二课堂完全处于无序的自发状态,没有一定的规范系统;四是缺乏专业的指导教师队伍,使得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创新不够,导致学生知识获得或能力提高有限,很多活动流于形式,质量不高。

3.3 课内外一体化视域下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目标与构建

3.3.1 课内外一体化视域下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教育目标分析

体育第二课堂是体育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其教育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动技能与参与目标。即让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激发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信心;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旨在落实体育第二课堂的具体实施方案,使教育部关于“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身心健康与社会适应目标。即通过体育锻炼和竞赛,提高身体机能和体育素养,培养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三是体育课内外一体化教育目标,通过体育第二课堂的开展,力求从教学实践模式上改变现有的课外活动模式,将学生体育第二课堂的学习情况纳入体育选修学分制管理中,加快体育课程课内外一体化进程,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3.3.2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构建原则与架构

构建高校体育第二课堂必须遵循三个原则:一是针对性原则,即要根据学校已有的条件和资源开展体育第二课堂,并与第一课堂形成统一的整体,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二是自主性原则,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违背学生意愿强执性推行;三是可行性原则,即在体育第二课堂的设计中,要考虑到客观实际情况,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确保体育第二课堂能够顺利进行。通过对对高校相关教育专家、学校体育负责领导进行访谈,结合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实际,构建了以内容体系、保障体系、评价体系为主体的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框架模式(构建图如图1)。其中内容体系包括体育类文体活动、社会实践及竞赛训练等内容;保障体系包括学校相应的指导管理文件、指导教师及活动场地、时间上的保障;评价体系包括活动的考核方法、学分的评定及其奖励处罚措施等。

图1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构架

3.3.3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运行机制

为保证体育第二课堂持久长效开展,首先必须加强保障体系的完善和执行,重点在于组织和管理,建立明确、规范的保障体系,把各项内容以制度文件的形式细化,改变自由无序的状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及时总结改进不足,促进体育第二课堂活动水平不断提高。二次是完善评价激励体系,引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参与和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计入工作量,鼓励教师关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和人文素质培养。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以学分制的形式纳入培养方案和考核体系,明确获取相关学分的比例和要求,同时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成绩列入综合测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8]。三是将体育第二课堂建设成综合的育人平台,体育第二课堂不仅是拓展体育教学空间、展示体育活动、促进身心健康的交流的舞台,更是参与社会实践、增长见识、拓展知识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平台。

4 结语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课内外一体化,高校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积极参与第二课堂,对拓展体育教学空间,丰富体育文化生活、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人特长和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当代高校重要的育人平台。为更好地组织和管理好体育第二课堂,高校领导层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关心,积极营造健康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培训高水平的指导教师,广泛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相关知识讲座,增进校级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健康促进意识,使学生“被迫”参与体育第二课堂转化为“主动”参与的自觉行为,让体育第二课堂的育人平台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体育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第二课堂”课程化建设路径探究
01—02合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我们的“体育梦”
成长课堂
该活动活动筋骨了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