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研究

2019-05-13 10:47韩广华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全民阅读互联网+互联网

韩广华

摘 要:在我国全面实施“互联网+”重大战略的时代背景下,文章结合全民阅读推广现状,提出扩大开放与共享、强化读者阅读体验、开展阅读推广跨界融合、树立阅读推广平台思维等发展策略,以期为加快推动全民阅读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深入开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全民阅读;图书馆阅读推广;“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19)03-0002-03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催生了“互联网+”的产生,并上升为我国战略层次即“互联网+”行动计划。全民阅读是我国贯彻落实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自2006年首次开展以来,其活动规模、内容、方式不断创新,成绩斐然。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倡导开展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随后全民阅读连续多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凸显出全民阅读国家战略地位的不可动摇[1]。当前,“互联网+”已渗入社会各行各业,与信息技术紧密相联的图书馆理应成为“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要响应者与践行者。“互联网+”内容丰富,不仅包括互联网技术,而且蕴含着深刻的思维方式与新理念,是技术与思维的双重结合。“互联网+”具有开放创新、重塑结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等特性[2]。“互联网+”的“+”,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加法,而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无障碍链接,其核心是无缝链接、零距离交互[3]。从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到《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发布,全民阅读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随着政府、媒体和知识界推动力度的加大,全民阅读的良好风气正在形成。“互联网+”更为全民阅读注入了活力,出现了“互联网+阅读”“互联网+阅读推广”“互联网+阅读推广人”等方式,不断提升着公众的阅读意愿与阅读能力。其中,图书馆在“互联网+”背景下的阅读推广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互联网+”特性与思维促进了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全面开展,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现实价值。

1 “互联网+”背景下全民阅读推广现状

2016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的58.0%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4]。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5]。“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还发现: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连续8年增长;40%的民众忽视阅读,造成阅读数量不高;60%的民众在2016年的阅读数量变化不大;大部分民众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建议政府应有所作为,多渠道、多方式地举办阅读活动。“互联网+”赋予了阅读推广新的内涵,如电子图书阅读激增,民众阅读习惯、方式、内容发生的变化,民众获取路径多元化,民众使用新兴媒介的增长等,引起民眾阅读数量与质量的变化。政府鼓励图书馆积极介入阅读推广项目,制定“互联网+图书馆阅读”行动方案,推动图书馆阅读服务与科技融合,加快推进图书馆数字化建设,提升图书馆阅读推广层次。但是,图书馆在提倡电子阅读的基础上,不能忽视纸质文献的阅读,二者应该协调发展,是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与“互联网+”环境逐步融合的过程,也是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转型升级的过程[6]。例如,苏州制定《中共苏州市委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工作意见》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加快推进“苏州模式”的数字公共服务,重视移动互联公共服务的领域和内容建设,加快图书馆数字服务与流动服务的紧密结合,包括地铁图书馆、流动图书车、网上借阅与社区投递服务、掌上苏图、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

2 “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发展策略

2.1 扩大阅读推广开放与共享

开放与共享是“互联网+”精神的重要构成要素。“互联网+图书馆阅读推广”服务的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既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被已有实践证明能够满足用户服务需求、提升用户服务体验的创新服务模式[7]。开放获取(Open Access,简称OA)期刊又被称为“开放获取期刊”,是指人们自由获取公众网上经同行评审的科学文献、科学研究成果、学位论文、技术报告、科研工作进展等科研信息的一种新的学术传播方式,允许读者对这些文献进行包括阅读、下载、拷贝、传播、检索等处理。开放阅读期刊由我国几十家期刊出版后,提供全文免费供读者阅读,或者应读者要求在3个工作日之内免费提供各自期刊发表过的论文全文(一般为PDF格式)。开放阅读期刊联盟管理委员会聘请了2—3名管理员,负责办理会员管理、检查协议落实情况、接受读者投诉等工作。联盟委员会为自愿性组织,入退自由。读者通过参与“品味阅读,分享经典”读书交流会,在茶香与书香中畅聊自己喜爱的书籍,分享阅读从“共享图书”开始,如图书分享小站、图书漂流、图书置换“你买书,我买单”等。读者从买书、借书到在图书馆共享阅读,读书的方式在悄然发生变化,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进一步推动了全民阅读。另外,图书馆要树立“互联网+”思维,适时转变思路,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激励机制,包括量化标准、绩效评价、奖励制度等。其中,量化标准既包括馆员个人的工作业绩,也包括读者反馈意见。例如,馆员嵌入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工作过程,由于其服务嵌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的全过程,根据读者需求环境而发生变化[8],因此需要由读者参与评估,评估内容主要体现为馆员参与度。数字资源绩效评价变得更加重要,可利用DEA-Malmquist模型探讨不同学科数字资源建设动态绩效[9],给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得出学科数字资源建设策略。

2.2 强化读者阅读体验

在我国全面实施“互联网+”重大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在全民阅读中的推动作用愈加重要[10]。“互联网+”思维强调尊重人性,以读者为本,维护读者阅读权益,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等法规,力促全民阅读书香社会建设。阅读本身就是一种体验,图书馆自始至终倡导读者参与阅读体验,由读者决定一切。图书馆管理者需要平衡读者参与及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双重要求,既要满足读者个性化的阅读需要,又要有效保证服务质量,持续不断地改善读者的阅读体验。这就需要图书馆利用“互联网+”读者思维,注重将读者体验与阅读推广密切结合,将阅读空间、交流空间、研讨室、休闲空间、服务大厅建设成特色鲜明、温馨、和谐、阳光向上、充满活力的开放区域,鼓励读者分享阅读思想和体会。例如,杭州图书馆以低幼区的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为例,开展线下线上活动,内容涉及国学、英语、亲子阅读等,但家长参与力度不够、收效不显著,杭州图书馆通过对到场人次、活动效果、走访等情况的综合分析,及时改变策略,鼓励家长一起参与,使“快乐家庭日”品牌得以广泛推广,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延伸到科普创客、手工制作、故事表演、艺术赏析等,增强了家长与孩子的互动力度,使活动效果得到明显提高。同时,服务是图书馆存在的理由,图书馆还需要将特色馆藏推送给读者,便于读者享受经典。例如,2018年1月1日,国家图书馆举办“馆长带您走进国家图书馆”直播互动活动,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通过网络直播方式,邀请读者亲近国图镇馆之宝——《四库全书》,感受国家宝藏,读者还可以在现场“抄写经典”,与《四库全书》合影留念。与传统阅读推广以及移动新媒体平台推广相比,体验式阅读推广对读者体验和反饋的重视程度更高。

2.3 开展阅读推广跨界融合

图书馆是名副其实的阅读推广主阵地,但仅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成为人们最喜欢的场所,而是需要跨界融合思维,敢于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合作,汇集出版、旅游、媒体、教育等社会资源,推进全民阅读工作的顺利进行,即异业跨界,融合发展新业态[11]。跨界融合主要表现为:①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图书馆可以与出版社、书店、银行、地铁、咖啡店、宾馆、景区、中小学、博物馆、科技馆、美术馆等协作共建阅读空间。②借助媒体,助力阅读推广。图书馆可以与广播、电视、互联网平台、书香图书馆、手机图书馆等协作,通过全媒体将阅读资源传播给读者,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知识需求。③图书馆跨界读者创新创业。图书馆可以为创客空间用户提供实体空间、计算机、机床、3D打印机等,配置不同学科背景的馆员或教师顾问,针对读者的不同需求进行辅导,培养读者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与创业能力。开展阅读推广跨界融合,图书馆还需要从阅读推广的信息资源、阅读推广的规范化和法制化、阅读推广的跨界融合、阅读推广的评价体系、阅读推广的技术保障、阅读推广人六个方面,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保障机制[12]。可以说,全民阅读推广是目前图书馆界开展跨界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最好的桥梁和平台。

2.4 树立阅读推广平台思维

平台思维即连接一切。“互联网+”背景下,读者需求呈现多元化、不确定性特征,重视对有价值知识的捕获、吸收、转移、整合,创造催生新的知识,这就要求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必须树立平台思维,积极推进“互联网+”知识服务理念[13],搭建阅读推广平台,建立以学术科研、管理任务、阅读推广工作发展及以问题为导向的个性化阅读定制服务体系[14],或者组织运作图书馆阅读推广线上线下跨平台,形成以人为本、开放共享、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生态。

3 结语

每次技术革新必将引发新理念、新思维的转变,而图书馆处于新技术、新理念运用的前沿领域,易于引发图书馆管理与服务的变革。“互联网+”的出现也符合这一发展态势,将为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持续发展提供动力,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思维,整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科学数据为内容,为读者提供知识增值服务。

参考文献:

[1] 朱少红.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研究综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124-128.

[2] 邹婉芬.“互联网+”环境下的图书馆跨界合作模式考察[J].图书馆论坛,2018(9):119-123.

[3] 袁红军.“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1):52-55.

[4] 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EB/OL].[2018-11-01].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28907616.htm.

[5] 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2016年人均读书近8本[EB/OL].[2018-11-01].http://m.xinhuanet.com/edu/2017-04/19/c_129550564.htm.

[6] 秦宗和.“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数字阅读推广创新路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8(2):69-72.

[7] 刘艳红.图书馆“互联网+阅读推广”服务的模式构建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5):13-15.

[8] 杨莉,郭晶,周锋,等.图书馆云阅读平台的设计与思考[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8(2):67-72.

[9] 任俊霞,季莹,张冬梅.面向学科的数字资源建设绩效研究:基于DEA-Malmquist模型的动态绩效[J].现代情报,2018(4):83-88.

[10] 熊莉君.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互联网+”应用研究述评[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8(2):23-27.

[11] 张惠梅.“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创新发展的案例分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8(1):25-27.

[12] 姚雪梅.“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阅读推广的保障机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4):71-74.

[13] 向宏华.“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7(4):5-10.

[14] 郭金子.“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图苑,2017(2):42-44.

(编校:崔 萌)

猜你喜欢
全民阅读互联网+互联网
全民阅读背景下高职学生党员党性修养培养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职大学生践行“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复合型文化场所:实体书店的立体化转变
做一个全民阅读时代的“悦”读人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