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规模化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的进展

2019-05-13 01:32李宏荣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排泄物肉鸡蛋鸡

李宏荣

(广西桂平市石龙镇水产畜牧兽医站 537224)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作为一种相对较新的养殖模式,在实际发展中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我国拥有大量林地草地,具有较大的林下生态养殖发展空间,如果大力发展林下生态养殖模式能有效缓解当地人畜争粮问题,进一步提升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1 林下生态规模化养殖模式的特点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作为一种相对比较先进的养殖模式,具备下列特点。

1.1 满足动物行为表达需求

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动物具有更高的自由度,更加自主地表达自然行为,能根据自身生活习性来进食、交配,将人工干预降到最低,饲养的动物也具备了足够的“福利”,所谓的动物福利具体指动物饲养过程中其精神与生理之间完全协调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动物才是真正完全健康的状态。在传统规模化养殖中,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会尽量减少养殖空间,将养殖动物限制在一个比较狭隘的空间内,动物除了进食就只能休息,饲养空间十分单调,其运动行为、探查行为、性行为、社会交往行为及身体护理行为等都被剥夺,导致动物在日常生活中产生了一系列的不正常行为,长此以往,导致动物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不协调,影响动物的实际生活状态,导致其整体健康状态受到极大影响。

1.2 实现动物排泄物无公害处理

传统的动物养殖模式都是通过修建围栏来实现对动物的统一化管理,对于动物的排泄物也统一收集后再进行处理,但因动物排泄物过多,很难有效处理,大量排泄物堆积会导致养殖环境恶化。大量的排泄物堆积也会吸引大量病虫,养殖人员需要定期找人对其进行清理,清理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排泄物大量泄漏,影响环境质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动物都是在林地间自由散养,其日常进食都是使用牧草及其他自然资源,减少饲料喂养,甚至不喂养任何饲料,这样使动物粪便中不含有太多杂质,在排泄后能较好地被土地吸收,有效避免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

1.3 全面提升动物饲养效率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饲养的动物完全使用所在地的牧草及一些昆虫,较少使用人工饲料,所消耗的食物都是一些人不会食用的,这样能有效缓解人畜之间的粮食冲突。除此之外,动物在生长过程中食用的牧草及昆虫能进一步确保营养均衡,自然成长环境下动物的健康水平更高,相对于传统养殖模式而言,这种模式下消耗的饲料及投入成本更低,但最终的养殖效果更好。研究发现,尽管在传统舍饲模式下,动物增重速度很快,但其对能量的转化效率很低,而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虽然增重速度不快,但其转化能量的效率却较快,整体的饲养效率得到全面提升。

1.4 提升饲养动物的肉质及营养含量

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动物所获取能量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可以从牧草、昆虫、矿物质及饲料种获取不同类型的营养,在生长过程中能直接饮用干净的饮用水,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能结合成长的需求做出不同行为,确保其心理状态与生理状态一致性。在这种模式下,动物能保持最佳的成长状态,肉质得到显著提升。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养殖的肉鸡无论是在脂肪酸特性、肌肉产量还是生长性能等方面都远优于舍饲肉鸡,如果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实现科学的林下生态养殖,最终的养殖效果会得到全面优化,养殖动物的肉质及营养成分得到显著优化及提升[1]。

1.5 优化林地植被及土壤结构

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饲养的动物日常食用的都是牧草及一些昆虫,以肉鸡养殖为例,通常情况下食用的都是一些害虫,这些害虫数量的降低能有效优化林地的植被,确保林木及牧草的良性生长,进一步减少农药化肥的食用,减少在虫害治理方面的经济投入。除此之外,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饲养动物的粪便都是直接排放在养殖场所,其会被土地直接吸收进一步提升土壤的元素含量,优化土壤的结构提升土壤的肥力。

2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畜牧业的相关应用

在当前阶段,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主要应用在下列养殖产业。

2.1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

在实际畜牧业发展中,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家禽养殖行业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实际调查中发现,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蛋鸡的健康水平、产蛋率等都会得到显著提升。笔者结合实际案例,比对了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蛋鸡及舍饲模式下蛋鸡的健康水平及产蛋率,实验对比发现,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蛋鸡的葡萄糖含量、人血白蛋白、直肠指数、肝脏指数、蛋壳强度及产蛋率都会显著地降低,与此同时,蛋鸡血清球蛋、盲肠指、肌胃指数、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哈氏单位、蛋黄颜色等都得到显著提升[2]。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精料饲养对蛋鸡的影响,笔者展开了进一步实验,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精料饲养对蛋鸡的影响

表2 安哥拉公羊的采食量和消化率测定数据表

2.2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肉鸡生产中的应用

在肉鸡养殖过程中,合理应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同样能有效提升养殖效果。在实际的实验及调查中已经证实,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肉鸡的肉质及营养含量都得到显著提升。相对舍饲模式下的肉鸡而言,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肉鸡心理状态更加良好,其生理状态也比较健康,整体的酮体品质、肉质等都得到显著优化,在市场上受到反馈,也更加良好。但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同样也存在较大的弊端,其养殖周期相对于舍饲而言更长,可以说舍饲下的肉鸡成长周期比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肉鸡缩短好几倍,如何科学地选择肉鸡养殖模式需要具体的养殖人员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判断[3]。

2.3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羊生产中的应用

在当前阶段,我国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下的山羊及绵羊养殖正处于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笔者对安哥拉公羊林下生态养殖状态进行调查分析,通过实验进行了数据收集及测定,最终测定数据见表2。

数据分析后发现,如果采用林下生态养殖模式进行安哥拉公羊的养殖,需要在每年9月下旬开始补充饲料,在来年4月左右结束补充。如果养殖的公羊尚未成年,那么补喂时间还要进一步延长至5月上旬左右。在养殖过程中,笔者进一步在羊的口粮中添加中草药,饲养后比对发现,食用含有中草药的饲料羊体内寄生虫数量明显降低,并且寄生虫虫卵的转阴率也下降到67%。进一步检测发现,山羊血清总蛋白数量得到显著提高,白蛋白数量明显上升。山羊体内的血清尿素氮及尿酸得到显著降低。

2.4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在肉猪生产中的应用

生猪放牧饲养可有效利用自然饲料饲草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并提升猪群健康水平。笔者在实际试验中发现,在林下放养模式下的松辽黑猪平均日采食量、日增重、体重和饲料转化率均显著降低。血常规指标中白细胞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嗜碱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极显著升高,而中性粒细胞显著降低。另外,林下放养模式下的松辽黑猪总胆红素在不显著升高的情况下,直接胆红素却变现为极显著升高,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变化并非因肝细胞损伤所造成。

3 结语

林下生态养殖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现代化养殖模式,能有效提升粮食利用效率,以更少的能量资源进一步提升养殖效率,促进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养殖产业,降低养殖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当然,在实际调查发现,林下生态养殖模式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养殖产业,这一模式自从出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很多产业还处于一个摸索阶段,在实际养殖过程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地进行探索,进一步分析养殖不同阶段的注意要点及事项。养殖时一定要科学地进行分析,并且关注养殖的实际动态,实现灵活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林下生态养殖,进一步促进我国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林下生态养殖模式的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排泄物肉鸡蛋鸡
蛋鸡多产蛋要过三道关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春季蛋鸡养殖三防
肉鸡腹水咋防治
蜗牛的“便便”什么色
蛋鸡和肉鸡
蛋鸡和肉鸡
丹麦惊现700年前的厕所
牛排泄物制能源电池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