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国内外流行情况与传播途径

2019-05-13 01:32李冰心李秀岭王艳唐宇王永艳
中国畜禽种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泔水猪瘟猪肉

李冰心 李秀岭* 王艳 唐宇 王永艳

(1,北京市大兴区动物疾病控制中心 102629;2,北京信和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0008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出血性、病毒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以高热、食欲废绝、皮肤和多器官出血为主,伴有呼吸困难及神经症状,具有病程短,病死率可达100%等特点。本病因其可对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在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发布的《OIE 传染病名录》(猪病)中排名第一,我国也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给予高度重视。

1 全球ASF流行概况

1.1 国外ASF流行情况

1921年非洲肯尼亚首次报道非洲猪瘟疫情,随后蔓延至非洲的南部、中部及东部地区。于1957年传入葡萄牙,随后西班牙、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等欧洲国家陆续发生ASF疫情[1-2]。1971年传入美洲的古巴、巴西、海地及多米尼加共和国等国家。2007年ASF 经轮船泔水长距离传播至东欧的格鲁吉亚,继而传播到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波兰、立陶宛、白俄罗斯[1]。在2009年传入俄罗斯,2017年俄罗斯通报发生160 起 ASF 疫情,2017年3月,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这是迄今离中国最近的一个非洲猪瘟疫点[3]。伊尔库茨克州是俄罗斯重要的交通、贸易枢纽,与我国贸易往来频繁,加大了ASFV 传入我国的风险。我国辽宁省沈阳市于2018年8月发生首例非洲猪瘟疫情。

2018年以来,全球有波兰、俄罗斯、拉脱维亚、捷克、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乌克兰、匈牙利、保加利亚、比利时、科特迪瓦、南非、赞比亚和中国等14个国家发生6200多起非洲猪瘟疫情。参见附图。

1.2 国内ASF流行情况

截止到 2019年1月 8日,全国共发生非洲猪瘟疫情 100 起(98 起家猪、2 起野猪)涉及 23个省份 72个市(区、盟),扑杀生猪超过 85 万头。发生疫情省(市)包括辽宁省、黑龙江省、江苏省、云南省、内蒙古自治区、天津市、北京市等地区。已发疫情的23个省份中,7个发生 1~2起疫情;已发疫情的 72个市(区、盟)中,57个发生 1 起,6个发生 3起或3 起以上。参见附表。

2 ASFV病原学特征

ASFV是双股 DNA 病毒,属非洲猪瘟病毒科[4]。ASFV 的基因组为单分子线状DNA[5],病毒粒子大小约175~215nm。研究显示,ASFV 的基因组变异非常频繁,根据编码p72 基因的C 端序列可以将 SFV 至少分为 24个基因型[6]。基因组编码115~167 种蛋白质,成熟病毒粒子包含54 种结构蛋白,复杂的结构造成ASFV对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强。由于基因差异较大,导致毒株致病性不同。毒株可分为高毒力、中等毒力和低毒力3种类型。

ASFV自然潜伏期一般为 4~19d。ASFV 对环境抵抗力很强,酸碱耐受范围较广,pH=4~10 条件下可存活。反复冻融不影响ASFV 的感染性,在室温或4℃冷藏条件下保存数月仍具有感染力,在血清中5℃下病毒的感染性可保持6年;在猪尸体、组织及在低温的条件下,病毒可存活6个月以上乃至数年。但ASFV 对热的抵抗力较弱,含病毒的血液经 60℃ 30min(56℃ 70min)可灭活病毒,70℃ 30min,可将猪肉中的病毒灭活。一般的消毒剂均可以杀灭 ASFV,去污剂、次氯酸盐、碱类及戊二醛是最有效的消毒剂。

ASFV主要的靶细胞是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不诱导中和抗体或中和抗体水平低下,这就造成多年未研制出针对非洲猪瘟的有效疫苗。

3 ASF临床表现

根据病程长短可以分为最急性型和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附图 非洲猪瘟传播史

非洲猪瘟临床症状与经典非洲猪瘟和猪丹毒临床症状非常相似,均是以出血为主要临床特征。但非洲猪瘟有特殊的病理剖检特征:脾出血性肿大3~6倍,可以用于区分经典非洲猪瘟病。

附表 我国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省份、发生数量及解除封锁情况(截止到2019年1月8日)

4 ASFV主要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4.1 ASFV的自然贮藏宿主

4.1.1 野猪

非洲野猪无临床表现,呈现低病毒血症,形成长期持续性、感染性和隐性带毒。欧亚野猪、北美野猪易感,临床症状与家猪相似,所有日龄猪均可感染。

4.1.2 钝缘蜱

钝缘蜱为主要生物传播媒介,可长时间贮藏ASFV,通过叮咬易感猪传播非洲猪瘟病毒,但在我国境内尚未被证实,可能不是我国非洲猪瘟疫情传播的主要媒介。

4.2 主要传染源

主要传染源包括发病/病死猪、感染/带毒猪;带毒的泔水、餐厨剩余物;带毒的猪肉及其制品;污染的运输工具;污染的饲料、猪血液源饲料制剂;污染的人员(衣服、鞋、手套等)、物品等。

4.3 主要传播途径

可经消化道(口)和呼吸道(鼻)等直接接触途径感染ASFV;气溶胶可引起近距离传播,ASFV自然传播速度慢。

ASFV可通过机械带毒迅速传播。带毒或污染的精液通过配种造成母猪感染;共用带毒针对易感动物进行免疫;被污染的环境(土壤、水源);苍蝇、蚊、鼠等也可进行机械传播;感染动物(家猪、野猪)的移动、运输、交易、污染的猪肉制品(腌制的、熏制的带毒猪肉产品)流通、污染的饲料、猪血液饲料制品均可造成非洲猪瘟病毒的长距离传播。

5 小结

鉴于非洲猪瘟病毒机械传播速度之快,传播范围之广,传染易感动物能力之强,且目前没有有效的疫苗进行防疫和治疗,同时结合我国养猪业养殖量大,养殖情况复杂,猪肉需求量大等情况,个人认为要遏制病毒传播和逐渐清除非洲猪瘟病毒应做到以下几点。

(1)采取扑杀的形式遏制病毒传播。对猪养殖场/户进行严格的病原学检测,一旦发现及时扑杀。

(2)我国存在大量生猪散养户,且采取泔水喂猪的传统养殖方式,造成病毒通过泔水感染猪只,所以要杜绝泔水喂猪,防止感染病毒。

(3)养殖场和屠宰场要对进场运输工具进行严格、全面的消毒,保证运输工具不携带病毒。严格执行养殖场和屠宰场的消毒方案,对人员、物品、环境进行消毒,保证水源不带毒。提升养殖场/户的防疫意识,加强防疫管理。

(4)禁止在养殖场内私自剖检疑似病死猪,对发病猪、病死猪进行严格无害化处理。

(5)限制生猪长途调运,跨省运输的白条猪要进行PCR 病原学检测,发现阳性及时上报,防止带毒猪肉产品流入其他省市。

(6)严加防范生猪经纪人走家串巷收猪,严禁偷卖病死猪。

发病率和病死率可达100%高毒力体温达41~42℃;食欲废绝、精神沉郁、呼吸困难;皮肤充血变红或紫色;呕吐、鼻腔出血;腹泻、血便、便秘;妊娠母猪流产;最急性型感染后1~4d 内死亡(也有无症状死亡),急性型感染后3~8d 死亡;低毒力慢性型:体重下降;间歇发热;耳部、腹部、大腿内侧皮肤发生坏死、溃疡、关节炎;呼吸道症状;耐过猪可长期带毒,抗体和非洲猪瘟病毒可同时存在于感染猪血液,大约持续6个月,有时病毒可存在数年10%~30%

(7)严防走私猪肉。

(8)尽量封群,减少或不引种。引种前进行非洲猪瘟检测,确认阴性才能进行引种,并在场外隔离至少30d,同时进行临床监测和实验室监测。

(9)清除非洲猪瘟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成,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才能真正清除非洲猪瘟。

猜你喜欢
泔水猪瘟猪肉
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及防范措施
非洲猪瘟对菲律宾已造成1350亿比索的损失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下半年猪肉进口速度或将放缓
猪肉价格“落地”后怎么走?
非洲猪瘟常态下猪场建设的12345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猪瘟疫苗在猪瘟防治上的应用技术
吉林:全面禁止使用泔水饲养牛猪
山西:举报违规使用泔水喂猪者奖励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